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定律与刻意练习,是毒鸡汤还是普遍法则

|前言:1973年,赫伯特·西蒙(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与合作者威廉·蔡斯发表了一篇关于国际象棋大师与新手的比较论文。在这篇论文中,西蒙他们发现,通过长期训练,虽然工作记忆容量相差不大,但是国际象棋大师在摆盘、复盘等实验上都显著强于一级棋手和新手。

西蒙推测,国际象棋大师能够在长时记忆系统中存储5万~10万个棋局组块,获得这些专业知识大概需要10年。这就是西蒙的十年定律。这一发现后来成为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一万小时定律”和安德斯·埃里克森“刻意练习”诞生的种子。

01.一万小时定律

从一开始,埃里克森似乎就把自己放在了格拉德威尔的对立面,他尖锐的批评一万小时定律是“不太严谨的心理学演绎。”一位学者,在自己的书中对别的学者公开批评,即便在言论风气开放的美国也不是常见事。作为吃瓜读者,我们并不关心两人的恩怨情仇,我们更想知道:一万小时定律和刻意练习,哪个或者说各自对我们的成长能提供什么帮助?

“一万小时定律”由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他的作品《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中提出,格拉德威尔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当然,在中国,情况可能有所不同,每天工作九小时,每周工作六天,3.8年够了;另一种情况下,由于很多人在做着自己并不热爱的工作,他们需要在工作外投入时间来锻炼自己的副业能力,如果每天投入3小时,想成为某个副业的专家,至少需要投入十年。

格拉德威尔的理论,激怒了《刻意练习》的作者埃里克森,他强调:“成功与重复练习之间并没有正比关系”,真正的关系是建立在练习的心智模式上——“练习-反馈-专注。”用网友的俏皮话就是:“在家做了一万小时饭没成为好厨子,去新东方烹饪学了三个月高薪就业了。”

抛开盛怒下的偏见,我们来正确看待一万小时定律:

1.格拉德威尔的“一万小时定律”从未说过一万小时练习就是单调重复,更没有否认过反馈和思考的作用;

2.成功的第一步是建立成功心理表征,大多数人很难抽象出具体表征或方法。“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那身为普通人还做什么,混吃等死吗!当然不是。格拉德威尔在普通人和专家之间建了一个心理表征——一万小时练习。这点极具社会意义。

3.格拉德威尔的理论有前置条件——机遇。他认为机遇是激活一万小时练习的重要条件,同时,他还推崇逆境成长,在困难中训练自己。所以,用“在家做10000小时饭或者洗一万件衣服”,不足以构成对一万小时定律的反驳。

比尔·盖茨很中肯的说:“1万小时定律是有帮助的,但真正实现,还需要坚持不懈,并练习上很多个周期。”

我个人而言,还是很认可一万小时定律的,任何不经时间反复洗练的知识都只是一种浮夸。当然,有的人可能会对这一万小时望而生畏,但我们要注意到,练习本身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换言之,你练习到一千小时的时候,已经获得了为自己创造利润的能力,后续随着你练习熟练度提升,让你获利能力提升。

02.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和一万小时定律不应该是对立的。刻意练习理论是站立在一万小时定律肩膀上的,更深刻、更复杂。它系统解释了练习的理论、结构和方法。

一万小时定律提出的机遇条件很有价值。譬如,大多数作家都热爱读书,但爱读书的人里只有极少数能成为作家。一定是某个时刻,阅读者激发了对写作的幻想,才能长期不辍的投入到写作练习中去。也有部分作家,他们对写作毫无兴趣,但是出于某种原因,例如研究成果、影响力、利益,促使他们成为写作者。如果不是基于某种时刻的激励或机遇,即便有“刻意练习”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支撑,也很难做到坚持。

刻意练习的核心观点在于培养“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正是区分卓越者与一般人的重要能力。幸运的是,长时记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习得。只要你努力,经过几十小时到成千上万小时不等的艰苦努力。

长时记忆的培养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赋予意义,精细编码:(准)专家们能非常快地明白自己领域的单词与术语,在存储信息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采取元认知的各项加工策略。

◆提取结构或模式:往往需要将专业领域的知识、提取结构或者模式以更好的方式存储。

◆加快速度、增加连接:通过大量重复的刻意练习,专家在编码与提取过程方面比新手都快很多,增加了长时记忆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各种通路。

03.相信与坚持才是最大的力量

1944年的意大利游击队之歌《啊,朋友再见》,由蒋明重新填词,改编成了一首中文民谣,其中有这样一段歌词:

圣贤说那坚持一定成功的事,

头悬梁锥刺股三顾茅庐,

相信它的人就像相信一个漫长玩笑,

不信它的人已没了灵魂。

这段歌词让我十分感动,通过刻意练习,5到15年后,收获(成为领域专家)果实。你,相信吗?如果你相信,这就是一个漫长玩笑,因为你的努力很可能会半途夭折,也可能在走到终点后才发现依旧没有你的市场。如果你不相信,你已经没有了灵魂。成功,从来不会给人一种确定性!

[美]凯利·麦格尼格尔《自控力》

[中]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中]刘未鹏《暗时间》

[日]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版权声明:文中素材若涉及版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