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肥胖,国医大师李振华有独门妙方!
肥胖病是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并多伴有头晕乏力,体倦懒动,或行动不便,动则气短喘促,汗出心悸等症状的病证。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肥胖病有明显增加趋势,而成为一种常见疾病。其病理主要由于脾虚气弱,痰湿聚集,或兼水湿内停,血瘀气滞。治疗重在益气健脾,扶正固本,增强机体代谢功能,佐以渗湿祛痰及行气活瘀导滞等法,每每收效。
一、益气温中,健脾利湿治肥胖
病例1
张某,女,52岁。于1993年3月2日来诊。
主诉:身体发胖、倦怠多年。
病史:年轻时经常胃痛,腹胀,食欲欠佳,身体偏瘦,40多岁开始身体发胖,但饮食并不多,四肢沉重无力,多梦,记忆力减退。曾服药治疗无效,经常便溏、腹胀,夏天惧热,冬天怕冷,白带多。现身体逐日增胖,已达80kg,面黄少华,体倦懒动,动则气喘,不欲言语,时自汗出,畏风怕冷,食欲不振,胃脘满胀,头重头痛,经常感冒,面部及四肢浮肿,下午较甚,劳则加剧,心悸多梦。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淡红,苔薄白微腻,脉细弱无力。
中医诊断:①肥胖;②水肿。
治法:益气温中,健脾利湿。
处方:四君子汤加味:党参12g,黄芪30g,白术10g,茯苓15g,泽泻12g,桂枝6g,白芍12g,砂仁6g,厚朴10g,杏仁15g,节菖蒲10g,细辛5g,炙甘草6g。10剂,水煎服。
医嘱:①加强锻炼;②忌食生冷油腻及不宜消化的食物。
二诊:1993年3月14日。诸症有所减轻,身体较前有力,睡眠仍多梦。舌体大,边有齿痕,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上方去杏仁,加炒枣仁15g,夜交藤20g,鸡血藤30g。6剂,水煎服。
三诊:1993年3月21日。自汗已止,头重头痛消失,食量有所增加,睡眠较前好转,心悸及面部、四肢浮肿减轻,体重开始下降。舌体较大,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二诊方加丹参30g,薏苡仁30g。10剂,水煎服。
四诊:1993年4月2日。诸症基本消失,自感精力较前好转,身体有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
处方:党参15g,黄芪30g,白术10g,茯苓15g,泽泻12g,桂枝6g,砂仁8g,厚朴10g,丹参20g,鸡血藤30g,莪术10g,炙甘草6g。12剂,水煎服。
五诊:1993年4月15日。体重明显减轻,比治疗前下降7.5kg。上方继服15剂。
六诊:1993年5月2日。体重又降5kg,每天骑自行车上班,回家忙家务,丝毫不觉疲劳,颜面亦显得较前年轻,嘱其注意饮食,不妄作劳,加强体育锻炼,贵在坚持。以香砂养胃丸善后。
【按语】
本证系素体脾胃虚弱,失其运化,导致水谷精微输布和水液排泄失常,以致体重逐步增加且体力日差,日久脾虚及肺(土不生金)致使脾肺俱虚,故见肥胖无力、浮肿懒动等症。又因营血气虚,心神失养,故见心慌心悸、失眠多梦等症。方中党参、黄芪、白术、茯苓、泽泻、炙甘草补肺益气,健脾利湿;桂枝、白芍温中补虚,协调肝脾;砂仁、厚朴行气化湿;配党参、白术、茯苓健脾和胃;节菖蒲、炒枣仁养心安神;细辛扶阳通肾,治体虚头重头痛。故本方有扶正固本,增强脾胃运化功能的作用。
二、温中健脾,祛痰利湿治肥胖
病例2
王某,女,49岁。于1993年3月14日来诊。
主诉:身体发胖3年余。
病史:45岁以后,身体逐渐发胖,四肢沉重无力,夜眠多梦,白天精神恍惚,记忆力明显减退,腹胀便秘,夏季畏热多汗,头昏头沉,冬季畏寒怕冷,四肢经常欠温。平时饮食不多,但体重一直增加,四肢无力,大便时溏时秘,无一定规律。现体重75kg,喜坐懒动。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中医诊断:肥胖病(脾虚失运)。
治法:温中健脾,祛痰利湿。
处方:白术9g,茯苓15g,泽泻12g,玉米须30g,桂枝6g,旱半夏9g,砂仁6g,厚朴9g,木香6g,山楂15g,鸡内金10g,甘草3g,芡实15g。10剂,水煎服。
医嘱:① 加强体育锻炼,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② 饮食有节,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二诊:1993年3月25日。饮食有所增加,大便基本成形,身体感觉较前有力。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淡红,苔薄白稍腻,脉象濡缓。上方去芡实。10剂,水煎服。
三诊:1993年4月10日。各种症状基本消失,能食能睡,精神饱满,身体感觉较前轻快,但体重无明显变化。舌体略大,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
