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律诗的起承转合

绝句是四句,第一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转,第四句合,比较明显。
   律诗是八句(四联),一般来说,可以分为:
    一、二句,首联——“起”,
    三、四句,颔联——“承”,
    五、六句,颈联——“转”,
    七、八句,尾联——“合”。
    [例]《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首联是起,以介绍景物、地点、时间来开头。景物——“细草”;“微风”、地点——船上;时间——夜晚。这个跟写抒情散文的开头有一些相似。

但是,不是每一首诗都是这样开头的,只是写以景抒情的诗,一般是这样开头的。比如说前面讲过的一首七绝《学诗悟道》,就不是以写景开头。直接写事由,写诗开头有多种方法,以后再讲。

再就是你所写的景要与抒发的感情色彩相符合,杜甫诗的前两句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颔联是承,就是承接首联写意,人在舟中,先看天幕,后看大江。
所谓承,就是承接首联的写意,进一步深入、细致,不能再停留在首联的写景上了,不然,就显得不利索,反复无常了,必须具体描述,给人有一种在意思上递进的感觉。
   同时两句的意思不得合掌,一句写动,另外一句就写静,一句写远处,另外一句就写近处。大家过细看:“星垂平野阔”,这一句就是写的静和远处;“月涌大江流”,这一句就是写的动和近处。一静一动,一远一近,是避免合掌的。这个是破解合掌的方法之一,我以后再讲。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颈联是转,颈联转到主题,抒发感慨:那些达官贵人哪里是文章好升上去的;我这个小官,又老又病,人家叫我退休呢!
   所以说,颈联必须切入主题思想,如果还按照颔联的方法写下去,就显得延伸、散漫,主题难以突出,甚至突出不了主题思想。这样,很可能就要成为一首废诗。一首诗没有主题,就好比一个精神恍惚人在做一件很无谓的事情,别人始终看不出来他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诗的后半是“抒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自己会“文章”(诗歌),可那时候,人不会因为文章好而著名。当个小官,却又不得不退休。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颈联是作者抒发感情的重点地方,是大海航行的目的地,同时也是写七律最难写的地方。大家写七律时,对于转句不可有丝毫的马虎。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尾联就是合,要写好合句,必须承接转句的心情,抒发身世之感:我到处飘泊,居无定所,只是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啊!
   合句就好比散文的结束语,或抒发感情,;或呼吁召唤;或引人深思;等等,结尾的方式很有多,以后再讲。
   但是,它与散文的结束语有一点不同,诗的合句必须在转句的基础上写,进一步地突出主题,抒发自己的感情,阐明自己的观点,既要点题,又要让人回味,有的诗是召唤式的结尾,要让人有共鸣,有的则是以比喻句子结尾,发人深思。杜甫诗的最后两句是说:“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按照句分

有的律诗,四联的起、承、转合没有那么明显。所以有人认为律诗的一、二、七、八句已有起承转合的意思,三四句的颔联,五六句的颈联用了两副对仗工整的句子,只是起文采修饰的作用,甚至把当中四句抽出来,也能成为一首意思完整的诗。例如: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起),行舟绿水前(承)。
中间的四句可以抽掉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转),归雁洛阳边(合)。

七律的起承转合安句分式:
第一句(起)
第二句(承)
第七句(转)
第八句(合)

运用技巧

所谓起承转合,就是一首诗,怎样开始,怎样发展,怎样变化,怎样结尾。元代范德机在他的《诗法》中说:“作诗有四法:起要率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这种方法曾经被当作“八股”批判过,但实际上这是可取的。虽然不能说每首诗都要生搬硬套,而是布局谋篇上应该有逻辑思维,把整首诗的框架安排好。

①起要直率:就是要生动、突兀,能统领全篇,紧扣主题,给下文留下空间;同时要有吸引力,能打动读者。起句有明起、暗起、反起、兴起等。以兴起最为常见。
   ②承要舂容:一般来说,诗的第一层意思在这里完成,或承意或承景或承事,要与上联衔接,又要为下句作好铺垫。所谓舂容就是冲击容器,使之扩大,换句话说,承句的内容要对起句内容发展扩大。
   ③转要变化:就是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要跌荡、起伏;避免平铺直叙。如果承句是写景,转句便开始抒情或议论;如果承句是抒情,转句便可写景或议论,要为结束主题作好准备。
   ④合句要渊永:所谓“渊永”就是深刻有余味。结句最要紧,他是全诗的概括和总结,在意境上要升华到高峰。要言有尽而意无穷,渊永就是深长隽永的意思。

