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笔记:十字路口的长椅
梁东方
正定的的好,不体现在高楼大厦之上,不体现在立交桥之类双层多层的道路上,而体现在民生与环境的细节上。比如:将机动车道慢车道乃至便道之间的高坎去掉抹平、停车免费、开放公共单位停车场、大幅度提高公共厕所标准、保持街道的净化、分时间段地允许饭店在户外路边摆放餐桌餐椅而且地面上要先铺上统一的垫子……
在所有这些细节中,那些安装在十字路口的长椅,尤其让人眼前一亮。
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脱离开日常生活却又分明还在日常生活的范畴之内的景象持续上演:载着旅游团队的大巴和进行合家游的小轿车,络绎不绝地通过;行人走走停停,顾盼之间大多都带着一种寻觅、印证和欣赏的意味。一种终于挣脱了既有的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而投身想象中美好的地方的喜悦,洋溢在很多人的眉眼之间。
而坐在十字路口的长椅上,就可以毫不费力地面对着眼前的这一切;这样的空间关系在别的城市几乎从来没有过。不用说不远处一向“低调”的省会,即便是欧洲发达国家也非常罕见。正定的长椅不仅安排在赵云广场那样的地方,还安排到了主要街区的十字路口周围。
这种位置安排,主观上也许仅仅是为了让行路之人有个歇脚驻足的地方,但是客观上却将交通繁忙的街道化作了被观赏的对象;甚至预示了一种将日常生活场景作为审美景观的匠心结构。所有看到了这样的长椅和坐到了这样长椅上的人,都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这样的审美结构里,感到了一种少有的舒展和陶然。也许,这样微妙而又明确的感觉,正是很多人愿意一来再来正定的诸多心理因素之一。
坐在十字路口的长椅上所获得的独特角度,仿佛是在生活中拥有了俯瞰人生的崇高视角。可以让匆忙的脚步有了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就在生活之中,又暂时脱离开了生活之流的激荡,可以容人反思与回味:不仅看见他人,也同时看见自己。
这样可以看见自己的公共生活设施的设计,实际上已经是宜居之地的最高标准。它往往自发地存在于我们既往天人合一的农业时代的质朴生活场景之中,在小城市里也可能多少还有些遗存,但是如今的急速城市化和房地产化已经将其彻底击碎。
不过有意思的是,至少在正定古城的范围内,很幸运地躲过了这一波势不可挡的千城一貌的所谓“城市化”潮流,而直接从质朴的怡然生活格局(在贾大山后期的笔记小说里,对正定城中这种怡然的生活格局有过生动的写照),进入到了经过反思以后的现代文明照耀下的宜居之境。
在正定城的胡同里,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景象:小超市门口摆放着几个马扎,人们可以坐在那里休息。吃个干吃的方便面,或者长长的带芝麻的缸炉烧饼。一边吃,一边坐在马扎上看街道上的人来人往。
老板站在门口,面对络绎不绝的街坊邻居,和这个说说话,和那个打打招呼;纯正的正定话的言笑之间,似乎有一种只属于这一方土地的惬意密码。
自古而然的小城生活的节奏,都是这样舒缓有致有条不紊的;与相距不远的省城迥然不同。省城和大多数城市一样,是奉行所谓地块经济原则的,哪怕有一块巴掌大的地面也恨不得立刻卖给房地产换钱,不会留出这样可以驻足闲话的公共空间,而在主城区内的公共绿地和长椅设施之类的事情上的投入,就更是捉襟见肘了:不是没有钱,是没有地方。所有的地方,都已经被簇拥在一起的建筑物占满。
在这个意义上说,从那样的拥挤与狭促之中来,来到这不远处的正定街头的长椅上坐下,就已经是十足的享受。正因为如此,我们居然放弃了原来的将正定城里的景点一一走到的游览计划,在十字路口边的长椅上坐了很久,很久都不愿意离开。
正定的长椅的格式与外地也是不同的,两条长椅并置,中间是一个高矮合适的“茶几”,可以放水杯放衣服帽子放收音机手机,非常方便。就是这个小小的茶几,将正定的长椅和其他所有哪怕发展水平很高的地方的户外长椅区别了开来。举目国内发展最好的地方,珠三角、长三角,能在城市环境和便民的细节上做到正定的这种地步的,也是多乎哉不多矣。
正定的氛围中有一种精心布置以后形成的标准的旅游点式的浪漫,这种浪漫之所让人依然惊喜,就是因为它并没有旅游点的商业化的急功近利的意思。地块拆迁以后不盖高楼,也不盖任何建筑,直接变成绿地、停车场,而绿地和停车场作为公共设施则是免费使用的。在美与恰当上它像是旅游点,但在什么都不谈钱的意义上,在所有的一切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的现场中的特点来看,它又绝对像是个非功利主义的乌托邦。
而这种宜居性表现,在全城都没有死角,是全面提升。在一处处塔影下,在正定城墙上的遥望视野里,在阳和楼古代T台一般的奇妙格式中,在赵云广场及遍布整个古城各个不同区域的绿地广场上,都是人们或者闲庭信步或者载歌载舞的休憩之地。
我们坐在十字路口的带茶几的长椅上,面对着这一切,获得的是远离常居之地的旅游感受,是掏了大价钱也未必就能获得的异域他乡的美妙观感。
眼前走过几个着了古装的成年人和孩子,像是要去参加什么表演,引人侧目,但因为与环境很般配,很搭,所以注视着的他们的游客们的脸上,也都很自然地会洋溢出笑意。
湿润的街道上洒水车穿梭而行,清凉的空气与这样湿润的配合起来,再加上路旁的鲜花的陪衬,让古城里的诸多角度,尤其是从阳和楼、花塔到南门瓮城之间的景观核心区域,很有一种华北平原上的城市中罕见的浪漫不实的虚幻味道。
这种虚幻的味道一直延续到了城外的子龙大桥上:入夜之后,桥边多了就着夕阳最后的余晖拍婚纱照的幢幢人影;即使仅仅是个剪影,也能在一瞥之间就见出他们努力要与环境协调起来的,美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