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塔,闻风铃而思幽情
★旅游地点:常熟方塔园
说来也很巧,两次前往方塔园,竟然都是2月暮冬时分。明明这个季节,完全算不上是方塔园最美的季节嘛!
方塔园,因公园内的崇教兴福寺塔而得名,这座原名崇教宝塔的九级砖塔,俗称方塔,因为公园也就名为方塔园。这与江阴兴国园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因塔而名的公园。
方塔,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其后的元明清历代都曾经修建过。九级四面木檐楼阁式砖塔,盔形顶,总高67.58米。我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应该是常熟城区的最高建筑。
整座塔清秀挺拔,面阔三间,在明间设门洞,除了底层是拱圈式外,其余的楼层都是壶形。木构件和塔身型制,依然保留着宋代的建筑风格。
公园的主入口和东入口,都离方塔很近,一进门,首先占据视线的,就是这座清峻的方塔,想让人忽略都不行。
到了方塔园,自然是要登塔的。售票员提前跟我们打招呼:“上面是不能出去的,只能隔着栏杆看看外面。以前,倒是可以尽览古城风貌的。”
据说,曾经有一对情侣登上方塔双双殉情,虽然他们为爱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也因此让方塔从此以后装上了栏杆,所以现在游客是不能出去的,门窗都已经封死。
尽管有点可惜,但塔还是要登上去的。好歹也看看塔的内部结构什么的,虽然其实我们都不是学建筑的,估计也看不懂。
关于方塔,有两个传说,其一是流传甚广,甚至有园内文渊亭作为佐证的。据说南宋时高僧文用精通风水之术,因主位低客位高的地势,建议在城东南建佛塔抬高主位。可惜才建了基座,文用便去世了。140年后,高僧法渊继承了文用的遗愿,续建方塔。
以前的高僧,可不像现在有田有地有香火,大抵名寺都不会有经济上捉襟见肘的困扰。当年的法渊靠的是劝募和化缘,所以筹到这笔建塔的费用,想来也是历尽艰辛的。但不管怎么说,这座仿唐砖木结婚的九层方形宝塔,最终还是建成了。
虽然它的名字有点长,崇教兴福寺塔,不过因为四面都是方形,所以又俗称方塔。
还有一种传说也很有市场,大意是说常熟古城的西北十里虞山,俗称卧牛山,是神牛所变。而方塔,就是栓牛的桩子,建这座塔的目的,自然就是为了镇山。只要山在,塔就不会倒。
清咸丰十年,方塔所在的崇教兴福寺毁于兵火,可是塔却幸存了下来,所以常熟人把大难不倒的方塔当成祥兆。
不过,方塔其实也是历经多次毁坏和修建的,最严重的一次是日军侵华期间,日寇飞机轰炸古塔,方塔不愧是幸运的塔,没有被炸弹投中。不过,也受到了很大的毁坏。现在我们看到的塔,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次维修的结果。不仅对方塔进行了多次维修加固,还复建了底层的副阶。
塔顶有如古代武士的头盔,上有相轮、承露盘、四角系角铁链,塔杆直指云天,看上去十分壮美。想来,塔顶也是经过修缮的。
每人支付了10元登塔的小门票,我们鱼贯进入。
底层供奉的是千手观音,因为塔高受限,这尊金色的观音像并不高大。一旁登塔的楼梯很逼仄,回廊的拱门都紧紧地关闭着,看来那次的事故深受当局的重视。我们歇了或许某层回廊忘了关闭的侥幸心理,一口气爬到了顶层。
栅栏门同样关得很紧,只能从半高的栅栏上看出去。视线当然不是太好,只能想像当年在回廊上凭栏远眺的风景了。
下楼的时候,还是有点不太死心,每一层都要绕着四周转一圈。终于,看到某层居然是可以出去的,只是离地面并不太高,大约是第三第四层的样子。
“闻古塔风铃,思千古幽情”,这联诗说的是方塔的每层檐角上都系塔铃,风一响就叮当作响,很是悦耳。而登临塔顶极目远眺,“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常熟,就尽入眼底。可惜了,我们现在无法看到常熟古城的全貌。
出得塔来,回着看着这座翘楚江南的方塔,历经八百余年的风雨,依然屹立如故。
自驾游:常熟方塔园
2月暮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