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从香菱学诗看宝钗和黛玉

且说香菱进大观园见过众人之后,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前日宝钗说她得陇望蜀,劝她暂且将学诗放一放,但香菱心里对这件事仍是念兹在兹。
香菱选择了林黛玉作为老师,原因无非有两点:一、黛玉的诗才不在宝钗之下,甚至更胜一筹;二、就授道解惑这点而言,黛玉其实是要比宝钗更慷慨,更容易相处,也更能同情弱者。
宝钗从心里并不看重作诗,只当作诗是闺房中的玩儿闹罢了,她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劝黛玉时曾说道:“你我只该作些针黹纺织事才是”。事实上,宝钗自己也是这么奉行的。我们都知道宝钗很会做人,宽容大度。但是从香菱学诗这一情节来说,宝钗体内的“冷”占了上风,似乎给人不近人情之感。
相反我们来看林黛玉。林黛玉一生爱作诗,常常通过写诗来抒发自己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表达的感情。长期寄人篱下,林黛玉的内心也是孤独的,内心渴望有人来与她探讨诗词,更希望有人来请教自己,这样一来,会有一些满足感,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香菱是比黛玉身世更可怜的女孩,与林黛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达到情感共鸣,心心相惜。香菱并没有因为身处底层而放弃对生活中美好的追求。的确,“诗”不是生活必备的,它不像大米饭,是人赖以生存的条件。但是,懂诗的人,必定高贵。香菱之所以可以成为金陵十二钗副册第一位,正是因为她对诗的追求,是“诗”给予了她相对其他丫鬟的高贵身份。
因此当香菱上门请教的时候,林黛玉一口答应:“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林黛玉虽然给人的印象是“孤高自诩,目无下尘”。但是她对于香菱学诗倾囊相授的做法,其实是她另一个性格中的侧面反应:性格孤僻的女子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这样的老师,又热情,又耐心,讲课也清楚了然!给学生以学习之趣。
学诗其实是一个女孩子提高自身修养的一种途径。“诗意”可以说是对一个女子灵魂的高度赞美。黛玉比宝钗更加富有感情,更加可人,是因为她把“诗”看作是自己的灵魂,成为自己身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宝钗很完美,但是她并不可爱。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才”和“德”显然有了一个对比,这是两人毕生的信念与追求,也是两人身上反应出来最明显的对立点。而香菱学诗这一情节又从侧面反映出宝钗的“外热内冷”和黛玉的“外冷内热”,又是一个对比。
除此之外,宝钗从心里认为香菱是“呆”的,并且她认为学诗是会导致香菱更加痛苦的一件事情。她是这么说的:“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我们可以看出来宝钗对香菱的评价:“十足的呆“。宝钗是断断不肯收下这样的徒弟的,她认为学诗要讲究天分,教香菱这样的徒弟,很有可能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但是收获不如预期。
可是林黛玉却对香菱这样说:“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人对香菱的评价截然相反。黛玉说香菱是聪明伶俐的,并且她给了香菱预期:不到一年。前面在香菱进入大观园时,宝钗说要让她在园中住上一年。如此看来,林黛玉是对这个徒弟很有把握的,并且也对自己的教学规划十分有信心。
我们都知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大侠。他的师父们江南七怪在大漠十年也没能把郭靖教出个样子,而这七位师父只是怪罪自己的徒儿天分极低,七师父韩小莹更是为此气得掉眼泪。郭靖一生真正的转折点是他遇到了洪七公。洪七公轻松地教了郭靖一个月左右,郭靖就从庸庸碌碌成长到一流高手了。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名师出高徒”。当好一个出色的师父,既要自身武功高强,也要懂得教育之法。
当然,宝钗和黛玉在诗词方面的造诣都可以说出神入化,不分伯仲。但香菱舍近求远的从师黛玉,倒像是黄蓉不钻研自家桃花岛的武功,反而求着洪七公来当自己的师父,就是因为洪七公身上有那种“亲和力”。林黛玉也是如此,她不论天资,也不论主仆地位,既然拜我为师,我就教你,有教无类,我还要尽力教好你。有这样的老师,其实是学生之幸。所以香菱学诗时,不去找自己的主子宝钗,而舍近求远追随黛玉学诗,这是书中合情合理的重要一笔。
作者:柳桐,夜雨灯窗品红楼,红楼一梦,终身难醒。我爱好《红楼梦》。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我爱好诗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