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中医中药(1)

艾御享堂 今天

刚刚注册,就是因为看到有人在这里诋毁中医药,心中颇感悲哀,不得不说几句。

从开始学习中医至今有近三十年了,中间曾有过几年的冷落,但近五年来几乎是手不释卷地研读经典,却一直没能很好地理解中医。然而,越是深入地学习中医,越是感觉到中医理论的伟大与神奇。同时,令人遗憾与悲痛的是,真正的中医正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正在把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珍宝抛弃,不只是中医,还有更多优秀的文化。其中的原因,我不说大家也是知道的。
  
有许多概念,其实我们并没有认真地去分别清楚,比如:中医、西医、现代医学等等。我想,可能不同的网友会给出不同的定义。为了简明一点地讨论,我们不妨把讨论范围限定在两种医学理论之中,即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
  
这里所谓的现代医学就是指我们现在医院所实行的那种医疗体系,说的白一点吧,人有病了,就去医院,挂号、检查、打针、吃药、做手术等等。支持这一套诊疗体系的,其实就是现代的医学理论。
这里所谓的中医是指我们传统的那种靠大夫望闻问切做为检查手段,用按摩、针灸和汤药为治疗手段的那种医疗体系。
  
现代医学理论起源于西方,所以我们叫他是西医。据我了解,西医最早可以说是经验医学,就是从生活中积累了一些除病的方法,十分简单原始,没有理论体系。后来,有人为了弄明白人为什么有病,就想着去解剖病人,瞧个究竟。于是,解剖学奠定了西医的理论基础,然后,化学工业成就了现代药学,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为医学检查手段带来了方便。但现代医学理论却一直是在建立中,是进行时,至今没有完善。
  
而中医则不同,中医在两千年前就已经成就了完善完美的理论体系,中医并不是象有些人说的是一种经验医学,他绝不是来源于生活经验,而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发现了经络——人类至今无法看到且难以理解的一种客观存在。现代科学证实经络的存在,也承认针灸的作用,却不知道经络是什么。

中医理论的基础是我们华夏先祖朴素的哲学思想——道法自然。很简单,就是说,我们既然能生于宇宙中,便具备了宇宙的运行规律,便应该遵从宇宙的规律。我们华夏先祖这些朴素的哲学思想,才是我们民族最值得骄傲的财富。“海火哥哥”的话我很理解,他和许多不理解中医的人一样,混淆了一些概念。我很理解这种不理解。中医体系在两千年前就已非常地完美完善,这和发明火药等四大发明根本不可以相提并论。

医学理论体系与医疗手段是两个概念,中医体系包含了对人体的生理结构的认知、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还有养生的理念以及预防疾病的思想。这些是不需要改进的。而网友一定是把现代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诊疗手段的改进,当成了医学体系的改进。

现代的射线、超声、电磁等透视成像技术及化学分析方法的应用,不过是为了在不解剖活体的情况下,能了解人体内部的一些病变,但这只是先进的手段却不是先进的医学理论。就象中医,最早的时候用石头做为针灸工具,而后来改用金属,这也是与时俱进。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最早是用竹简或者石板玉板之类记录,而现在可以用很精美的纸张出版,但这并不能提高或改变中医理论,相反,中医理论却已沦为装饰。

两千多年以前的《黄帝内经》可以说是中医的生理学、病理学和诊断治疗学,而《神农本草经》则是中医的药物学。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则是相对比较近代一点的医学专著了,他与前两部相比还是有概念上的差别:前者是医学理论,后者则是临床应用。严格地说来,《伤寒论》并不包含在我前面所说的两千年前就已完善的中医理论体系中。但《伤寒杂病论》不仅保留了失传的古代方剂著作中的部分内容,还教给了我们许多具体的辩证与治疗法则。

不知道有多少网友读过上述几部中医经典?如果你认真地读过,一定会发现其中的神奇与伟大。在没有纸张的远古年代,祖先写成如此完美的作品并有幸留传至今,实在是我们民族的幸运。

就让我们回到那远古的年代,从那个原始的角度去领略一下我们先祖的智慧吧:
  
