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辉:鲜花插到了牛粪上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NO.2128

鲜花插到了牛粪上

作者 | 张晓辉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终于搬进了新房,这个房子,盖房历时三个月,盖完装修收拾晾晒搬家又历时几个月。
入住时,正是春暖花开,房子东边有一大片桃园,桃花盛开,门前的绿竹青翠欲滴,我站在大门口给三朋四友打电话,快来我家看风景,门票优惠了,五毛钱一看,不来遗憾终生。
住了一夜起来,我才发觉住进了一所让我遗憾终生的房子。
千金买房,万金买邻,此言甚对!
我家后院的邻居,一天足以让我崩溃。
不见其人,只闻其声,已经让我想扛把铁锨去敲她的头。
她半夜开始大叫一人的名字,叫了好几声声,叫得我睡意全无。
当我又迷迷糊糊睡着,她开始大声连吵带骂,说是吵架吧,不听见有对手的声音,完全是她一个人的独角戏。
我睁开眼,四面漆黑,天还没亮。
这估计是个疯子,要不谁会黑灯瞎火对着空气又吵又骂。
再也睡不着了,我起床看书,伴着这样的聒噪,啥也看不进去。看看表,才四点多,黎明前的黑暗中。
吵骂声时断时续,我的清晨就在时断时续的吵骂声中拉开序幕。
早起,问老父亲晚上休息的可好,老父亲说,很好啊。
对了,老人家听力不好,估计听不到,原来,耳聋在某种时候也是个幸福的事。
我说后院住了疯子吗?半夜三更又吵又骂的,害我一夜都没睡好,我要搬家。
老爹说后院也是新搬来的,马鲜花家,房子还没收拾好就搬进来了,估计起早干活的。
马鲜花?这谁家爹妈起名字这么大胆自信?
我上到三楼往楼下一看,院子里堆着水泥大沙,有一粗壮女子铲了一桶和好的水泥大沙,一手拎起提着进屋去了。
目测一桶水泥浆有好几十斤,女人提起来像是提着一根鸡毛一样健步如飞。这个不会是马鲜花吧?这么健硕的一朵鲜花吗?
屋里又传出吵骂声,因为开着窗,能听清楚是骂男人边干活边抽烟。
没听见男人回一句,女人从屋里出来,拿起铁锨开始和泥,动作很老练。这个女的居然是个泥瓦匠!
吃早饭的时候,有人来敲门,进来的就是泥瓦匠女人,她端着几个馅饼,很亲热地喊我老爹,“爷,早上刚烙的馅饼,给你几个尝尝,你早上就不用做饭了”
猛然看见我在家,女人马上说,“我婶也在家,早知道多拿几个了,我回去再拿。”
“这就吃不完,你婶吃得少,这几个俺俩一顿都吃不完,你忙着批墙,还有空做馅饼”
看来我爹和她挺熟悉的。女人把碗里的馅饼倒进我家的盘子里,匆忙走了,临走不忘回头对我说:你家房子装修得真好,到处都明晃晃地。
这个说话和声细雨的女人,一定不是又吵又骂的女人。
我爹拿起一个馅饼,边吃边说,这个马鲜花,可能干了,后院三层楼的房子,都是人家两口子自己一砖头一砖头垒起来的,就是上楼板时候花钱找人上的,人家干活有力气,干活得门,还快,她家不是她,早不像个人家儿了。
原来,这就是马鲜花呀,我马上对这个百变马鲜花升起一万个好奇心。
原来,马鲜花是我们村的名人,只是我常年不在家,不知道而已。
马鲜花从小聪明好强,上学成绩也不错,她上初中的时候,流行考小中专,当时的农村初中生,大都把这个视为跳出农门的捷径,马鲜花也不例外。
可当年的小中专堪比如今的985、211,乡村中学,每年考上小中专的人数都是个位数,五个指头都用不完的。
于是形成了一种风气,大家上了初三上初四,初四不行还有初五初六,更有些死磕小中专的,上了高中又回去上初三,大家对这种死磕,认同又鼓励。
可是也不是人人都能死磕成功的。
马鲜花就是死磕失败的一位。
