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问答两则
一.天津历史上租界最多时,有几国租界?
我相信你并非单纯地问有几国租借,因为在随便一个搜索引擎上都可以轻易地查到答案:九个国家在天津有租借。你的意思一定是在借着这个问题再次提醒人们,天津的历史和天津的历史在天津今天的地理现状中的独特痕迹。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屈辱的地理存在,今天已然都成了人们能流连徘徊的景点。
它们是历史古迹,也是旅游资源,更是今天人们很愿意猎奇一寻的所在。因为这样的地方,从形式到天际线都完全有别于周围的建筑,有别于这么多年来我们只讲实用、只讲上下划一的统一建筑格式的样貌。不管是上海的霞飞路、青岛八大关,还是广州的沙面,如今都成了人们拍婚纱照的地方,也就是人们公认的建筑与自然结合得非常好的地方,适合人居的地方,甚至是超越于现实的美的所在。
仅就建筑与环境的贴合来说,包括天津租借在内的这些地方的确是有着属于自己内在逻辑的,既科学实用又美观漂亮的特征。它们成为永远也不过时的时尚,成为将周围所有的丑陋建筑都对比下去的傲然之美。
在今天,单纯从建筑审美的角度上说,如果秉持着一种平等的政治观与民族观,在尊重主权遵守法律的前提下,这样的建筑群落应该是多多益善的;搞一些类似建筑竞赛或者万国园那样的活动,将我们需要建设的区域,划定出来,进行媲美之赛,或者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二.天津狗不理和杭州小笼包,味道有什么区别?
人类对于食物的区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吃这食物的时候的记忆。在什么场合,和谁一起吃,吃的时候自己是饿还是不饿;总之吃那食物的时候的个人情境情状往往决定着那食物本身在自己这里的独特味道。
很少有人在同一个场合里能一起吃到小笼和狗不理,除非是厨师大赛。不过这两种食物又都是上不得台面的;那就一定是包子大赛了。可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听说过有什么包子大赛!可见这种对比的题目就只能是勉为其难的将就,纯粹主义的想象,或者另有他意的调侃了。
狗不理和小笼,一北一南,都是平民食品,都是源于百姓生活中的朴素饮食,都是热食,需要趁着热吃才有最佳味道。要说区别,狗不理适应北方口味,要咸一些,肉馅也多点,可以由着口胃的喜好吃上很多;小笼则没有那么咸,主要是油多,一般吃不了几个也就吃不下去了。
我个人的记忆里,吃狗不理包子不是在天津而是在保定,大约就已经不正宗了。据说在天津也很难正宗,因为都说自己才是正宗,初来乍到的外人根本无从判断。所以那自称狗不理的包子吃起来也很平常,除了比一般的包子贵之外,略无特点可言。这是地方名吃的宿命,一旦离开自己那家老店,就再也难以保证口味的独特性了。
而对于小笼的记忆则要深刻得多。那是1997年的春天,在西湖东岸的宾馆楼下,带着儿子吃小笼,也就是灌汤包,那热油流溢到蘸醋的小碟里形成的白浆被西湖上的风一吹,立刻就微微地板结起来的样子,让儿子欢呼雀跃,从此在童年记忆里记住了小笼,并由小笼的线索隐约能回忆起西湖和西湖上的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