黄帝经常坐在大殿,与歧伯讨论医学。一般都是黄帝向歧伯请教一些人的生理与病理知识,还有诊疗方法。歧伯一一作答,令黄帝茅塞顿开,听到妙处,黄帝总会说,我要沐浴之后,将先生您说的这些知识,刻到玉版上,藏在金柜里,留给后世。
  
黄帝从歧伯那里学到了医学知识,然后他也会去教导雷公。这一天,雷公问黄帝关于经络的知识。黄帝说:经络这东西太重要了,它能决定人的生死,能致病也能治疗人的疾病,不能不懂啊。
  
我先从肺的经脉说起吧:肺的经脉是从人的胸腹中间那地方开始的,然后向下走,与大肠发生联络,之后又调头向上,经过胃的上口穿过膈,布于肺和气管,然后又横着走向腋下,沿着上臂前侧走到肘,再走到手腕,沿鱼际走到大拇指端。它还从手腕后面一点的地方,分出一支,沿着中指走到前端。

这条经络若是不正常了,就会发生一些诸如咳嗽,肺部胀满,哮喘等疾病。根据情况你只要针刺这条经络上的一些点,就可以消除上述的疾病。
  
现代技术证实了黄帝所说的这条经络是客观存在的,也证实了黄帝所说的治疗效果。可我们的问题是,那时候的人们是如何发现这条经络的呢?

现代医学至今弄不懂这些经络,解剖,也找不到这些经络通道。因为经络既不是神经系,也是不淋巴系,它又象是血脉,却又不同于血管,但多种方法都能够证实这些经络线的走向与黄帝描述的完全一样。现在世界上有许多西方国家也承认中医针灸的疗效,准许针灸师从业,并且有更多的外国人来中国学习针灸,研究经络。而我们,做为黄帝的后代,更是绝对不可以将如此珍贵的东西抛弃的。
  
我要强调的是,我说的完美完善的中医理论体系是指《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为我们构建的,而并不包括此后任何的中医理论,并且不包括伟大的《伤寒杂病论》。至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之类的医药作品,虽然很了不起,但那完全是后人的理解。
  
如果有网友是在研究了中医经典之后,发现了中医理论的荒谬,并从临床上否定了经络的存在,那我一定尊其为师。如果在没有认真地研究中医经典理论,而只是将目前的流行中医当做我们先祖的智慧,那就错了。
  
前面说过,真正的中医离我们已越来越远,这也难怪许多人会否定中医了。真正的原因是我们弄混了概念,错把郎中与黄帝混为一谈了。
  
说白一点,汉代张仲景,以一部《伤寒杂病论》传世,被人称为医圣。但他也只是在伟大的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一位优秀的中医大夫。而我们今天的中医从业人员已经是难望其项背了,想想看,我们已经偏离中医有多远了。

医者水平分为神、圣、工、巧。工中又分上工、中工、下工,张仲景算是上工或者是圣了,那我们很多人连下工连巧都算不上,这其中的差距有多大呢?
  
传说有这样一种事情,我们的古人曾发现了许多先进的东西,但他们知道,这种东西一旦流传开来,将给大自然带来巨大的破坏,于是,他们将那些伟大的发明付之一炬。  
  
要理解中医,对于现代人是有困难的。因为现代人热衷于发展,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的破坏能力,这是以自身享受为动力的。而中医理论产生并完善的年代,人类还比较纯朴。但与上古相比较,用黄帝的话说,也已经堕落了许多了。
  
所以,如果你热衷于高楼大厦、飞速的机器、大规模杀伤武器、资本巨大的敛财能力,那么,你将很难接受中医理论。
  
如果你学习了一定的现代科学知识,但却并不具备科学思想,反倒是迷信科学;如果你接受了许多年的左的教育,几乎变成了政治人,那都同样难以理解中医。本人不建议你继续读贴。
  
在这里讨论一下中医药,我真心地希望能有人从中受益,是从中医药中受益。少花点冤枉钱,少一些病痛,多一份快乐。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序中说过:当今在世的人们啊,就是不肯留意学一些医药知识。学些医药知识,一则可以用之治疗父母和亲人的疾病,二则可以救助那些贫贱百姓,三则可以保养自身,以延年益寿。而人们只知道煞费苦心争权夺势,贪图名利。这真是抢了芝麻丢了西瓜,名利是末,健康是本,没有了本,你要末干吗呢?

