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六种思考和行动的方式,你做什么事都会更容易成功
如果你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那些在其领域取得成功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促使他们通往成功的“思考和行动方式”。
这种行动方式,帮助他们通过努力在前期建立了“汗马功劳”,积累资源和本领,然后当机会来临之际,而他们又能把握住了,于是这些努力最终得以变现,让他们取得成功。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或许缺乏资源或者其他条件,但想要让自己一步一步地继续晋升,培养他们这种“思考和行动方式”,对我们是有益无害的。
那什么是“成功的思考和行动方式”呢?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和一些励志书籍的讲述,以下六种思考和行动特质,就是帮助我们构建成功思考方式的通用特质。
掌握这些方式,我们做什么事都会更容易成功!
第一,由内在成长心态构建的动机
我们每个人之所以去做一件事,通常都是追求某些“回报”。没有回报的激励,我们就失去行动的动力,这也很正常。
但是,这种“回报”一般有两种:
1,外在物质回报;
2,内在心理回报;
而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当我们把自身的成功与外部奖励挂钩时,是具有风险的。因为把成功归因于外部奖励,会让我们应对挑战时变得更加困难,并且可能会让我们的努力偏离轨道。
例如我们之所以每天坚持上班,离不开外部的确切奖励“工资”。那到时你努力工作,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工资,还是你获得更好的工资,才会努力工作呢?
一般人往往会倾向于后者,觉得老板每个月给你三、四千元,就想让你做七、八千元的工作?没门!于是你上班就会慢慢变得无精打采,最终可能导致工资一直都无法上涨了。
老板当然是希望用最少的钱,让员工做最多的事的。但你有没有想过,当你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让自己具备了一定的谈判资本之后,也许你会让老板加工资呢?
好了,即便老板真的这么无良,你是不是还可以选择离职呢?带着自己积累的能力和资本,跳槽到其他更好的公司,不就能获得更高的工资吗?
但如果你一直把工资这种外部奖励,当成是自己做事的动力,那么当奖励失去时,你就失去做事的动力,还怎么提高自己的能力呢?。有时候,建立在外部奖励的动机,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危险来的。
所以,开发和锻炼我们的成长心态,让自己有一种渴望变得更好的内在动机去促使自身行动,我们就更容易获得想要的那个结果。
把失败或者错误,当成是学习经历。失败作为教训,可以教会我们如何适应,调整和改变。无论遇到什么考验和磨难,我们都能够从中看到机会。
具备成长心态,挖掘内在动机,你的适应能力就会更强,你能够更快、更好地回到轨道上,追逐目标,而不会在追逐成功的过程中因障碍而轻易放弃。
我们当然可以继续追求外部奖励。区别在于,我们保持努力,一直坚持的能量,是来自内部不断成长的激情和动力基础。
第二,对于追求目标具有强烈的情感需求
相信你肯定听过这句话:当你设定一个目标之后,那么这个目标对于你来说,到底是我想要它,还是我需要它,抑或是我一定要它呢?
设定一个目标,不仅仅要清楚知道到达目标的最终结果,以及在什么时候实现目标的期限。你还需要知道,这个目标对于你来说,能不能调动你体内的强烈情感需求?
什么是“强烈的情感需求”?
好比说,你遇到喜欢的人,现在有机会让你上前搭话,你会非常渴望上前争取,还是只是站在原地被动地空想呢?
那些做事成功率更好的人,内心对于事物往往具有强烈的渴望需求,他们会这样想:尽管不实现这个目标,对自己影响似乎不是很大,但我就是想拿到它,不实现它,我就是觉得不爽,我会痛恨自己,我会嫌弃自己。
这就是针对目标的成功思考方式,即“拥有强烈的情感需求,以及对目标产生个人满足感”。
知道实现目标的做法,只意味着你有相关的知识。但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要追求某些目标,缺乏雄心壮志,甚至更糟糕,对未来的追求只是可有可无的情感,就不会给你带来行动的动力。
问问自己,你为什么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对你有什么好处?
好比说,你想赚更多的钱,那你为什么想赚更多的钱?是因为你想养家糊口吗?还是你想购买第一套房子或改变自己的人生?如果你不做,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无论你有什么样的目标,请你详细阐明这个目标对你如此重要的原因。
把你追求目标的需求感放大、增强,让你有一种“非做不可”的强烈情感,那这种情感冲动就会引领你打破恐惧,踏出第一步行动起来了。
第三,能自我检讨和调整
任何人对行动所带来的失败和错误,都会感到不适和恐惧。但问题就在于,失败和错误,是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必须要承受的一种“痛苦”。
失败和犯错所带来的痛苦,在很多时候会增强我们的心理韧性,让我们在面对难题时也能保持冷静,从而获得更好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想让自己对每件事都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是不可能的。有些时候,你压根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策略”和“错误的策略”。
例如当年短视频横空出世,当时你知道怎么做短视频才能够让自己火起来吗?肯定不知道。唯一知道的策略,就是去行动和尝试。
然后,通过对决策和行动可能带来的不同后果进行复盘,进行自我检讨,你才能够从这些失败的经验当中,建立出正确的道路。
例如,哪些类似的短视频容易带来流量?用哪种方式去拍摄这些短视频?你是主要针对哪些群体去拍摄这些短视频呢?
