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薛生白《湿热病篇》第四条的认识
□ 张再康 河北中医学院 薛生白用药独具巧妙之处在于将熄风止痉药的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认为熄风止痉药物既可走肌表分消湿热,又可疏肝解郁,还可活血通络,一药四用。故其选用地龙和诸藤,同时发挥熄风止痉、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清热利湿之功,值得认真学习研究。
清代名医薛雪,字生白,自号一瓢。他所著《湿热病篇》对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后、鉴别等方面都做了精辟的阐述。笔者通过对方名、病机、诊断、治法、方义、鉴别六个方面的分析,对薛生白《湿热病篇》第四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引起同道对该条文的重视,从而促进临床诊治湿热病水平的提高。
方名:薛氏4号通络熄风方
薛生白《湿热病篇》第四条曰:“湿热证,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此湿热侵入经络脉遂中。宜鲜地龙、秦艽、威灵仙、滑石、苍耳子、丝瓜藤、海风藤、酒炒黄连等味。”但书中并无具体明确的方名,笔者恩师已故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将其命名为“薛氏4号方”。命名为“薛氏4号方”,一是能体现方剂的归属,二是能体现方剂的具体出处。李士懋教授根据该条列举的三个主要症状“口噤、四肢牵引拘急、角弓反张”,而后将其进一步命名为“薛氏4号通络熄风方”,体现了该方的功效,达到了见叶知秋、纲举目张的效果。
病机:湿热中阻、气郁化火、肝风内动
湿热的病变中心在中焦脾胃。若因过食辛辣油腻、醇酒损伤脾胃,或由于外感湿热病邪留于脾胃,形成中焦脾胃湿热证。中焦脾胃为全身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中焦湿热留恋不解,气机郁结闭阻,势必影响三焦和肝胆生理之相火(或称为少火)之正常流通,少火郁结而成病理之相火(或称为壮火或贼火)。病理之相火妄动,则热极生风,从而导致筋脉拘急形成肝风内动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