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有了病,这才感觉到事情严重了,害怕了。然后就低三下四地去求神拜佛,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财,托门求人地把钱财和生命一同交付那些庸医们,任其摆弄。悲哀啊!
  
如上张仲景所说的现象,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我们崇尚现代医学,却不知道现代医学早已堕落。当今世界,资本控制了整个社会,无处不充斥着钱的味道。自古,有谁听说医生和老师发了财?而今天,医生和老师是两个收入颇丰的职业。

你若去医院瞧病,医生为了判断你的病因,会为你开出一大堆检查单,你的钱大都先花在这里了。这些检查手段,则不过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其实这些科技成果它并不只属于西医,很多的治疗设备也可以用于中医。若是我们抽掉了这些科技设备,那么现代医学体系则立刻变得空洞无物了。

而中医,在不使用那些科技设备的时候,也是完全可以自成体系,完成诊断与治疗的。可惜,这样做就没钱赚了。如此,中医能不没落吗?

有时候我在想,用现代的3D技术去描绘黄帝所说的经络走向,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有了那样一个模型,学习经络该有多么直观清晰。可惜,人们会花精力去做精彩的网络游戏,却不肯做一个3D的经络模型。那么,中医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医学呢?
 

我想试图用大白话来描述一下我所理解的中医,水平有限,大家讨论。
  
一、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理论并不神秘,就象我们说的矛盾差不多,是指事物的两种状态。古人将纷繁杂乱的自然事物,概括为两大类,这是很科学的分类方法。比如:白天为阳,晚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阳有阳的规律,阴有阴的规律。阳的东西偏于动,阴的东西偏于静。阳偏热,阴偏寒。阳向上,阴向下。等等。
  
那么从另一个角度去分类,古人又把事物分为五类,叫做五行,用水木金火土来表达。这五种性质的物质相互之间的关系,又用相生与相克来表示。

这没什么迷信的,请注意不要将后来运用阴阳五行分类法去算命的那些东西跟阴阳五行理论等同起来。
  
水这种物质很润,它有向下走的特性,所以中医说水性润下。火呢,则叫火性炎上,是有热的性质,有向上的趋势。金呢,坚硬,质量较重;木呢则有生发生长的性质,有曲有直。土呢,性情敦厚,能包容很多。在地球这个我们生存的环境中,金木水火大都包在土中。这还是一种归类方法,请再次注意。
  
在此基础上,很多东西都可以根据上述这五种物质的特性规律进行分类:声音分为五音,颜色分为五色,红、黄、黑、白、青。
  
再分到人体:心、肝、脾、肺、肾。古人称这几个器官是五脏。这是重要的脏器。古人并没有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去研究人体,因为当时也没有那个条件。但古人却知道这五个器官很重要,这和经络的发现是一样的,我们现在不理解。和脏相对的是腑:大肠、小肠、胃、胆、膀胱。古人认为,五脏具有收藏的性质,所以过去的脏字就是藏字或者月旁加个藏字,而腑具有仓库一样的性质。
  
用五行分类方法,心与火同,肾与水同,肺与金同,肝与木同,脾与土同。

五色中,红与火同,黑与水同,白与金同,青与木同,黄与土同。联系起来,则心与红属火,肾与黑属水,类推。于是,中医的望诊中,便通过看五官部位的一些异常颜色来推测五脏的病变,比如,面有黑色,便是肾的异常,面有红色是心的异常,面有白色则是肺的异常等等。这是简单的说,其实还有很多相互的关联,包括了经络的关联,十分详细。但用现代教育培养出来的思维逻辑,很容易说这是不科学的。
  
二、脏腑的功能与经络
  
“我想要透气”说,青蒿素为何治疟?这是中药部分的,回头我们再说。至于闻到或见到美味,人会淌口水,这可以在脏腑功能中谈到。类似的问题,其实在《内经》中黄帝都有问过歧伯,而歧伯也都有过精彩的回答。例如:黄帝问歧伯,为何人喝酒的时候,饭菜先下肚,而酒后下肚,但酒水却先变做小便排了出来。这样的问题很多,用中医理论可以解释得很通顺,但有个前提,我们一定要先学一些中医的术语和概念,比如气、血、营、卫的概念等。有了比较多的中医概念以后,象有些常见的生理现象,都是可以得到解释的。比如说,为什么我们思考的时候,会仰头或闭目?为什么人受了惊吓会尿裤子?为什么我们的脸比较不怕冻?
  
