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周庄
画家陈逸飞画了一幅周庄双桥的油画《故乡的回忆——双桥》,这幅画被美国富翁哈默收藏,在他访华时赠送给了邓小平。
周庄原名叫贞丰里。北宋元佑年间(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庄田200亩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百姓感激他的恩德,于是将这片田地命名为“周庄”。 周庄位于上海、苏州、杭州之间。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
张厅是周庄仅存的明代建筑,原名叫怡顺堂,是明朝正统年间修建的。清初卖给张姓人家,改名玉燕堂,俗称张厅。作为殷富人家的宅第,张厅历经五百多年沧桑,但气派依旧。走过沿街的门厅,面前是一个天井,绿意盎然。两侧是低矮的厢房楼,上下落不都设蠡壳窗户。在漫长的岁月中遭到损害的砖雕门楼,坚实的石柱,细腻精良的雕饰,仍不难看出张厅昔日的风采。大厅轩敞明亮,—抱粗的庭柱下是罕见的木鼓墩(柱础),这是明代建筑的明显标志。厅堂内布置着明式红木家具,张灯结彩,迎送宾客。墙上悬挂着字画,—副对联尤其引入注目,上联是“轿从门前进”,下联是“船自家中过”。仔细琢磨,对联十分贴切地写出了张厅的建筑特色。
富安桥位于中市街东端,横跨南北市河,通南北市街,相传桥旁有总管庙,原名叫总管桥。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由里人杨钟修建,初为青石面无级。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两次重修,为单孔拱桥。桥长17.4米,宽 3.8米,跨度 6.6米。清成丰五年(公元1855年)重修,换成花岗石,东西有级梯,中间为平面。刻有浮雕图案,桥身四角有桥楼,临波拔起,遥遥相对。据说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因不愿重蹈其哥哥与朱元璋作对最终被发配充军的复辙,而主动捐钱为乡里做好事,曾捐钱修建过富安桥。富安桥的名字,就是表达了他富了以后祈求安康的心愿。
桥上有五块江南一带罕见的武康石,较长的一块在桥东,作为行人坐歇的栏杆石,一块用作桥阶,较短的三块铺在西桥堍,足以证明该桥历史悠久。武康石采自浙江德清县的山崖间,石面布有细小的蜂窝眼,颜色深赭,不易磨损。几百年来不知走过了多少脚步,仍基本保持原状,雨雪天也不打滑。
周庄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 水乡古镇的风貌。虽不及意大利威尼斯的壮观,却是别有情致。周庄环境幽静,建筑古朴,全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仅有0.4平方公里的古镇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同时,周庄还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出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泽国。波光粼粼的水巷,小船轻摇,绿影婆娑,返朴归真的小镇风情,令游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元代名句:”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辑好夷游。”
周庄还有全福晓钟、指归春望、永庆庵、蚬江渔唱、南湖秋月、庄田落雁、急水扬帆、东庄积雪等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