成为咨询师所要经历的“天劫”
最近有感于咨询师群体中对于被来访“攻击”的讨论,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我想来谈谈走在成为咨询师的路上会遇到的困难(我戏称为躲不过的“天劫”)和需要的能力。
虽然我只是一个新手咨询师,但泡在学习的路上有四年的时间了,听过大咖前辈们的谆谆教诲,也跌跌撞撞地遇过一些“劫”,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理解仅当学习心得,算是给同样是新手的咨询师们一个热身预告吧。
要活下来,先得能“扛揍”
首先,咨询师遇到的第一个“劫”就是要学习怎么接下来访的“攻击”,俗称“扛揍”。在与来访工作的过程中受到攻击几乎是注定的,当然攻击的性质和强弱会有所不同,但重要的是,你总会遇到让你特别难以忍受的那一个。
你的脆弱,你人性的弱点,总有某个时刻会被来访的潜意识收到并用于攻击你。
这听起来是件很奇妙的事情,其实一点也不奇怪,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暴露自己的内心,咨询师们对言语和行为背后的意义都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所以资深的咨询师都戏称自己可以转行去“算命”了。
脆弱的地方就会有防御,防御就有盲区,你自己可能还没有觉察到,而碰到生活中已经经历同样模式千百次的来访,哪怕对方一点也不懂心理学,你的弱点依然无所循形。
打蛇打七寸,当被攻击到自己的弱点时(可能也是创伤点),受伤就会特别重,而做为一个咨询师,职业要求你只能选择默默承受下来,然后再想办法处理,所以能够在来访的攻击里先活下来是第一步。
一个正常的普通人遭到攻击,可能有的反应是要么“打回去”、要么是“走开”,要么是努力想搞明白发生了什么。而咨询师不能“打回去”,也不能“走开”,不仅要努力搞明白发生了什么,还得帮助对方也理解发生了什么。
这个过程听起好像只是多了一步,其实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做到的。
当一个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时,正常的自然生理反应无非是逃跑、战斗、僵住这三种,然后可能会升起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比如愤怒、恐惧、困惑等,伴随着理性的回归,才会有下一步的应对。
前面的生理反应和情绪反应产生都在瞬间,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过程。而咨询师所具备的能力是在理性回归之后开始凸现出来,在这短短的瞬间,要抑制自动的生理反应,处理自身的情绪反应,再快速切换角度到对方的立场,去猜测对方的反应可能的原因。
就好像本来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你毫无防备时对方突然刺了你一刀,你可能会惊惧恐慌和愤怒,但你不能去报复,只能迅速包扎自己,坚信对方还是你的战友,并帮助对方继续你们的工作。
听起来实在是太受虐了吧?但这就是咨询师的工作。
既然知道会受到攻击,那防着点不就行了吗?防御当然每个人都会有,但咨询工作有一个特点,要求咨询师们必须保持敏感的感受力,因此需要开放体验,就像你必需要上战场但又不能穿过于厚重的盔甲,需要轻装上阵,这时只能靠你的经验和直觉,在千变万化的局势中灵活应变。
对于新手咨询师来说,缺乏经验时吃的亏数不胜数,你可能不知不觉就被来访“套路”了,接住了来访投射给你的东西,认同了之后再丢回去,完美的配合了来访的重复性游戏,这就是“投射性认同”。在你能看清对方的套路之前,先要挨很多打,还要根据被打的感受来理解对方的招数,之后才能谈到应对。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就像学武术的人得先锻炼身体扛得了揍,这是最基础的硬功夫,也是“保命”的根本。咨询师中流传一句名言就是:我们只有活着才有可能把来访“等好”。
不能只做“受气包”
因此咨询师也被行业外的人想像成垃圾桶,好像什么别人不愿意承受的东西都可以丢给我们,其中当然包括很多负面的情绪,比如悲伤、愤怒、恐惧、无助等,咨询师像一个固定不动的靶子,任由来访者自由投射打成“刺猬”。
难道咨询师的命运就只能挨揍吗?这当然不是,如果只是这样也不必叫咨询师,可以叫出气包了。
那咨询师有什么绝招可以施展呢?这里可以用太极来做个比喻,就是“阴阳虚实”的转化能力。张沛超老师在做督导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这里接得太“实”了,一手要接住,另一手就要转化,两手相互配合才能让来访既能愿意不断地说下去,你自己又不至于把攻击的力道都用身体硬杠下来,而这其中的方法和妙处就只能自己去学习体验了。
所以对于接住攻击来说,最重要的是对情绪的承受能力、涵容能力和处理转化的能力。
可能咨询师还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攻击实在太猛了,接不住了怎么办?