(0)

相关推荐

  • 格律诗的一些规律

    律诗有一般的结构规律,也有特殊的结构规律. 格律诗包括四句的绝句.八句的律诗和十句及十句以上的长律.这里说格律诗的结构,是指绝句和八句律诗的结构.概括地说,无论绝句还是律诗,其结构一般都有四部分,即起 ...

  • 蒋寅|五言古近体诗选读·炼字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 ...

  • 漂泊流离中,杜甫写下这首千古绝唱,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时间不会掩没好的文学作品,只会让它在岁月的长河中更加闪耀,正如人们常说的"是金子总会发光". 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但在当时他的名气并不 ...

  • 五律知识

    一:下面举例第一种五言律诗格式 1: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王步高先生语:盛唐的人写五言律诗的时候,经 ...

  • 格律诗谋篇四部曲

    一.谋篇的含义 史上绝大部分格律诗理论探索者,将整体谋篇概括为"起.承.转.合"四部曲,当然,也有不少佳作不按该四部曲的. 二.起.承.转.合 1.起,即一首诗的首句.往往有交待时 ...

  • 浅谈律诗中的起承转合 || 马帮诗歌

    顾问:潜东篱 廊桥水落痕 威力 潮 辰龙 下雨不愁 乡心梦 风尘儒侠 宣传:徐学文 心灯 林丽蓉 题刊:黄孟炜 浅谈律诗中的起承转合 作者:潮 我们通常在写诗时,或点评诗,或欣赏诗时,总会谈到诗的起承 ...

  • 浅谈律诗的结构

    律诗的结构,其实也就是所谓的章法,是我们通常都知道这四个字"起.承.转.合". 一般来说,写作近体诗,这是决定写作是否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 学习过绘画的人都知道,画一幅画,是需要先 ...

  • 浅谈律诗的对仗

    工而能变方有味 --浅谈律诗的对仗 陈宗辉 对仗也称对偶,对子.按上下两句的意思分,诗词中的对仗有正对.反对和串对(也称流水对)三种.正对如李白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 浅谈律诗中的对仗(外一篇) / 汪凯

    声明:本作品为作者授权原创首发 浅谈律诗中的对仗 律诗的中间两联不仅要讲究平仄,而且必须对仗,否则就不是律诗.可现在的写家冠以"七律或五律",中间两联却怎么也对不起来,偶尔善意指出 ...

  • 浅谈律诗中的对仗技巧

    在律诗中,对偶句的位置大多在颔联.颈联,首联和尾联可用可不用.它是律诗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不仅能使律诗显得凝练.整齐.匀称.典雅,而且也是律诗中最精彩的部分,更能展示一个人的学识.修养.胸襟.气度,可 ...

  • 【山海•讲堂】浅谈律诗中颔联、颈联的造句技巧 (三)

    (续) 声律知识 ①节奏 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 .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221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2 ...

  • 浅谈绝句的起承转合

    作者简介:张发安,网名秋叶红也,男,四川省巴中市人,现居重庆,系重庆市作协会员.中华诗词论坛纵议员.中国诗词研究会.重庆诗词学会会员.曾在<名作欣赏>.<写作>.<美育& ...

  • 浅谈格律诗的“起承转合”与“句间关联”

    聂笑民 大家都熟悉,律诗.绝句传统的结构章法是"起承转合",它是人们在谋篇布局时对结构层次安排规律的一种概括性说法."起承转合"这一说法是在元代出现的,元范德玑 ...

  • 浅谈格律诗之四:古风与格律诗

    文:清溪先生 本来是要写格律诗的表现手法第四篇的.但是,在发第三篇的时候收到了一些网友的不同意见.也有些对格律诗怀有深仇大恨的人跟贴骂人,发私信骂人.我不太明白那些人的脑子装的是什么? 你可以反对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