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师”贝聿铭:我一生最骄傲的杰作,是我的爱情

贝聿铭

2019年5月16日,贝聿铭依靠在床上,虚弱的他已无力起身。

医生早已下了病危通知,围绕在病床旁的是乌压压的一片人。

贝聿铭环顾四周,只看到一片茫然悲痛的神色。

他吃力的露出笑容:“我这一生毁誉参半,夸我的骂我的不计其数,对我来说不过云烟。只有你们妈妈,我一直想念,现在终于要去找她了,应该为我高兴才是。”

当日,贝聿铭与世长辞。

这一个拿奖拿到手软,被外界称为“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的人物,他带着无数人的悲痛与哀悼离开了这个世界。

陆书华、贝聿铭

然而,贝聿铭的妻子,陆书华。又有多少人知道她?

同时期的女性建筑师林徽因尚且有自己的事业,被人尊称一句先生。

陆书华却只能凭借丈夫的名头才能被媒体顺带着提上一两句,甚至坊间流传的她的名字都是错误的。

又有谁知,她曾也是学习建筑设计的学生,是贝聿铭的哈佛校友。

这夫妻两人,一个享誉国际,一个默默无闻。

而正是这一个看似默默无闻的女人,为了丈夫甘心做家庭主妇的女人,却被儿子崇敬:“父亲成功的前提就是我母亲的介入。我敢说,他们是天作之合。”

70年代贝聿铭夫妻共游桂林

就连贝聿铭也不吝啬于夸赞:“我和她之间的爱情,是我这一生最骄傲的杰作。她是我的心灵归宿所在。”

陆书华是何许人也?她和贝聿铭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

一见钟情

贝聿铭出生于商业世家,这是一个传承了15代的百年名门望族。

我国现存的苏州四大园林“狮子林”,世界文化遗产,就是当初贝家豪宅之一。

贝聿铭在苏州长大,狮子林正是他与族亲常常玩耍的旧地所在。

苏州特有的园林风格和狮子林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影响着他,为他走向建筑事业打下了基础。

贝氏全家福(前排左一是贝聿铭)

1935年,刚18岁的贝聿铭远渡重洋在国外求学,他没有选择父辈要求的金融专业,转而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系。

在一次暑假,他应邀去纽约玩耍,朋友告诉贝聿铭,华人联谊会最近在组织人手去车站接同胞,他可以去看看。

贝聿铭可有可无的答应了,这一决定在他后面的无数年里,每次提到都是很庆幸的,因为这一次,他遇到了自己的缪斯。

只见车站人来人往,擦肩接踵,他等了一会,看到一列火车缓缓停下。

贝聿铭

列车到站后,车门刚打开,如潮水般的人群向他拥挤过来。贝聿铭的视线却被人群中一女子牢牢吸引住。

那女子身材高挑,齐肩短发散落耳边,面庞姣好。但最吸引贝聿铭的却是这女子带笑的眼睛和整个人透出的勃勃生机。

国内的异性同胞总给他一种娴静放不开的感觉,而国外的又太过开放,让他又不自在。

说来道去,到都各有优缺点,也都有贝聿铭接受不了的点。

但他第一眼看到陆书华,却觉得这人长得处处都合自己心意。

陆书华

急切的他慌张走上前去询问,果然是华人联谊会的成员。贝聿铭在附近找了个座椅拉着陆书华休息,趁休息间隙和她寒暄。

于是得知陆书华来美国是要去卫斯理学院上学,卫斯理学院在波士顿,离纽约不过一天的行程。

贝聿铭很是欣喜,怀揣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隐秘心思提议:“我有车,干脆我开车送你去吧。”

陆书华一瞥贝聿铭,心里暗自诧异,这人热情的有些奇怪,不过刚认识的人就能这样费心思帮忙?