处方: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旱半夏10g,桂枝6g,砂仁8g,三棱10g,莪术10g,木香6g,山楂15g,鸡内金10g,丹参20g,甘草3g。12剂,水煎服。
四诊:1993年5月20日。体重已下降7kg,由于身心舒畅,未再用药。近因咳嗽发烧而来诊治,舌淡,苔薄白,脉浮。证属外感风寒。治当祛风散寒,宣肺止咳。
处方: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10g,防风10g,前胡10g,柴胡10g,杏仁10g,川芎10g,陈皮10g,甘草6g,生姜3片作药引。3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属素体脾虚,脾失健运,水谷精微排泄输布失常,脂肪代谢障碍,水湿不化而致肥胖;治法重在温中健脾,增强其健运能力。方中白术、茯苓、泽泻、玉米须健脾利湿;桂枝振奋脾阳,通阳利湿;旱半夏、砂仁、广木香、厚朴理气燥湿,化痰醒脾;山楂、三棱、莪术、丹参、鸡内金消肉积,化瘀滞;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中健脾,祛痰利湿,消瘀祛脂以收功。
病例3
李某,女,29岁。于1980年4月23日来诊。
主诉:肥胖2年余,伴头晕头痛,咽喉干涩,五心烦热,身倦乏力。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沉细。
体检:对称性肥胖,体重82kg,身高1.72m,血压130/90mmHg,心肺(-),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
中医诊断:肥胖,水肿(肝肾阴虚,湿热血瘀)。
治法:滋阴活血,祛湿清热。
处方:蒸首乌20g,枸杞子15g,丹参20g,牡丹皮10g,赤芍15g,莪术10g,桃仁9g,郁金10g,山楂15g,鸡内金10g,草决明15g,荷叶30g,泽泻12g,琥珀粉3g(分2次冲服)。
二诊:1980年5月30日。上方略有加减调服35剂后,体重下降至76.5kg,头晕头痛、咽喉干涩、五心烦热等症消失,面色红润,四肢有力。上方去鸡内金、草决明、荷叶、琥珀粉,加茯苓20g、薏苡仁30g、节菖蒲10g,连服20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
据症状分析,本案除有浮肿肥胖症外,兼有明显的头晕头痛、咽喉干涩、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沉细等症。其病理既有水湿停滞,又有阴虚内热,湿阻气机,血行不畅,故治宜滋阴活血,祛湿清热。由于本案病理比较复杂,在用药上注意滋阴而不助湿,利湿而不伤阴,清热而不伤脾,活血兼以行气诸法,而收良效。
四、健脾豁痰祛湿,疏肝清热理气治肥胖
病例4
杨某,女,45岁。于1982年4月12日来诊。
主诉:形体逐渐肥胖1年余。
病史:患者自述于去年3月份以来体重持续增加,形体逐渐呈均匀性肥胖,现已达68.5kg。伴烦躁易怒,整日无缘故发火,眩晕耳鸣,神疲乏力,肢体困倦,胸闷脘胀,饮食二便如常,经多种检查未发现异常而来就诊。舌质红,舌体胖大,脉沉缓而滑。
中医诊断:肥胖(脾虚肝热,痰湿内蕴,聚生膏脂,堆积体内)。
治则:健脾豁痰祛湿,疏肝清热理气。
处方:白术10g,茯苓30g,泽泻18g,旱半夏10g,橘红10g,白蔻仁8g,荷叶30g,香附10g,节菖蒲10g,郁金10g,栀子10g,莲子心5g,龙骨10g,甘草3g。水煎服。
二诊:以上方加减调治30余剂,诸症消失,体重减为61.5kg。
1991年4月16日患者带其女儿前来诊治肥胖病,自述体重未再增加,一切如常。
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活动量小、情志失畅等多种因素,导致肥胖者日益增多,因本病易并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等多种疾病,因此防治本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医学对肥胖早有论述,如认为“肥人多痰而经阻气不通也”、“肥人多痰多湿,多气虚”、“唯是湿痰颇多”等。临床观察认为其成因与体质、年龄、饮食习惯、劳逸、情绪、遗传等因素有关。
本例初因情志不畅,而致肝气郁结,胆失疏泄,不能正常泌输精汁,净浊化脂,则浊脂内聚而肥胖;又因肝木过旺克土,致脾胃升降功能失职,水谷精微运化输布失常,滋生水湿痰浊膏脂,停留堆积体内,亦致肥胖。总之,本证是以肝郁脾虚为本,痰浊、水湿、郁热为标的本虚标实证。有鉴于此,方中以白术、茯苓、甘草、泽泻健脾利水渗湿;栀子、荷叶、莲子心清热利湿,清心除烦;旱半夏、橘红、白蔻仁、节菖蒲燥湿化痰,和胃行气;香附、郁金疏肝理气,活血通络;龙骨平肝安神。诸药为伍,标本同治,契合病机,故取效甚捷。其中荷叶升发脾胃之气,有降脂、利湿之功,古有“服之过多,令人瘦劣”之说,故荷叶在临床中被广泛运用于减肥。同时需说明的是:减肥绝非朝夕之功,必须坚持服药,在减肥过程中,配合节制饮食,适当运动,调畅情志等,则可事半功倍。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