由于本人只想白话表达一些我对中医中药的理解,所以尽量在简单地表述,既不引用古文的原文,也不详查资料,也就是说不想引经据典。
  
如果不是卖书滴 哦给lz提个建议 铄阴阳滴时候把太阳和月亮漏掉了...
  
这位网友说的很对,日为阳,月为阴,这是最典型的一对阴阳。谢谢你。
  
二、脏腑的功能与经络
中医的脏腑分类与现代解剖学中的脏器略有些区别,这个我们一定要大大地注意了,不然会钻牛角尖的。

中医的五脏,心肝脾肺肾,既是指某个脏器,同时也包括了一些相关的功能,不能认为就是那个解剖意义上的心肝脾肺肾。比如说,中医的心,既主管血脉还主管神明,就是说既有现代所说的心脏的部分,还有现代大脑的部分。再如脾,现代医学中的脾,其实是淋巴系统中的一个最大的淋巴结,而中医的脾,则包括了整个淋巴系统,甚至还有现代的胰腺等。这是比较专业的东西,我们尽量不去深入讨论。
反正五脏主管了我们身体的最重要的功能:心主血、肝主筋、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肾主骨。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心喜、肺悲、肝怒、肾恐、脾思。等等。我们常说魂飞魄散、神魂颠倒、意志不坚,而这些其实都是来源于中医的。

正因为五脏很重要,所以人体对五脏被保护得也相对较好,如果人有病,一般是先病经络,再病腑,而后才病脏。但一旦脏病,就难治了。在了解中医的情况下,当病在经络的时候,可以按摩一下就好了,病在腑的时候,针灸一下或是吃点汤药,也就好了。而病在脏,黄帝和歧伯说,那就是半死半生了。

你看现代人,常发生一些现代医学称之为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等的病,那大都是病到五脏了。而这些病其实在之前是有征兆的,只是由于人们不重视,没能在病经络和病腑的时候及早治疗,才一步步发展成了大病。

中医一直是强调人们要注意养生,注意小病及时治疗,不要等到大病的时候,再治疗就晚了。现代医学也是同意这种观点的。张仲景的书中甚至说,晚上有了病,要马上吃药,不要等到天亮。养生和预防是中医理论的一部分。
  
前面网友问过,为什么人见到美食会淌口水,我用中医解释一下先:
口水也叫涎。在中医里,按五液分类是脾所管的,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脾脏与胃腑是一对,主管运化,就是相当于消化食物,产生并输送营养的。胃主消化,脾则运输。想不想吃取决于脾,能不能吃取决于胃。脾不振则虽然饿但没有食欲,因为你消化了我送不出去,那我脾就告诉胃,你别消化了。胃不好则想吃却吃不多,脾想运送营养,胃说,我干不动。这是大概。
在正常情况下,人饿了才会见到美食淌口水的,那就是脾气至。脾气至就是脾的功能调动起来了,所以他所主管的涎,也随着就多了。口里装不下,就会淌出来。

有两种情况会淌出来,一种是脾对涎的管理能力正常,但涎出来的数量太多,则会淌出来。另一种情况是,涎出来的数量正常,但脾的管理能力不够,口水也会流出来。比如我们常会见有的小孩子总淌着口水,中医见了会说,这个小子脾虚。就是这个道理
  
三、致病的因素
中医认为,致病的因素有这么几大类:

第一类,自然界的一些气候因素:风、寒、湿、燥、署、火(热)。这里必须要说一下正常气候和不正常气候,不正常的气候多会令人生病,而正常气候则不容易让人生病。正常气候就是春天是由寒渐暖、夏天由暖变热、秋天由热转凉、冬天则由凉转冷。冬天该冷反热,我们叫暖冬,那是不正常的,人就容易生病。春天该暖了,可天气还是很冷,那也不正常了。中医说该至而未至,就是该来的还没来。还有不该来的来了,都是不正常。不正常有太过与不及两种情况。

