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黄埔一期生,20岁就成中将,一生低调,孙女却红遍海峡两岸

黄埔一期生在民国时期可是一块金字招牌,毕竟作为最早的“天子门生”,在蒋介石心里的地位都不同,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胡宗南,他的军事实力并不突出,但就因为最早拜在蒋介石门下,又表现得很忠心,所以上升的速度如同坐火箭。

在这一期中,国共双方也都出了不少名人,像徐向前、陈赓、左权、杜聿明、陈明仁等等。

但是有一个人很奇怪,他是一期中最小的学员,军事水平很高,作战也舍生忘死,早在1929年就被晋升为了中将,超过很多同期学员。

按道理来说也会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然而现实是他并不出名,甚至知名度还不如自己的孙女高。

他的名字叫刘咏尧。

刘咏尧1909年出生于湖南醴陵的一个富裕家庭,从5岁开始接受教育,13岁考入了北京朝阳大学。

读了这么多年书,他的思想也非常进步,认为加入革命军才是改变中国的道路,因此在1923年南下进入了广州陆军讲武学校,次年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这时的刘咏尧才15岁。

黄埔军校最初并不规范,第一期几个月就毕业了,刘咏尧在校的成绩非常突出,因此还受到了蒋介石的青睐,让他还成为黄埔三期的教员,与聂荣臻做了同事。

一个15、6岁的小伙子能去做军事教员,这说明刘咏尧的水平是相当高的!不但如此,在战场上他也是真的敢玩命,两次东征中都立下大功,多次负伤也没下前线。

当时正值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融洽,因此刘咏尧被选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

1927年学成回国,继续军事生涯,同年10月就成为了上校团长,18岁成为团长已经很厉害了,这还没完,两年后刘咏尧就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总指挥部政训处中将主任,20岁就是中将,这份履历实在让人惊叹。

这么优秀的一个将领,为什么很少有人听过呢?主要在于后来他的工作基本都不在军队,刘咏尧此后去搞过宣传、做过教育、甚至跟戴笠做过同事,但就是没指挥过部队战斗。

从1934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刘咏尧先后担任过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训处处长、国立中央大学教授、中正学校校长、陆军大学教授等职。他为国民党培养过不少军官,然而这种做幕后工作的人,往往也是不容易被人熟知的。

直到1946年,刘咏尧才调到国防部,这样一个长期不在军队又没有靠山派系的人,到了国防部也掌握不到什么实权,没啥机会参与制定作战计划。所以他更多的时间还是在学校里从事教育工作。

1949年9月,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基本宣告结束,蒋介石已经无人可用,这才将刘咏尧升为国防部次长。

此时的啥官职都不顶用了,只过了3个月,刘咏尧就随着顾祝同一起逃往台湾。

国民党到了台湾后,蒋介石有意不用旧人,像何应钦、顾祝同这些原来的军中大佬,都被委以“顾问”这类的虚职,这时候刘咏尧的多才多艺就发挥出作用了。

刘咏尧1951年时被授予了国军上将军衔,但职务也是个顾问,没实权。

这难不倒刘咏尧,他在大陆时创办过报社,到台湾后也成为了《国防丛刊》社长;在大陆时搞过教育,到台湾后也成为了台湾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他本来也喜好文化,在台湾成为了诸多文化教育协会的重要人物。

这些职务、头衔虽然不能呼风唤雨,但都是一份收入啊!所以刘咏尧在台湾的日子比大多昔日军中要人都过得好。

当然,刘咏尧始终还是希望祖国统一、回到大陆的。

1992年聂荣臻元帅去世,刘咏尧曾与聂帅共事过,与一些黄埔旧人敬送挽联“荣臻大元帅千古:百战沙场,功耀华夏,星沉南海千古恨;一代人杰,勋尊元帅,月冷西山万民悲”。

次年刘咏尧还以中国和平统一协进会访问团名誉团长的身份来到北京访问。

可惜,他最终没能看到统一,1998年病逝于台湾。

刘咏尧有两个儿子,选择的路大不相同。小儿子刘纬武1949年选择留在了大陆,是一位光荣的解放军。而大儿子刘纬文则是国民党海军,与父亲一样去了台湾。

刘纬文有一个女儿比祖辈、父辈更为出名,她就是红遍了海峡两岸的刘若英,一曲《后来》成了多少人情场失意的必听歌曲。

虽然刘若英的爷爷是上将,但因为爷爷的严厉,她一路走来靠的都是自己。据刘若英出名后回忆,爷爷生前不爱听别的,只喜欢听她唱《黄埔军校校歌》。

或许只有在这首歌里,刘咏尧才能回到那些峥嵘的岁月吧。

刘咏尧本是一个军事能力很强的人,否则也不会才毕业没多久就被委任为军事教员,但蒋介石始终没有把他派上战场,反而让他去做了很多其他工作,对于刘咏尧自己来说,或许也算是遗憾吧。

不过这些对于军人来说不属于“正业”的工作,意外让刘咏尧的晚年过得非常不错,这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有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