而且,有些来访真的会引起自己很强的愤怒和委屈感,甚至过渡到现实生活中被人格侮辱和殴打(极少数情况的确有这样的危险),实在工作不下去了,那首先保护自己是第一要务,只要自己先活下来才能谈要不要继续和来访工作。
新手咨询师可能在判断能力不足的时候会遇到一些“病得很重”的来访而无法分辨,比如戏称为“咨询师杀手”的边缘型人格的来访,还有容易自伤自杀的高危来访,处理不好真的会有生命危险,这时候寻求资源帮助自己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比如寻找督导的帮助,处理来访的转介等。如果涉及到咨询工作以外的问题,还可以寻求法律的帮助。
避免“过度卷入”
咨询师们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容易自责和内疚。大家做着助人的职业,为自己能够帮到别人而感到自豪的同时,也容易为帮不上别人而自责内疚,甚至容易替来访着急、担心、焦虑、抑郁,这些都是很经常发生的,如果这些情绪已经开始影响咨询工作,甚至咨询师的咨询外生活了,行内黑话叫“过度卷入”,这是除了遭受攻击以外的另一大“劫”。
自责其实就是自我攻击,好不容易才从战场上活下来的咨询师们,复盘的时候还很容易自我攻击,因为自己当时处理得不够好,甚至很糟糕而后悔,怀疑自己的能力,自恋和自尊受到打击等,这时考验咨询师的就是自我接纳和修复的能力了。
而“过度卷入”考验的是咨询师自身的觉察能力,对自我的认知,能分清哪些是来访带来的,哪些是自己的情结所引起的。
张沛超老师做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像高速公路上本来有八车道,咨询师自身的情绪反应就像在路边吃草的牛,如果牛没有被管理好,在工作的时候冲上了车道,车道就被堵塞了,这时咨询师要手忙脚乱地赶自己的牛,就没有空管来访的车跑到哪里去了。
更糟糕的是如果咨询师连自己的牛都没有认清楚,还以为是来访的牛,那这条路可能就被彻底堵死了。
这时候有五个问题可以帮助咨询师反思:现场发生了什么?对于咨询师来说意味着什么?重复了什么?对于来访者而言意味着什么?重复了什么?
这就是沛超老师做督导时天天挂在嘴边的五问。如果我们觉察到了哪里不对劲,又没有弄清楚的时候,先不着急处理,让子弹多飞一会儿,找机会慢下来反思是最好的做法。
所以这也是强调咨询师最好要去做个人体验的原因,不仅仅是精分流派的咨询师,认识自己这件事,什么时候开始做都不迟。
而对咨询师来说,认识自己的程度可以说是决定了职业生涯的天花板,特别是精分取向的咨询师,长程深度的咨询一定会触及人性特别幽深的地方,自己从未冒险到达也不具备相应的探索能力的话,是不太可能陪着来访坚持走下去的。
找到职业价值感
做这么“虐”的工作,咨询师难道都是受虐型人格么?这还真的有一定的比例,自黑的说法是想当咨询师的人大部分都“有病”,所以才想来被治也顺便喜欢上了“治人”。喜爱咨询师这个职业的人群,也有一些普遍性的特点,比如有助人的动机,有自我改变和成长的意愿等。
这个职业也大概率是自愿并喜欢的选择(至少在选择它的时候),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出于对这个职业的理想化或想要自我成长选择了这个职业,在对这个职业充分的认识之后,还能坚持下来的人少之又少。在这里还要劝一句如果只是想要自我成长和修复创伤的人,花钱找合适的咨询师帮助一定比学习怎么当咨询师要有效得多。
这也是我最近在思考的问题,当我在被来访无情的攻击、嘲笑、甚至“白嫖”(不付费)的时候,我真的要承受这些,忍受下去,继续当一个咨询师吗?
说实话其实我到现在为止也并没有找到一个特别热爱它的理由,我唯一能确定的事情是,心理学的确改变了我很多,我喜欢它。但要不要以咨询师为职业,那是另一个问题,因为它并不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承受的职业。
在新手的阶段犹为艰难,成就感没体验到多少,钱不仅赚不到还要倒贴,受伤、挫折和无助体验到一大堆,这也足以吓退很多人,甚至成熟咨询师也有遇到瓶颈做不下去的时候。
新手除了要苦练技能保护好自己,也要充分理解自己的执业动机,才可以在无数次被打倒和自我怀疑的时刻重新站起来再出发。
生活是平衡的艺术,当你发现自己动力不足时也不一定非要在成为咨询师这条路上死磕,它终究也只是一个职业,生活还有很多的可能性等待你去发掘。
本“咨询师劝退指南”也先停笔于此了,如果你还是决定要继续走下去,也欢迎一起来分享和讨论自己的“渡劫”心得,说不定我们还能一起同行一段旅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