这些不正常的气候会让人容易生病,但能否生病,还取决于个体的身体状况,现在叫免疫力,中医叫正气。外界不正常的气候,中医称为邪气,正邪对比,邪胜则人病。

第二类,情绪:
过喜会伤害心,过怒会伤害肝,过悲会伤肺,过于思虑会伤脾,过于恐惧会伤肾。范进中举的故事就是喜伤心的例子,思念或思虑太多,不爱吃饭,就是思伤脾的例子。总爱生气的人,肝功能爱出毛病,大家都能找到例子。受了惊吓有人会尿裤子,那是因为恐伤肾,肾控制膀胱的能力不足了。这些都是过度的例子,如果不那么过度,但天长日久,慢慢地损伤,最终会导致五脏发生病变。这也是大概,由于五脏之间还有相互作用,所以病因病情会比这复杂得多。那是专业问题,不做过深入的讨论。

第三类,饮食劳作与外伤:跌打损伤、虫蛇咬伤、酒色、劳累这些因素同样会伤及经络脏腑。这个比较容易理解。

四、防病与治病
在我们了解了人体以及致病的因素之后,那么自然而然地,我们首先应该躲避那些致病因素,这就是中医理论中关于养生与预防的部分,这是中医的重要内容。有许多工作人在讲这方面的知识,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做到。
  
做不到养生,再加上情绪和外伤之类的因素的作用,人就有病了,那么如何治疗呢?中医有一整的方案,我们叫做理法方药。

理,就是我们前面说的那些,生理学病理学的东西;

法,就是治疗的法则。什么法则呢?就是纠正偏差,恢复平衡。人体也分阴阳的,前面说的脏及以其经络就是阴,腑以及其经络就是阳。中医说的气是阳,血是阴。致病因素中,风属阳,寒属阴。火属阳,湿属阴。如果气受了病,那就叫阳受病,如果血受了病那就叫阴受邪。腑受病,是阳病,脏受病是阴病。如果受了风邪,就是阳邪,如果受了湿,就叫中了阴邪。邪是不正之气的意思,不要和迷信的东西混了。人体中的阴阳原本是平衡的,受了邪以后就不平衡了,那么我们根据不平衡的状态和程度,给予调整,使之恢复平衡,人就不病了。具体法则如,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平为期等等。

方,就是组方,用药也好,用针也好,都要拿出个方案来,这就是方

药,中医把药物也分了类,分类主要是按味道来分的,苦、酸、甘、辛、咸五种味道,也分属五脏。苦味入心、酸味入肝、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同一种味道又按寒热的特性再分,分为寒、凉、温、热。这样一分,使用起来就很方便了,如果受了热邪,那我们就用寒凉药物,反之,则用温热药物去调整平衡。而五味归属五脏,你就可以针对五脏的虚实进行补与泻。大概如此。

关于《神农本草经》并回答网友关于青蒿素的问题
  
前面说过,《神农本草经》是中医体系中的药物学专著。传说是神农所作,我宁愿相信。这本书里所记载的药至今还是中医治病的主要药物,有人说,这些药物的功用是劳动人民在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积累来的,我不信。我相信它和经络一样,是由特殊的方法发现的。

在这个论坛有人诋毁中药,说中药是按五行学说推出来的。我相信他对中药很无知。如果你读了《本经》,你会发现,他绝对不是推演出来的。比如说,中药认为,水蛭可以活血,大家起初都容易理解,然后又会有人先是理解而后反对。开始理解是因为水蛭是吸血的东西,为了不让被吸血的生物血凝,水蛭要产生一种破坏凝血的物质,那么说它活血当然可以理解了。然而,转念一想,那水蛭入药的时候都已经死了,再经过煎煮,什么抗凝血的物质也被破坏掉了,所以又会反对。事实上,水蛭的确是中药中的一种极具活血能力的药。

吸血的虻虫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说是推演来的,似乎有情可原。那么,桃仁呢?以我们的常识,如何理解桃仁活血呢?外观差不多的杏仁却不能活血,而是主治咳喘。让我们读一下《本经》原文吧:
桃核仁味苦平主瘀血血闭(徵)瘕。杏核仁味甘温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
  
传说神农尝百草,有传说神农的肚子是透明的,他为百姓尝药并写下了《本草经》。我想,传说一定不是空穴来风,也许神农氏真的具有特殊的能力,他亲试草药,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药物学专著。
  