在执行决策和行动之前,仔细考虑决策和行动的后果,将大大增加你做出符合成本和收益的选择的可能性。
一定要记住,我们做出的任何决定,很难出现完美的结果,多多少少都会留下“缺陷”。但由于你是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因此你在情感和心理上,就会具备应对的能力。
第四,具备一定的情商思维能力
想要获得成功的结果,离不开我们自身情商能力的高低。但想要提升我们的情商能力,我们首先要构建“情商思维”。
什么是“情商思维”?就是一种从他人角度反观自身的理性思维,它能够让自己的思维始终处于可控的情绪范围内,尽量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
运用情商思维去分析问题,既能够学到别人的长处,知道如何去弥补自身的不足,同时还能够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赢得别人尊重。
情商思维包括三个方面:
1,知道自己身处的环境以及保持相应的言行;
具备情商思维的人,都会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是怎样,然后根据环境采取相应的言行。
例如在婚礼和葬礼,高情商的人都会尊重这个场合,表现出相应的言行。
2,明白自己言行会对他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在公共场合时,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不是在于你用什么方式去讨好别人,而是在于你用什么样的行为去证明自己存在。
你用不礼貌的言行去证明自己的存在,跟你用温文尔雅的态度去证明自己存在,就会留给别人不一样的感觉。高情商的人,会很注意自己言行的分寸。
3,明白别人的言行对自己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高情商的人,不会“牺牲自己”成全别人,他还懂得怎么有效地不让别人给自己添麻烦,同时,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怎么更好地满足对方。
具有情商思维的人,考虑问题时,不会从一而终地站在自己的角度,也不会一味地站在别人的立场,而是懂得灵活调动思维,在固守自己底线的前提下,适当变化相处方式。
所以,你会知道,高情商的人并不是不会拒绝别人,而是懂得有效地拒绝别人。
那怎么提高自己的情商思维呢?
多看有益的书籍
学会判断好习惯和坏习惯
做一些你从未做好的有益事情
模仿身边的帮助,向他学习
运用逻辑来思考问题,追根究底
在生活中,只要以积极的心态,并敢于挑战自己,你就能够找到培养和提升个人情商思维的方法。
特质五,让行动成为习惯
那些做事取得成功的人,都有引导他们通向成功的习惯。而那些停滞不前的人,同样也是被自身懒散的习惯所阻碍。
根据心理学研究,一些基本的习惯改变,需要21到31天左右。但一些长期做事的行动模式,也许就需要90天以上,才能够塑造出来。
因此,新习惯的形成也会遵循这个时间表。我们可以用28天来养成一个短期习惯,然后再持续行动90天,将我们这种行动模式稳固下来。
怎么做呢?
第一步,就是从制定你的每周计划开始做起。因为每周用三天时间去专注你的目标,总好过马马虎虎地随便去做个五六天。
创建每周的时间计划有三个重要步骤:
第一,确定你的关键目标;
第二,确定你所做的事情的剩余部分,将它们从你的专注中排除掉;
第三,创建一个可靠的每周结构。
例如健身是你近来的关键目标,当你确定好这个目标之后,那么在就要在每周选出三个你认为可行的日子,作为“专注日”。
然后在这个专注日里面,排除其他不相关或不太重要的事情,将时间腾空出来专注在健身这个关键项目上。
当你每周都有一个清晰的行动安排,然后投入时间去获取,久而久之,这些行动自然就会变成你的行动模式,驱使你不断向前迈进了。
特质六,实践你学到的东西
当然,最后要讲述的这个特质,自然就是学习和实践了。
阅读,观看视频或参加讲座去学习,几乎都是一个结果——就是我们接收到的大多数信息,都会在48小时内就被忘记掉。
而让我们大多数人无法获得想要的成功的原因是,我们学到知识和了解到情况后,没有采取行动,实践学到的东西。其结果是,我们什么都不会改变,现状依然存在。
运用自己学到的全新技能,有时确实会引发我们的恐惧感。因为这会让我们的能力和智商产生自我怀疑,所以宁愿在熟悉的领域,获得信心。很明显,这不会帮助我们变得更好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学到的东西,自己找机会也好,创造机会也好,总之要把学到的运用出来。
实在不知道怎么找,那么帮助我们建立应用新知识的信心的一种方法是,与那些没有相关经验,支持并且了解你正在学习的技能的人,一起建立练习新技能机会。
把自己当做是一个“导师”,尝试教导这些人那些你已学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帮你更好地熟悉新的技能。
研究表明,当我们向他人教授所学知识时,我们会从中学到更多,并提高了更有效地应用新技能的能力。当我们的信心将得到极大的扩展,自然就会爱上所学的东西。
通过上述这些方式去构建和深化我们的行动,不管我们有什么的目标,都可以最大限度地让自己的努力更加接近成功了。
如果您喜欢大脑帮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关注大脑帮(Brainlearning),与你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