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灵沼街办东石榴村
位于灵沼街办西北2公里处。130户,460人,耕地500亩。西南相邻另两个石榴村(即西石榴、南石榴)。北邻马王街办新旺村,东邻灵沼街道鲁坡头村。全村有两条东西街道和两条南北主干街道。街道统一硬化为水泥路面,道沿绿化带,照明路灯排列有序。
东、南、西石榴三村始系一村。建于西汉,原名兴隆堡,张骞出使西域后,村盛植石榴,易名为石榴村。明初,因移民村内土木俱兴,复又称兴隆堡。尔后设治十六里,亦为石榴里,后更名为石榴村,并分为东、南、西三个石榴村。清同治年间,一度毁于战乱,后经移居村民在原址上重建家园,村名未变,沿用至今。
元初,西安府周边设置(管理吏制)里社,以百户为里,千户为社,且常按自然数为序次排列设置官吏管辖。按序次列兴隆堡为十六里,隶属苑西乡统辖,其中有大原社、冯籍社、新旺里、兴隆里等,共十里八社。明万历十九年(1501)户县草堂寺铁钟铭文记为石榴里。清嘉庆《长安县志》记为东、南、西三个石榴村。就此推断“石榴园林”与“十六里制”是兴隆堡的前身,三个村子因地缘相近和人缘相亲后分居住为三个方位。
东石榴村绝大多数为杜姓,占95%以上,其他姓氏有张、管、毛、惠、何、曹、焦等。杜氏族谱记,祖籍泾阳县北斗村,又名百杜镇。并在北斗村立杜公祠堂祭祀先祖。
村子原为东西一条街巷。早先筑起高一丈有余的土城墙围村寨子,人们称其为寨子城。只有东大门修有城门楼子,城楼匾额镌刻着“远映沣水”。城门口有“照壁”,“大壁”套“小壁”。清同治年左右,户户安居乐业,家境殷实,成了当时远近闻名的“小北京”。
明清时期在东大门外相继盖起三官庙敬奉福、禄、寿三星,老爷庙敬奉关公,魁星楼敬奉文曲星。后来又在距村不足百米的北城外建起五间三进的庙院香堂,敬奉天官尧、地官舜、水官禹的三官庙,敬奉观世音菩萨的无量庙和送子娘娘庙等。
过去以农耕为本,凭借勤恳劳作,家境殷实自足。现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面貌焕然一新。两条东西新街一字排开,道路硬化,路灯、绿化整齐有序。村内楼房林立,健身广场、医务室,党员活动室一应俱全。2012年借灵沼街道建立万亩蔬菜设施基地的良好发展机遇,发展200亩蔬菜园区,当年见效,收入达到500万元左右。后又成立西安慧东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并与西安多家大型综合超市、蔬菜批发基地建立供销合同,实现产供销一条龙。
20世纪70年代末出了一名轰动西安地区乃至全国的才子杜孟利,1962年生,就读于沣西中学初中三年级(现长安区第十二中学),在全国物理竞赛中荣获陕西赛区第一名。同年又在华罗庚杯初中数学竞赛中成绩优异。由合肥科技大学破格录取到少年班,本硕连读。后选入美国哈佛大学读研深造,获博士、博士后学位。学成归国,在清华大学物理研究院任博士生导师、教授,国家物理科学研究员。同时兼任中国科学院物理应用科学研究员,并在物理应用科学国际交流中心杂志社任编辑。当听说村子整街修路,主动捐资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