我不否认,后来的药物学,越来越偏离了《本经》,许多药物的确是经验得来或是推演而来,确有疗效,但由于对这些药物的理解不够准确,以致于是有效有不效。
    
现在可以说说前面网友问到的青蒿素治疟的问题了

青蒿,《本经》中名草蒿,原文如此:草蒿味苦寒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留热在骨节间明目。
因青蒿味苦性寒,所以它是除热邪的一味药物。治“留热在骨节间”便是治骨蒸潮热。《本草纲目》中已明确提出治“疟疾寒热”。疟,在中医里的症状是忽热忽冷,类似于少阳症的往来寒热。中医治病以阴阳平衡为目的,所以用药的方法与现代医迥异。中医用青蒿治疟是因为疟为热邪,而西医用青蒿素是因为它能杀菌。这是不同医学理论的不同治病思路。
  
据说,近代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了青蒿治疟疾的效果,便提取了其中的青蒿素用于临床,效果非常好。他们又进一步研究,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成了青蒿素。这个人写了一篇论文,大概意思是“论青蒿素抗疟原虫”之类的成果,这篇文章获了大奖。过了几年,又有个人写了另一篇论文,大概意思是“论抗疟原虫耐药”之类的成果,又获了奖。为什么呢?因为使用青蒿素抗疟,不久就产生了耐药性。后来,临床上用青蒿直接煎煮,又能杀死那些已有耐药性的疟原虫了。
还有个例子,中药汤剂原本是口服的,因为有效,所以现代人便提纯之后用于注射,也有效,于是便大兴其道,比如参麦注射液,就是孙思邈生脉饮,比如茵栀黄注射液就是张仲景的茵陈蒿汤。现在的中药注射剂可能有几百种了吧,可惜好景不长,现在,双黄连注射液出问题了,这才引起重视了,才开始反思中药注射剂的问题了。双黄连就是金银花又称双花加黄芩和连翘,这三味都是清热的苦寒药,是针对热症的,你把中药制剂按西医理论乱用,当然容易出问题了。再说,口服之后再进入血液,其成份和直接注射进血液中是不同的。
顺便说这么多,不知道网友“我想要透气”是否满意。

回答上述部分网友的问题
  
前面说过了,现代科技成果并非只属于西医,对于许多急救与手术的措施,中医也可以采用。古代华佗也作过手术,由于那时候很多条件不具备,所以开肠破肚的手术自然不做。但中医治肠痈用大黄牡丹皮汤之类很有效,而张仲景对于脓已成与脓未成的诊断都有方法,只是网友你不知道罢了。外伤中医也不是不可以治,中医的外科也很了不起,你也不知道罢了。当归就是金疮药,炙甘草汤用于快速补血,四逆汤用于急救,包括猪胆汁和人尿都是急救的良药,你不信就是了。
  
有人说美国人都上月球了,以此证明他们比我们祖先更有智慧,这个好象没有逻辑。我们的GDP上去了,就说我们国家发展和强大了?百姓幸福了?社会河X了?没道理。
  
有人说找中医把脉,大都在胡说八道。这是现实,我一点也不否认。但我前面也说过了,别把下工与黄帝弄混了。还有,黄帝说了,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切而知之谓之巧,就是说,把脉知病乃是最低级的水平。望闻问切,切只占了四分之一,而这四分之一中还分两部分,一是切尺肤,二是切脉。切脉不该被神化了。反过来说,切脉都这么难,你想中医有多难。切脉都弄不懂,你想我们现在的中医水平有多低。
  
关于迷信:
如果你读了内经,你才会发现,内经中居然一个迷信的字眼也没有。反而,黄帝和歧伯还说:相信鬼神的迷信之人,你不必跟他废话。(原文: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反驳的中医FANS 请用中医治疗以下的病
    
人体内器官的各种移植(眼角膜,肝,肾),受伤的失血过多。
过敏急性发作导致的呼吸困难(一般注射10ML肾上腺)神经失常,精神病等各种病毒的免疫。
  
首先声明,我和你一样反对曲黎敏昂贵的收费讲座,我也不认为她真的弄懂了中医。一个没落了中医的时代,我们还能见到几个真正的中医大夫啊。我在这里只是试图去还原一个真正的中医理论体系,尽管我们都还没有能力弄懂她的大部分。但她显露的那点凤毛麟角,已足以让我们感受她的伟大。
  