落榜的马鲜花,青春已大,环视四周,童年的玩伴早已为妻为母。
心高气傲的马鲜花收拾心情开始相亲,最终只能老大嫁作穷人妇。嫁作穷人妇的马鲜花,进得婆家门就发现,这家人穷的终极原因是懒,得过且过,有口吃的就懒得动弹了。
懒的根源是婆婆太能宠孩子了,三个大伯子,都三四十岁了,整天啥也不干,在村口排排坐,等着老妈做好饭一个个叫回家去。
有限的几亩责任田,种一葫芦打两瓢,糊口都成问题,村子离城市很近,邻居们都会利用农闲进城务工的务工,做生意的做生意,这家哥几个,则是有吃就吃,没吃的等着姐姐妹妹救济,反正饿不死就行。
马鲜花的老公,比他的几个哥哥强一点,但也懒得够呛,马鲜花开始后悔自己看脸选了这么个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马鲜花开始了粗野的驯夫之路,在此之前,她是村上的知识分子,一个温柔娴静的美女子。
马鲜花也有过小鸟依人的梦想吧,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之后,她彻底放弃了小鸟的梦想,蜕变的过程漫长又痛苦,就算写成一部小说也得分成上中下才能盛得下。
她先和婆婆分了家,和老公一起住到了两间透风透雨的茅草屋,这是村上仅存的茅草屋,就她婆婆家还有。
责任田本来就不多,一人一亩地,又是贫瘠不堪的沙土地,春种小麦秋种红薯花生,够吃饭已经不错了。
马鲜花开始做生意,没有多少本钱,只能进点低档的衣服赶会摆地摊。
方圆几十里不管哪村有会,马鲜花都会头天晚上就去占摊位,不管春夏秋冬,她晚上在摊位上打地铺,白天扯着喉咙吆喝卖衣服。
赶了这个村的会,又骑着自行车带着一大包货物赶到下一个起会的村子。
风吹日晒,刮风下雨,日复一日,粗糙了皮肤,沙哑了喉咙,马鲜花成了远近有名的生意人。她买了三轮车,可以多拉点货物了,也终于可以不打地铺。
只赶会卖衣服还远远不够,也不是天天都有会去赶。
我们村,叫樱桃沟,顾名思义,盛产樱桃,这里家家户户都有樱桃树,每到春末夏初,樱桃成熟,颗颗鲜红晶莹剔透挂枝头,犹如一颗颗红玛瑙,看着好看吃着好吃。
可是这里的人都知道,樱桃好吃果难摘。
不仅难摘,而且难卖,需要速度,最好摘下来二十四小时内卖完,要不然就烂在手里分文不值了。
我嫁到这个村子,了解了樱桃后,替唐玄宗庆幸了很久,幸亏当年的杨贵妃喜欢吃的是荔枝而不是樱桃,荔枝虽然容易坏,但是有一层结实的壳包着,还能长途运输,还能上演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欢乐剧情,如果杨贵妃喜欢吃的是樱桃,完了完了,一骑红尘妃子闹,杨贵妃还不得跳起来哭------我要的是樱桃,不是樱桃酱!
所以,摘樱桃卖樱桃对于我村村民,都是艰巨的工作。
马鲜花摘樱桃不怕,手脚麻利,会爬高上低。
卖樱桃,我村居民有几个途径,第一,在果园里直接卖给收果子的贩子,此途径最简便但是价格最低。
带到市区的果品批发市场批发出去,此途径和第一途径一样,快,但卖不上价格。
还有一个途径就是坐在村口等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买走,这个机会都给了老年人,年轻人摘樱桃,家里老人专门负责卖樱桃。
这个必须家里老人会称重,会算账收钱。马鲜花家没有这样的老人,她公公早已不在了,婆婆虽然母爱爆棚,但是年纪大了体弱多病,不能指望。
还有就是带到市里繁华地段,小区学校医院门口,摆摊,零卖,这个途径卖得价格高,但是费工费时,一般人只是搭公交车到终点站下来,正好就是亚洲最大医院门口,果篮子一摆,坐等生意开张。