陆书华大学同学合照(一排左三陆书华)

她可提前打听好了,从这开车到波士顿少说一天,这孤男寡女的,还不熟悉,坐在同一个车里这么久,得尴尬成什么样子。

思索间,陆书华冲贝聿铭摇了摇头,以自己已经买好了火车票为理由婉拒了。不过在贝聿铭的要求下,两人仍是留了联系方式。

之后的贝聿铭可是一步三回首,只见那佳人早已转过身,拉着自己的行李箱“噔噔噔”跑远了,只把这男儿叹息连连。

结果当天晚上他从朋友那得知,那陆书华坐的那一列火车,竟因飓风在哈特福德停着不走了,把他乐的没忍住就给陆书华拨了电话。

贝聿铭

或许幸灾乐祸是人的本性,或许他只是想找个话题和心仪女子聊天。

电话中贝聿铭逗她:“早先让你坐我车回去,你不愿意。现在可惨了,也不知要留多久?”

逗了陆书华一会,贝聿铭也不敢把人逗狠了,他顿了顿,暗含期待地问陆书华:“要不要再见一面?”

简而言之,想约会。

发出邀请的贝聿铭甚至不敢呼吸,他静静地听着听筒对面的声音,又好似能听到自己的心脏在胸腔中“噗通噗通”乱跳。

陆书华却以为贝聿铭在开玩笑,她很快给了回应,拒绝了。

眼看着两人好像就要没联系了,贝聿铭却不愿意。

贝聿铭

自这一面之缘之后,他脑海中时不时会冒出这名少女的身影,她巧笑倩兮,然后转过身,对他挥了挥手就走远了。

遗憾一直在痴缠着贝聿铭,他趁着假期就跑去了波士顿找陆书华。

两人越来越熟悉,也愈发交心。贝聿铭也得知了陆书华的身份,直把他惊叹连连。

他是想过能来美国留学的,应是家底比较富足的,却没想到这么显赫。

陆书华父亲是美国出名的建筑师,外祖父与康有为、梁启超是莫逆之交,参与过戊戌变法。现在是驻美全权公使。而她舅母更是了不得,其父亲是当时的民国总理。

陆书华受父亲影响,决心走建筑设计道路。

贝聿铭

看着心仪女子能这么坚定自己的道路,贝聿铭是感慨不已。

感叹于陆书华寻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喜欢的路,唏嘘于自己还不知前路如何走。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建筑的日子并没有想的那么有趣实用,这学校以图画讲解古典建筑理论的教学方式让他不喜欢,认为学不到太多东西。

可他对别的学校又不太了解,万一其他地方也是这样教学的呢?

陆书华听到贝聿铭的烦恼,向他推荐了麻省理工学院,自己的父亲就是这所学院毕业的。听他说学校教学灵活多变,注重实践。

这可是给了贝聿铭一个好建议,他眼前一亮,又通过其它渠道了解了一番麻省理工学院,之后就毫不犹豫地转了过去。

贝聿铭、陆书华

转到波士顿读书的贝聿铭与同一个城市的陆书华更方便见面了。除了学习做研究,闲暇时就会去找陆书华约会。

随着交往的渐渐深入,两人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浓。

在一个晴朗的天气,微风和煦,缓缓吹向行人。这一对有情人正式确立男女关系,成为了普罗大众中平凡又独特的一对情侣。

喜获伴侣的贝聿铭喜不自禁,他甚至想早些和心爱人结婚,但陆书华又拒绝了他。

“在我大学毕业之前,可是不准备结婚的。”

贝聿铭、陆书华

把这小伙子给着急的,好不容易等到了4年大学时光过去,在陆书华刚从卫斯理学院毕业的第5天,贝聿铭就迫不及待地拉着人举办了婚礼。

在纽约一家水上公寓,中国驻美国总领事詹姆斯·余的见证之下,两人举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

婚礼上他们内心喜悦,笑意不断,在摄影师给这一对新婚夫妇拍照片时,陆书华更是没忍住吐了吐舌头搞怪。

这一天,他们正式成为夫妻关系,也开启了他们荣辱与共、相互扶持60多年的爱情故事。

贝聿铭(右一)

