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影|老牌匾上的云冈石窟和光阴故事
▲左:20世纪40年代的云冈20窟主佛
右:今天的20窟大佛
近日,
云冈石窟研究院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签署了合作协议。
协议主要有两方面内容:
《云冈石窟保护历史资料合作协议》
《共建石质文物保护研究与展示利用基地合作协议》
云冈石窟始凿于公元5世纪的北魏时期,
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
题材多样、内涵丰富而驰名中外。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欧洲人将相机带入中国后不久,
就有外国探险家开始用相机记录云冈石窟,
并将云冈石窟艺术介绍给世界各地的人们,
从此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士
来到云冈作画、探幽、究微,
开启了云冈长达百年的研究历程。
历史资料,
历久弥新而别有意味。
本期推出的是,
一组上世纪20—40年代的云冈老照片,
以此来了解云冈石窟的牌匾文化。
▲民国时期的云冈全景
云冈石窟的历史牌匾
石佛古寺
云冈石窟山门,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为清顺治八年总督佟养量所修石佛寺,后世修葺。现遗存有山门、天王殿、厢房、石狮及钟鼓楼。山门上旧题曰:“石佛古寺”,墙壁各嵌二字,左曰“薹頭”,右曰“念佛”。
在山门外墙,东西两侧有“䑓頭”“念佛”四字。
“石佛古寺”同治十年所置。
石佛寺
步入石佛寺,在天王殿东西两侧各有砖砌门洞两个,左侧门洞上题“大佛寺”、右侧门洞上题“石佛寺”。进入此门后,便为云冈石窟第六窟所在地。
大佛寺
此为西侧门洞,上书“大佛寺”。从老照片可见,当时旁边房屋为“ 事启室 ”。
惠晋无涯
云冈石窟第五、六窟是一组双窟。窟前建有五间四层的绕廊木构楼阁,因岩结构,与山崖等高,朱红柱栏、琉璃瓦顶、气势非凡,巍峨挺拔、蔚为壮观,是明代云冈八景中的云冈摩云。现存窟檐重建于清顺治八年,为宣大总督佟养量主持修建。在第六窟一层屋檐下,置有“惠晋无涯”牌匾。
由老照片可得知,在第六窟 “惠晋无涯”牌匾旁,还置有“还我再生”“自在天□”等匾额。
西来第一山
云冈石窟第七窟又名“西来第一佛洞”,同第八窟是云冈最早的双窟。窟具前后室,主室平面呈横长方形。窟内造像胡风汉韵,交相杂糅,东西文化在这里发生了最绚烂的撞击与交融。第七窟明窗两壁为比丘树下参禅思惟像。北壁上层大龛正中为交脚弥勒菩萨,两侧为倚坐佛像,下层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南壁长方形帷幕龛内,六身高发髻供养天半跪相对,端静秀丽,风姿绰约,素有“云冈六美人”之誉,是西域造像融入东方元素的上乘之作。窟顶摹仿木构建筑中的平棊藻井,24对飞天围绕盛开的莲花飘然曼舞。
在第七窟一层窟檐下,置有“西来第一山”匾额。
四大神明
云冈石窟第五窟又被称为弥勒佛洞,大约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是云冈石窟中期开凿的一个比较成熟的洞窟。现存大小造像共2300余尊,雕饰精美,为云冈石窟保存较好的洞窟之一。洞窟空间规模、佛像造像都特别大,整体洞窟平面呈椭圆形,顶部为穹隆顶,主像布局三世佛,其主像释迦牟尼像以17米之高成为云冈数万石佛的第一高度,堪称云冈石窟的万佛之冠,相传此佛是孝文帝为其父亲献文帝拓跋弘所雕凿,坐佛后面凿有礼拜隧道。西壁立佛身着对领装,右手作施无畏印。面相清秀,细眉高鼻,双目深邃,嘴角上翘,慈蔼可亲。
在第五窟一层窟檐下,分别置有两块匾额,分别为“四大神明”“ 法护蘭山 ”。
同时在二层窟檐下,另有“亘古常眙”匾额一副。
庄严法相
云冈石窟第六窟为中心柱窟,亦名支提,塔庙雕饰富丽,被誉为“云岗第一伟观',是世界雕刻艺术史上的奇迹。窟内中央方形塔柱分上下层,高15米,上层四面各镌一立佛二菩萨,四角镂雕大象承驮九级楼阁式方塔;下层四面开龛坐佛。窟内四壁上层环列立佛11尊,华盖承悬,气宇轩昂。窟顶格状隔间可见骑乘各种动物的多臂多首天神。窟内现存反应释迦牟尼一生的佛传故事图30余幅。集中反映了佛主从诞生到出家、弘法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场面。这些故事图雕刻,结构合理,手法简朴,为犍陀罗东传的新创造,弥足珍贵。
在1696年,康熙皇帝于冬日回銮巡幸云冈寺并御书匾额'庄严法相'就悬挂于第六窟内。同时由图片可知,在匾额两侧,置有光绪时期楹联一副。
BY|说大同 云冈石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