器官移植在古代可能连想也没有想过,就象古代没有电一样,这是人类技术的进步,没有人用中医去阻止和否定人类的创造能力,这是两个概念:我们谈的一个是医学理论,一个是技术理论。人们总把二者混淆。中医也并不是到现在还用竹简记录医案,用石头去针灸的。
  
至于——过敏急性发作导致的呼吸困难(一般注射10ML肾上腺)神经失常,精神病等 各种病毒的免疫等疾病,中医是可以做到甚至比西医做得更好。这没什么可怀疑的。这是小问题,就连我这种非专业人士,也许都可以轻松一试的。

真没想到,要解释中医会这么难,主要是西医或者说现代医学的思维方式对人们的影响确实太大了。看天涯的贴子中关于中西医之争的话题真不少,记得有位网友说得好:要在中医和西医之间再加上一个“庸医”。因为大家在讨论的时候常会把庸中医和庸西医当成了中医和西医。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医生”,只是一个医生而已,某一个体不能代表一门医学的水平,这是误区之一。误区之二,医术水平并不能等同于医学理论。

让我们比对一下关于中医与西医或现代医学的一些不同点吧。

一、中医理论建立于古代,成熟于两千年以前,那个时代正好是全球出圣贤的时代,孔子、老子、释加牟尼、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差不多都是那时候的人。他们的思想我们至今也不能够完全理解,而仅我们可以理解的那一部分,已是难以超越。

所以,中医理论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也是我们难以理解的,也正是因此,可以说中医其实是失传了的。

而现代医学或者说西方医学,是近代才发展起来的,而且它正在发展中,没准还是医学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呢。

二者的思维方式大不相同,甚至相悖。但由于我们一直是接受现代教育的,所以我们很容易接受现代医学的思维方式。

好在,曾经已成熟的中医理论有相当一部分通过文字留传到了今天,这是我们的幸运。如果有一天,我们找到了古人的视角,站那个角度,也许我们会弄明白的。

二、中医与西医(一般情况下,我所说的西医就是指现代医学)理论中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别,中医认为人需要顺应自然,敬畏自然,而现代医学骨子里透出的都是改造自然的自负。古人讲究要天人合一,现代人常常说人定胜天。观念上的差别太大,所以,中西医之争常常是各说各话。

古人说的五运六气,我们现在几乎不用了,这真是一大遗憾。五运六气肯定是一种与我们地球生物息息相关的宇宙规律,但我们不知道古人是如何发现的,也搞不懂如何用的更好。由五运六气而演出的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都有着极大的奥妙,十与十二相配一周为六十甲子,就是六十年。它说的是气候有六十年为周期的运行规律,然后每六十年一重复,这一定很重要,但现代人不相信

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气的定义,我记得是黄帝问歧伯,什么是气?歧伯说,这是上帝的秘密,先师传下来的。歧伯说,气就是:五天叫作候,三候(十五天)就是气。我们说的气候就是从这里来的。六气(九十天)叫作时,四时(三百六十五天)就是年。歧伯说的就是宇宙规律,这里有奥妙,我们不懂,但却能感觉到它的存在。

歧伯还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就是说,如果你不懂五运六气这些规律,是做不好医生的。从这一点看来,我们现在的中医,还能和当初的中医相比吗?

是啊,此外我覺得并不是現代人思維不夠包容不夠開闊,而是世代被”科學教"常年洗腦的后果,這就是所謂“曲士不可語道,束于教也”
同時也在中醫學的官方教學上契而不舍地刪減,然后用完全西醫的思維把剩下那點支離破碎的東西整合起來。
   
是啊,现代的中医教育已误入歧途。我最初学习中医的时候也是沿着那种思路走的,前几年偶然醒悟,重新从黄帝内经读起,这才有一种渐入佳境的感觉。

想不到支持中医药的朋友还很多,我感到很欣慰。我想,我不是要靠在这里宣扬中医来获利的,我只是希望大家明白中医是一门被冷落了的学问,如果你有心,可以去领略一下中医药中的思想,对自己和家人或许会有许多的帮助。我们不要因为西医的强大而屈服于它,中医药是可以保我们健康平安的,我们为何一定要放弃呢?

