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当代艺术展” | 赵峥嵘

这两年,我的油画创作以小幅作品为主。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显得比较轻松,一般一至两天内画完,可以多多尝试不同的方法。它的开放性与偶然性使我乐此不疲。我可以不断地重新开始我的作品,不断地画出自己的新的想法,可以不断思考。

过去画大幅的创作,一年画不了几幅。还有,过去总想着怎样才能画出自己的风格。这种状态使我渐渐对单一的作品风格失去了创作的欲望。我平时喜欢看画册和画展,看到喜欢的作品,总想试着画画看。小幅油画创作的状态的不功利性,使我重新得到了绘画的乐趣。

小作品的优点在于呈现画家的真实的状态,它不做作、不完整、少修饰。这些反而能拓展绘画的语言和观念。

——赵峥嵘

烈日下 / 布面油彩 / 73cm×47cm / 2020

早春 / 布面油彩 / 75cm×100cm / 2020

清晰有序是一种蒙蔽

Gwen | 文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的满足,人们有所希望,不能在现实中实现,故而寄托于梦境。而斯拉沃热·齐泽克则由此更进一步,提出虚拟世界比现实更真实,这样的观点。换句话说,混沌的梦境比视觉清晰的现实世界,更能展现精神的真谛;而赵峥嵘梦境般的画作,正是推动观者对这样一种“绝对的真实”的探索。

相逢在林间/ 布面油彩 / 53cm×37cm / 2019

正如梦的内容永远来自事实或精神经历,赵峥嵘描绘的对象皆在我们的世界有迹可循,树林、河边、云,甚至一盏灯;然而潮湿、凌乱的笔触和扭曲至几近难寻的轮廓,排斥了所有“现实感”的体验。生活在现代世界的我们,受利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对高精度图像的追求得到满足,高像素的相机、电子屏、投影设备等等,让我们被泛滥的、视觉上的清晰所包围,无处可逃。

林间小息/ 布面油彩 / 60cm×46cm / 2018

符号和含义中间的连接无需我们多加思考,变得武断、机械。在艺术的环境中,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余丁对此曾总结为“空间的清晰性和时间的模糊性在当代视觉艺术的一种体现正是视觉的清晰和精神的蒙蔽”。而赵峥嵘抵抗的就是这种蒙蔽。

赵峥嵘的作品提供了一个极度主观的视角。这种主观并不来自艺术家本身,而是来自画面的模糊和混沌对符号和含义之间清晰连接的取缔,适用于每一个观看者身上。当现代人习惯于被喂食事物的意义时,自身的主体性也随之流逝了。赵峥嵘梦境式的画面催促人们去“看”,而不是直接“看见”:作为一个人的“真实”,并不在于所获得的意义的普遍性,而在于主动寻求意义的过程。

“现实”是单一的,“真实”是无限而多变的,两者之间微妙但巨大的差异,也许你在品味过赵峥嵘的艺术后,便能体会。

喷泉/ 纸本/ 28cm×38cm / 2016

灯/ 纸本/ 57cm×38cm / 2016

灯光/ 纸本/ 28cm×38cm / 2016

盛夏/ 纸本/ 57cm×38cm / 2016

叶子 / 纸本 / 57cm×38cm / 2016

云淡/ 纸本 / 57cm×38cm / 2016

赵峥嵘

1971年出生于上海。199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基础部个展。2015年,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办“那年夏天——赵峥嵘个展”;2013年,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奇迹——赵峥嵘作品展”。2016年,在上海明园美术馆参加“抽象中国2016”;2015年,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参加“双城记——上海、广州当代绘画年度展”、在苏州金鸡湖美术馆参加“园林·异景——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在石家庄美术馆参加“超级景观——图像世界的多重逻辑”;2014年,在上海龙美术馆参加“遗失的肖像——当代艺术群展”“破·立——新绘画的转序”;2012年,在武汉美术馆、青岛美术馆参加“创异的喜悦—江汉繁星计划”——70后艺术家研究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