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陈何芳/靳娜:硕士生买课学习的挫败感个案分析

关键词:硕士生;买课学习;挫败感;个案分析

摘 要:街舞排练的学习挫败感个案,反映出能力欠缺是引发学习挫败感的根本性原因,而表现欠佳是加剧学习挫败感的情境性诱因。学习挫败感的直接危害是容易引起负面情绪沉溺,长期危害则是可能形成习得性无助。为了破解困境,家庭和学校应重视儿童的挫折教育,硕士生面对学习挫折也应练习积极归因,增强应对能力。

“买课学习”在中小学被称为“报班”,在大学中也有一定比例的存在。硕士生的课业不像本科生那样繁忙,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可自由支配;硕士生的脑力劳动强度更大,更有需要通过“买课”进行休闲减压或者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技能。但是,访谈发现硕士生买课学习中会遭遇“挫败感”的挑战,值得基于个案开展分析。

一、个案:街舞排练的学习挫败感个案分析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的S6在学习街舞时体验到学习的挫败感。她说:“我在接触街舞的第一节课,就明显感觉到跳舞强度太大,我体力有些跟不上。但是在同伴的鼓励下,我选择了坚持。在实际的学习中,我经历了艰难的挣扎。主要原因是我的筋特别紧,很多动作做不到位,然后做到位的话又觉得特别疼。所以对我来说,要么是做不好,要么是很疼,只能在这两种状态中徘徊,每次都像是一种抉择。还有就是看别人跳得那么好,自己跳得那么差,心理上会很觉得很挫败。在排练的时候,跳得不好的一般都往后站,第一排都是跳得特别好的,越往后越差。老师教学时,都是一排排检查,先看第一排,然后一直轮到我这一排,也就是最后一排。而且检查是直接面对镜子,所有人都看着,当我表现很糟糕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真是太差了,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自己。还有,到课程快结束的时候,全班需要一起录视频,我都不愿站到视频里面去,不想留下自己表现不好的影像或者说'证据’。”

二、简析:能力欠缺表现欠佳导致心灰意冷

能力欠缺是引发学习挫败感的根本性原因。在S6个案中,她始终存在能力缺失问题。S6是一个娴静、瘦弱的女孩儿,她在学习街舞的过程中经历了怯场、挣扎、无奈、困窘和挫败等消极学习体验。她使用了“徘徊”、“抉择”、“受挫”、“糟糕”等词来描述自己的沮丧和无助感。街舞对于S6而言,是想要做好并乐于付出的一份志业。但在这一过程中,S6却屡屡受挫,丧失信心,最终缴械投降,选择退出。纵观这一过程,实际上主要症结在于S6缺少街舞学习方面必要的能力基础,能力的缺失导致学习效果难以保障。S6的能力缺陷问题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学习基础的薄弱是其学业失败的客观原因。

表现欠佳是加剧学习挫败感的情境性诱因。个人能力和学习基础具有客观性,但个体主观的信念和态度也同样影响学习的结果。S6的性格看起来比较敏感,能够意识到“一排排训练”体现出优秀度差异,将镜子、他人、拍视频等理解为一遍遍展示优劣,非常在意他人评价,对自我评价较低。但事实上,如果换做一个乐观开朗的人,也可能只关注自己在跳街舞,完全无视外在因素;所有其他学员,也未必会关注或嘲笑某一位学员。所以,这种“表现欠佳”是当事人主观建构的个人观点,直接强化和扩大了客观劣势带来的挫败感。

三、困境:沉溺挫折和失败引起习得性无助

学习挫败感的直接危害是容易引起负面情绪沉溺。“挫败感”是当事人受到挫折以后产生的一种失落感。比如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人际沟通受到阻滞等,会导致成就感和安全感丧失,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出心灰意冷、万念俱灰、悲观、忧郁等消极情绪,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攻击性行为。挫败感的形成体现出较长时段的积累效应,这也导致挫败感的超越非常困难,如果没有强大的外力,很难阻止这种“下坠”的心理感觉。因为能力提升和表现好转都需要客观条件的支撑,属于“可遇不可求”,所以很多学生会沉溺于挫败,自身无力解脱,对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学习挫败感的长期危害是可能形成习得性无助。能力缺失会导致心理上出现习得性无助。比如当人们在遭遇不可控事件的影响之后,如果经过屡次尝试解决都不能成功,就会逐渐表现出情感、认知和行为上的消极状态。这种状态下的无能感和无助感,是对自身能力不可控的反应,也弱化了自身应有的积极表现。具有习得性无助心理的个体更倾向于认为,失败的困境是由自我内部因素造成的,与外部环境或其他情景性因素无关。长此以往,习惯性的无力感就会从根源上挫败人的自信心,乃至改变其整个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对个人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1]

四、对策:加强挫折教育和失败的辨证归因

家庭和学校应重视对儿童加强挫折教育。应对挫折,也需要经验的积累。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一直生活在“高分”光环中,学习之外的领域探索不多,遭受的挫折也很少,就会在面临挫折和失败时手足无措,心态崩溃。相反,那些成绩不那么优秀的孩子,对于挫败更能坦然接受,波澜不惊,进行“冷处理”,或者直接“退出”而不纠结。家庭和学校需要重视学生应对挫败的“经验值积累”,不要主动干涉挫败的过程和结果,避免因过度保护而让学生变得过于脆弱。当然,挫折教育无需额外添加,正常的社会都会让人有机会体验到各种挫折,教育中减少“过度保护”就能让学生得到挫折的历练和教育。

硕士生面对学习挫折应练习辩证归因。减少挫败感不仅需要改变客观因素,还要从主观层面做出调整。尤其是个体需要注重“归因”分析,能够辩证地分析自身能力困境。归因是影响个体信念和态度的重要因素,学会积极归因,有助于学习者保持稳定的学习情绪,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表现出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学习姿态,以保障学习活动的持续稳定推进。

总之,学习挫败感源于能力欠缺和表现欠佳,兼具客观性和主观性。学习挫败感容易引起沉溺而难以自拔,甚至形成习得性无助。为了避免这样的后果,家庭和学校需要加强对儿童的挫折教育,学生自己也应学会对失败进行辨证归因,增强学业抗挫能力。


[1]杜骏飞.丧文化:从习得性无助到“自我反讽”[J].编辑之友,2017(9):11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