深情陪伴

婚后的陆书华继续自己的求学道路,她考上了哈佛大学的园林建筑。

在哈佛大学读书时,贝聿铭会趁工作空余来找陆书华,在妻子的引荐下认识了哈佛建筑系的一位教授。

这一对夫妻便都成了哈佛大学建筑系的硕士生。

在哈佛读书期间,陆书华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贝聿铭给小孩起名为“定中”,寓意祖国安定、国泰民安之意。

贝聿铭

生了孩子,谁照看?怎么照看都是问题。陆书华看着丈夫痴迷于建筑设计,每日早出晚归学习的身影,狠下心来做了决定,她要退学。

退学?听到妻子决议的贝聿铭很是吃惊。

陆书华有多喜欢建筑行业他是知道的,孩子是可以找人看顾的,他下学回家也可以带孩子,妻子没必要因为这就放弃学业。

陆书华摇了摇头,她放弃学业不单纯因为生下定中。

贝聿铭对建筑的痴迷和天赋她看在眼中,他的天资不应该被琐碎的家长里短所埋没,他应该有更广阔的天地。

贝聿铭和陆书华,三个儿子以及小女儿贝莲

与其让他时刻惦记着家中事情,还不如她干脆退学在家做他坚实的后盾,能让他无后顾之忧的在外打拼。

贝聿铭对陆书华的爱,让她心甘情愿做这人“身后的女人”,为他打点诸事。

陆书华直言快语的外表下是细腻敏锐的内心,她陪伴在贝聿铭身边,以自己敏锐的眼光和对他人个性的精确判断,给贝聿铭带来了很多帮助与支持。

她也从不掩饰自己的想法,直白表露自己的感情。用“爱”将受到外界巨大压力的贝聿铭给牢牢保护起来。

他们的儿子贝礼中在采访时说到:“我母亲有极好的品位,也总能将自身的好恶传达给父亲。她给了父亲极大的信念和支撑。我父亲异常信赖我母亲的眼光。他们互相尊敬,十分恩爱。”

陆书华正在做笔记

这句话也是他们婚姻几十年的真实写照。

1963年,肯尼迪被刺杀身亡,他的家人决定在波士顿为他修筑一个私人图书馆,以此来纪念这位伟人的逝去。

当时前来竞选项目的不乏密斯凡德罗、路易斯·康这等名声在外的建筑大师,然而杰奎琳·肯尼迪却选了贝聿铭来设计建筑图纸。

据说是其他两位建筑师不修边幅、办公区乱糟糟的为杰奎琳所不喜。

贝聿铭则提前打扫规整办公区,还布置了鲜花等装饰物,由此拿下这个项目。

但接下这个项目也正是贝聿铭引起争议的开端。

那时的他尚且名声不显,而且他有“前科”。

1964年,贝聿铭和杰奎琳·肯尼迪出席新闻发布会

1961年贝聿铭为当地政府设计的波士顿市政厅前广场匍一亮相,那“广阔却无比荒芜”又极具个人特色的设计风格,让波士顿民众很是抵触。

加上听说这一次他“不正当”的竞选情况,人选一公布,铺天盖地而来的恶意喧嚣而来。

等到初稿公布出来,义愤填膺下的波士顿民众更是接受不来。

他们认为贝聿铭的设计风格不符波士顿的建筑特色,他会毁了这个城市的完美统一。

一波又一波的民众游行示威,反对他的建筑设计。

仿佛被全世界反对的贝聿铭笑容不在,他每日去现场考查图书馆选址的周围环境,披星戴月而回。

波士顿市政厅及广场

据陆书华回忆:“从他每晚回家开门的样子,我就能知道他有多累……他拖曳着脚步,对他来说,那么多人反对他的建筑让他非常不好受。”

她了解她丈夫内心的惶恐与悲哀,表面再多的云淡风轻也只是掩饰失落的表象。

陆书华洗手作羹汤,带他去郊外散心,帮他疏通人脉。她尽自己所能地抚慰他的内心,将自己的丈夫比作竹子,不惧风雨。

妻子的支持给了贝聿铭很大的信心,她帮他坚定了自我:“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顶着巨大的压力,贝聿铭继续自己的建筑设计。