人生是要靠智慧的,中医理论便是人生伟大的智慧,让我们去学习并理解和拥有它吧

(0)

相关推荐

  • 阴阳五行哲理充当医理可能是导致中医衰败的根本性原因

    在远古华夏,先人们在日常中创立了阴阳五行哲学思想,来广泛应用指导未知事物,它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在古代,例如有一位家庭条件较好的人生了病,首先请大夫看病调理,如果病情危急如急腹症.胸腹腔穿透伤.中重 ...

  • 中医,西医与科学饶毅说缺乏科学精神是我们...

    中医,西医与科学 饶毅说缺乏科学精神是我们文化的重大缺陷,各位听到这句话时,肯定第一反应就是反对,说实话我的第一反应也是这样,大家肯定和我一样想到的是我们古代的四大发明这难道不是伟大的科学发明吗?但是 ...

  • 中医中药健肾荣脑汤。【来源】《名医秘方汇...

    中医中药健肾荣脑汤. [来源]<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紫河车.龙眼肉各9克,桑椹15克,熟地12克,当归9克,丹参12克,赤白芍各9克,太子参10克,茯苓6克,远志.菖蒲各9克,郁金12 ...

  • 中医中药治颈椎病经典方药。【来源】关幼波...

    中医中药治颈椎病经典方药. [来源]关幼波,<名医名方录>第一辑 [组成]葛根.白芍各30克,威灵仙15克,木瓜.姜黄.甘草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各服1次) ...

  • 中医中药偏方大全

    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基本上分为五种类型: 1.顽固性头疼:        组成:羊脑1个,川芎6克,白芷10克.制法:将羊脑热水烫之,使脑质变硬,挑净其中筋血,放入沙锅中,加500毫升水放川 ...

  • 中医中药治疗创伤性关节炎消肿通络汤。【组...

    中医中药治疗创伤性关节炎消肿通络汤. [组成]金银花30克,连翘.当归.赤芍.牛膝各9克,赤小豆.鸡血藤.车前子各30克,防己15克(包),活血止痛散1/4瓶(市售,兑服),云南白药1小瓶(市售.兑服 ...

  • 中医中药治疗胸胁脘腹损伤气滞血瘀证,常用...

    中医中药治疗胸胁脘腹损伤气滞血瘀证,常用活血行气散. [来源]许钜材,<江苏中医>(6)1990年 [组成]郁金.制香附.炒枳壳.制乳香.制没药.丹参.延胡索.瓜蒌皮.桔梗.制半夏各9克, ...

  • 传承中医中药,师徒身体力行丨本草江湖第1505期

    石刁柏 主治肺热咳嗽.淋巴结结核.水肿.小便不利,疳虫,疥癣. <健康九江>报道蔡师- 厚鳞柯 野山茶 白子菜 平卧菊三七(明月草) ♥ ▼ 微信购书,淘宝好物 ▼ 野 生 草 药之家 ❤ ...

  • 中医中药治颈椎病经典方药。

    [来源]关幼波,<名医名方录>第一辑 [组成]葛根.白芍各30克,威灵仙15克,木瓜.姜黄.甘草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各服1次). [功用]祛风除湿,缓急止 ...

  • 中医中药脑卒中宜服补阳还五汤。  脑卒中...

    中医中药脑卒中宜服补阳还五汤. 脑卒中属于现代医学急性脑血管疾病,共同特点为起病急,多在短时间内发生偏瘫和意识障碍.中医临床加用补阳还五汤辨证施治脑卒中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用治的脑卒中患者共40例,其 ...

  • 中医中药健肾荣脑汤。

    [来源]<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紫河车.龙眼肉各9克,桑椹15克,熟地12克,当归9克,丹参12克,赤白芍各9克,太子参10克,茯苓6克,远志.菖蒲各9克,郁金12克,生蒲黄9克. [用 ...

  • 中医中药治疗肝癌基本方:制附子45克,高...

    中医中药治疗肝癌基本方: 制附子45克,高丽参15克[另煎], 海藻.炙甘草.熟地黄.五灵脂[包煎]各30克, 全蝎12只,蜈蚣3条, 芥子.生南星.肉桂各10克, 鹿角霜.姜炭.茯苓.细辛.木瓜各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