马鲜花家,这些途径都不要,她和她老公头天摘了樱桃,一人挑着一担樱桃赶早班车进城,终点站下车,樱桃沟人都在这里下车卖樱桃,市场竞争太强烈。
马鲜花下车后并不停留,而是挑着樱桃在市区步行好几公里,到另一个著名医院门口摆摊,她家在这里摆摊,基本独一份儿,招牌一摆,正宗樱桃沟本地樱桃,不甜不要钱。
不到一个小时就卖完了,当别人还在仰着脸等人买樱桃的时候,马鲜花已经带着篮子胜利到家,继续上树摘樱桃了。
没樱桃卖也没会可赶的时候,马鲜花也不会闲着,到附近工厂打短工,搬运工装卸工,不管多脏多累,有钱赚就干。
马鲜花的老公,是家里最小的儿子,自然是最受宠的一个,肯定不会乖乖听话跟着受苦受累,他从小养了一身懒骨头,但是,这个叫现宇的男人最大的有点是知道珍惜,知道珍惜是我说的。
用马鲜花的话说,他一个咸鱼,娶个老婆不容易,眼看就要打光棍了,有人睁着眼跳火坑里了,当然得当回事,这个气跑了,不会再有睁着眼跳火坑的人。
马鲜花叫他老公咸鱼,咸鱼跟着老婆翻身了。
不翻身也不行了,马鲜花会吵,能骂,会小鞭子抽。
两口子苦干苦做,茅草屋换了大平房,又和我家同一年盖了楼房。
说起盖楼房,按当时的工价,我家光工钱花了好几万,马鲜花家呢?两口子一人搬砖一人垒墙,两个孩子周末不上学也帮忙,断断续续干了快一年,房子和我家盖的一模一样。
我说早知道我也自己盖了,我公爹看我一眼,笑了。那意思是,你行吗?
我只是说说而已,我知道我不行。
我不行,马鲜花很行,盖房子期间,人家照样卖了一季樱桃,钱不够的时候,停工,两口子一块去打工,预支了工钱回来买了砖头水泥接着盖。
马鲜花的房子在马路边矗立起来,她也成了我们这一带的传奇,房子都住了两年了,还有路过的邻村人指着房子说,看见没,就这个房子,人家两口子自己盖起来的。
这个从半夜就开始吵骂老公的女人,原来如此宜室宜家。
马鲜花的咸鱼老公自己都说,不是我们家花儿,我还在那破草房住着呢,我家的房子可以当景点了。
马鲜花家的两个孩子,据说从七八岁就会做饭,当别人家的孩子需要千呼万唤才起床的时候,马鲜花的孩子已经做好饭,给父母把饭留在锅里,自己上学走了。
当别人家的孩子需要父母接送上辅导班的时候,马鲜花家的一儿一女,大的辅导小的,小的监督大的,先后考上了省外的大学,终于圆了马鲜花的大学梦。
我当然没有搬家,已经和马鲜花做了十来年的邻居了,马鲜花看见我回家,会过来找我聊天,她说咱住这里多好,你干吗还住城里不回来,你看东边是桃林,真是逃之夭夭,灼灼其华,门前是竹林,也是绿竹猗猗了,不比城里好哪去了。
这个时候,我才能想起马鲜花,曾经是个一心想靠读书跳出农门的女孩儿。
虽然她没有跳出农门,谁又能说她不是来了个华丽转身呢?虽然这个转身过程又漫长又辛苦。
她不仅自己华丽转身了,还顺便带着一条咸鱼翻了身,谁再说她是鲜花插在牛粪上,我先不答应了。(全文完)

作者简介

张晓辉,社旗县兴隆镇罗庄村马庄人,妙龄大妈一枚,当年瘦小离家到大城市郑州谋生。热衷自主创业,匆忙半生,并无建树。白天忙生存,夜晚码文,感性和理性并存,一直认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明天的苟且,但一定有诗和远方,一直坚信住什么房子不重要,和谁住一起更重要。坚持吃粗茶淡饭,过简约生活,写温暖走心的文字。乡土赊旗特约撰稿人。

乡土文学《乡土赊旗》(Hometown Sheqi)发布

总编 | 赵华胜

总顾问 | 王学章  王书义  梁铜勋  刘永科

特约作者 | 晓辉  丽萍  尚钞  春雨  松克  春兰

特约美编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