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阶传——像我这样的一个人,搬进了曹操的庙庭!

欢迎来到《真.三国志》

这是《真.三国志》第 77 篇文章

今天来讲一下 桓阶


桓阶,字伯绪,又有一说为字伯序,今长沙人。

桓阶早年的时候当过郡县的功曹史,随后被孙坚推举为孝廉,朝廷任其为尚书郎。

在桓阶父亲去世之后,桓阶回家奔丧,不料在路上听说了孙坚被黄祖射死的消息。于是,桓阶不顾自身安危,前去拜见刘表,请求为孙坚送葬。

刘表被他的正义所感动,就将孙坚的尸首让他带走了。

在演义中记载,孙坚的尸首是被孙策用黄祖,以及小孙权的口才换回来的,实际上与正史不符。

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对峙,刘表原本是袁绍的盟友,但此时却按兵不动,准备守中立。

而此刻的桓阶,却跑去游说长沙太守张羡,说:无论干什么,只要不是以礼为本,没有不失败的。因此,齐桓公尊王攘夷才成就了霸业,而今袁绍违背了这个道理,刘表也紧随其后。他们走的是自取灭亡的道路,将军您可千万不要同流合污啊。

张羡问:那我该怎么办呢?

桓阶接着说:曹操迎天子,高举政治正确旗帜,投他吧。

于是,张羡把长沙和周围三郡的人马都动员起来对抗刘表,又派出使者前去谒见曹操,曹操十分高兴。

刘表带兵进攻,久攻不下,还是在张羡死后,刘表才平定了长沙之乱。

张羡死了后,桓阶就躲了起来,刘表征召他出来做官,又想将自己的小姨子蔡氏嫁给他,然而桓阶推说自己已有老婆,拒绝了。

桓阶在拒绝一场屁眼交易后,称病辞官回家。

208年,曹操平定了荆州,听闻了之前桓阶游说张羡,投靠自己的事情,认定桓阶是个人才,就征聘他做丞相掾主簿,在丞相府典领文书,参与机要。

后来,桓阶调任赵郡太守。

魏国建立之初,桓阶任虎贲中郎将侍中。当时太子还没确定,曹操在曹丕和曹植两人之间徘徊。然而朝中众多大臣都力挺曹丕,桓阶也在曹操面前多次夸耀曹丕,不论是在私下里还是公众场合,桓阶都是曹丕的支持者。

而后,毛玠和徐奕因为秉公无私而被丁仪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多次在曹操面前说他俩的坏话。每当这时,桓阶都会从中辩解,曹操也非常欣赏他。

桓阶后又升任尚书,协助曹操处理军政要事,还主管着选拔人才的事务。

219年,曹仁被关羽围住,向本部发送了请求支援。曹操派徐晃前去营救,起初,徐晃因兵力不足,作战不力。曹操决定御驾亲征,于是询问朝中众人的意见。

大臣们都知道曹操的实力,因此都说好。

唯独桓阶不赞成,反问曹操:您觉得曹仁能不能完全由自己判断形式,提出作战方略?

曹操点点头,说:能。

桓阶又问:您会不会担心他与徐晃不够尽心尽力,工作时偷工减料?

曹操摇摇头,说:不会。

桓阶再问:那您为何还要亲自前往呢?

曹操说:我怕他们兵力不足,难以抵挡关羽的铁蹄。

桓阶这才点点头,说:如今曹仁等人身陷困境而依旧死守的原因,正在于他们只将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而不抱有被拯救的妄想。古人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大王您只要统帅大军按兵不动,开个阅兵仪式并全国转播,向敌人展示我们雄厚的实力。曹仁军团内有坚定的决心,外有强劲的后援,您又何必亲自前往呢?

曹操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按兵不动,没多久,关羽就走向了人生中的下坡路,一路滑到底还不带拐弯。

220年,曹丕继位,篡汉称帝,桓阶升任尚书令,封高乡亭侯,加侍中。

221年,桓阶得病,曹丕亲自前去探望。

曹丕留着眼泪说:我刚刚把自己的儿子和国家寄托在你的身上,你可千万要坚持住啊,不要倒下啊!

然而桓阶的病情是越来越重,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曹丕非常痛心,谥封他为贞侯。

243年,桓阶搬进了曹操庙庭。

这里说一下,在死后,前前后后总共有五拨人搬进了曹操庙庭。

第一波,233年,夏侯惇、曹仁、程昱三人搬家。

第二波,243年,曹真、曹休、夏侯尚、桓阶、陈群、钟繇、张郃、徐晃、张辽、乐进、华歆、王朗、曹洪、夏侯渊、朱灵、文聘、臧霸、李典、庞德、典韦20人集体大搬家。

第三波:244年,荀攸一人搬家。

第四波:251年,司马懿一人搬家。

第五波:262年,郭嘉一人搬家。

有些人是老面孔,有些人是生面孔,他们都是为魏国的建立而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但是,也有一些人很不幸地没有享受到搬家的福利。

荀彧:后期与曹操决裂,因此不在其列也在情理之中。

贾诩:此人太过腹黑,之前帮过董卓,可能有污点吧。但是贾诩最终搬进了曹丕的庙庭。

许褚:据推测是许褚人缘不太好。

于禁:算了吧,此人有污点,投降关羽了。

董昭:此人也算是曹魏的开国元勋了,我也不知道为何他不在。可能曹操的庙庭太小了吧,住不下了。

最令我疑惑的是,郭嘉竟然是最后一个搬进去的。

有可能,关于郭嘉,我们后人都吹太过了吧,也有可能,死得太早,都被人遗忘了。还有一种可能,郭嘉是颍川派谋士。

下期:庞德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