贝聿铭、陆书华

就算肯尼迪图书馆选址被移到一个垃圾填埋场,外界众人纷纷看热闹时,他也只是一笑了之。

“既然决定了,就要坚定地做下去,尽量保证不留遗憾。建筑会替我说话。”

拖了15年,肯尼迪图书馆终于建造完毕。

贝聿铭将建筑对光影利用了透彻,在蓝天白云、阳光映照之下,这栋建筑在闪闪发光,引行人驻足。这是一个极具美感的艺术品。

肯尼迪图书馆的建成让世人认识了贝聿铭,这个来自中国的建筑师,名扬海外的他开始接到更多国家、更多知名人士的建筑设计请求。

肯尼迪图书馆

1981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力排众议,选择了这位华人建筑师。

即使当时的贝聿铭已经设计多个知名建筑,拿下了多个国际建筑设计大奖,他不是法国人的身份,还是为法国本土民众与政客不喜。

在他提出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设计方案评审会上,众政客一改往日宽和,恨不得以能想到的所有语言去批评他的设计理念。

“一文不值”、“一塌糊涂”话语比比皆是。

就连米兰·昆德拉这样的文化名人,也斥责贝聿铭的方案设计:“由他整修卢浮宫必将是法国脸上的一道疤。”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设计图稿

会议上的翻译,双目赤红,整个人控制不住的发抖,几乎没办法帮贝聿铭翻译他的辩解了。

反对声如浪潮般汹涌而至,陆书华担心丈夫的精神,时刻陪伴在他身边,他出席的所有会议她也牢牢跟着。

她或许说不上什么话,但她的存在和默然,就是对他最大的支持。

爱人支持下的贝聿铭勇往直前,无惧挑战,他仍在坚持自己的创造理念。

“你要想往新的一条路上走,免不了有很多人觉得不大舒服。要改进是非常难接受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往前走。”

贝聿铭顶住压力,继续自己最初的设计构想。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设计图稿

他明白,时间会证明一切。

等到玻璃金字塔竣工以后,整个法国为之震动。

纯色的玻璃墙和造型设计,将现代科技与古老传蕴结合在一起,玻璃金字塔成为法国人津津乐道的“完美钻石”,钻石镶嵌在卢浮宫中,是他们的文化骄傲。

贝聿铭再次证明了自己,洗刷了“冤屈”的贝聿铭和妻子陆书华却只是相视一笑。

不缅怀过去,只专注于现在。她会永远陪伴他,继续下一个征程。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神仙眷属

相伴半个多世纪的贝聿铭夫妻,相依相伴,从不分离,所有公共场合,几乎都是两人一起出席。

贝聿铭很是敬重这个妻子,他多次在采访时夸赞妻子,感谢她的鼓励和支持,“她之所在,才是我的心灵归宿所在。” 

他们也被欧洲媒体评为“最令人羡慕的世界十大名人神仙眷侣”。

有人问他:“据说您和您的妻子从未有过争吵,是什么让你们能相濡以沫,保持高质量的婚姻?”

陆书华、贝聿铭

贝聿铭自得道:“从恋爱到婚姻,是一个从雅到俗、从精神到肉体、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恋爱时是心心相印,结婚后则是骨肉相连,婚姻越长久,骨肉分离无法生存的感觉就会越深刻。”

“恋爱时是一见钟情,这个'情’是激情;结婚后则是日久生情,这个'情’是亲情,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几十年的婚姻光靠激情肯定不行,当激情消退后,只有亲情才能牢牢维系。”

“夫妻过日子就要像中国的筷子一样,一是要惺惺相惜,谁也离不开谁;二是能同甘共苦,什么酸甜苦辣都能在一起尝,这样的婚姻才能天长地久。”

贝聿铭、陆书华

能说出这番话来的贝聿铭对夫妻相处之道想必是感触颇深,陆书华的深情陪伴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时刻不忘自己老伴。

在这个物欲纵流的时代,这种深沉的陪伴往往才能直击内心,没有功利心,不在乎名利得失,只一句“我愿意”、“谢谢你”就已概括所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