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家财万贯,不如磁州窑一件”
目前,世界各国的博物馆都把磁州窑瓷器视作奇珍异宝加以悉心收藏。磁州窑瓷器因其种类丰富、器型实用与纹饰优美,深受世界各国的喜爱与称赏。欧美各国的博物馆与私人收藏品中收藏有大量的磁州窑精品。
磁州窑系中除了众所周知的白底黑花、黑剔花、白剔花、红绿彩等,黑釉在磁州窑中同样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天目黑釉窑变产品是泥土与釉在窑火中自然变化所形成的瓷器。张拥军潜心钻研,凭借着自己多年做陶瓷生产的经验和理解,夜以继日进行实验。自己动手配料、修坯、施釉、烧制……一眨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张拥军始终怀着对磁州窑艺术的无限热爱和不懈追求的信念,研制磁州窑“铁锈花天目釉”,创新研究了“兔毫”、“银油滴”、“红油滴”、“鹧鸪斑”以及制作工艺曾一度失传、被称为碗中熊猫的“木叶盏”等窑变天目作品。这些作品深沉幽静,宋风犹存,件件作品追求极 致。
磁州窑的胎体使用的是当地一种比较特殊的高岭土,结构较疏松,淘炼不细,颗粒粗,常有未烧透的孔隙和铁质斑点,含铝量较高,另外原料中含量铁、钛等着色杂质高,胎色呈灰白或灰褐色。主要有青土、白碱、缸土、笼土、黄土(黑药土)、紫木节、紫砂土、耐火粘土、水冶长石等。磁州窑瓷器的胎质有两种,一是胎质坚细,呈灰白色。另一种是胎质粗松,呈红褐色。器物拿在手里感觉不是很重,而民国及近代仿品普遍是坚硬偏厚重。磁州窑的制坯技艺也丰富多样,有雕塑、拉坯、盘条、印坯等技法。
黑与白、青与灰,铁锈红与暖黑及绿在他的笔下组成了今天的“磁州窑”的生机。在表现题材上也开始有了今天的样子——有山间田野,有树木苍松,时空交织,刻绘相融。尤其他用涂绘的方式描绘叶形的黑白图案。他点绘的白没有像传统工艺那样均匀一致,率性的粗朴甚至显得有些毫不经意,但在这样的随意组合里,天然地融合了磁州窑的本质审美与材质的灵魂。它本不是以精美取胜,而是以真诚与坦露与在技术的精湛展现中同时极大克制着情感的渲泻所显现出来的从容与生机所带来的感人的质地与形色取胜。从他的新作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他作品形式的变化展现出的自 由和解放分明是他内心对这种材料由熟知转向信任的体现。他的箭筒装饰将釉彩涂绘与刻划、绿彩融为一体,组成了一个充满勃勃生机却又没有具体指向的,属于他的充满虚拟与幻化的世界。
般而言,北人尚白而不是尚黑。为什么金代磁州窑出现这么多黑里俏的瓷器,原因不得而知,值得收藏家们深入研究。
北宋郭若虚著《图画见闻志》中所列宋初人物画名家有53人,祖籍位于磁州窑系所在的河北、河南两地的就有15人。但真正能金榜题名,被选入画院的毕竟凤毛麟角,屡试不中,当官无望,回到磁州窑场题诗、绘画,做瓷谋生,就成为部分落榜士子的现实选择。
磁州窑古瓷窑址在河北省磁县漳河两岸的观台镇东艾村冶子村附近,创建于宋代,属磁州;以磁石制胚烧制瓷器而得名。器形以盘、碗、罐、瓶为主,还有瓷枕和玩具;胎质有两种:一种质较坚细呈灰白色,一种质粗松呈红褐色;釉色白中微带黄,上有黑、褐花纹,里面多数不挂釉;绘制花纹的方法有绘花、绘划花、剔花和珍珠地划花等,花纹复杂,以卷叶、缠枝牡丹、水波纹、花卉禽鱼等图案为多,线条流畅,构图洒脱,是中国北方民间瓷器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