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记

题图照片:于怀新

插图照片:于怀新、任秀萍、康洋、李亚琼等,谨此鸣谢!


去山里采摘。

果实熟了,用商业化的方式招徕游客,让他们采摘,然后再卖给他们。这样的游客,基本上都是城里人,城里住在楼房里的人,自己家院子里没有果树的人,当然也基本上是没有自己家院子的人。

“采摘”已经是他们和果树的之间的近乎唯一的关联方式,别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他们的生活里都难以望见果树。这个早就是既成事实的事实,被“采摘”无意中给彻地暴露了出来。一下让人看清了自己的处境:不仅是雾霾滚滚,不仅是拥堵不堪,不仅是人口密度浓稠,还势必有藉此而来的一系列的能够察觉和已经熟视无睹的代价。

所谓采摘之乐,实际上是这样暂时脱离这些代价的机会,在让人兴奋。

摘冬枣的时候,进入山坡上的枣树林里,随便摘随便吃,个个甜!这才明白,街上小商小贩卖的枣,甚至连超市里的枣也算在内,都是生的时候就被摘走运输销售的,哪一个也等不到长熟。这样在寒露以后还挂在树上的枣,才是真正在树上熟透了的,一碰就掉!枣儿的脆与甜,原始的脆与原始的甜,原来是这么一种好口感。

摘苹果的时候,还没有摘先就被满树的红苹果给镇住了!如此鲜艳硕大的果实,长在这样婆娑碧绿虬然横生的树上,高高低低,里里外外,左一个右一个、上一下下一个,前一个后一个,什么不可思议的位置、妙不可言的位置上都可以挂着这么一个红苹果,除了上帝本人之外,谁还有能力做出这样的安排!

有了这样的感受,就已经无从下手了。

果实实在是上帝造出来让人看的,不是让人吃的。至少看与吃各占一半,不不不,看要占多一半!

一定要等到树上实在挂不住了,自己就要掉下来的时候再摘,再不能看它挂在树上了的时候再摘,才符合自然之道,才符合上帝他老人家对赐予人类的这种果实的初衷。

怎么才能符合他老人家的初衷呢?那就是自己有一棵甚至几棵果树,不管是柿子还是苹果还是梨还是枣,都可以一直等着,不,是看着,欣赏着它们一天一天地成熟起来;等实在看不下去了,再看下去就掉了烂了的时候,再去摘。这样就可以将其被看与被吃两个属性都最大化,便在天人之道中了。

这也就可以明白欧洲人为什么不仅自己家里的果树一定要等到熟透了才摘,即使是田野里的果树也一律让它们自生自灭,将其看的属性留给自己,将其吃的属性留给鸟儿或其他野生动物。

然而果实与人之间那样的关系方式,早已经远离我们,成了我们今天的生活需要付出的又一个代价。

虽然早已温饱,尽管已经小康,而且正在迈向国际化大都市,但是连过去曾经一直陪伴过我们的先人、甚至也陪伴过自己的童年的那一棵果树,也永远消失了。

呵呵,想多了。在越来越精细化的现代生活里,最需要的竟然是粗糙和麻木。什么时候有个院子,自己种上一棵果树吧。只要还有这样一个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