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继柏:一个被下了病危通知患者的中医诊治过程

简介:熊继柏(1942-), 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十三岁习医,十六岁行医,从事中医临床五十余年,从事中医高等教育三十多年。通晓中医经典,谙熟方药,临证善于辨证施治,因证选方,因方用药,是国内外著名的中医专家。善治各种内科杂病、妇科、儿科病证,以及各种疑难杂证。

医案

治发热、喘促、胸腔积液病人(病毒性肺炎并胸腔积液,危重病症)

【诊疗经过】

再讲一个故事,治疗一个发热、喘促、胸腔积液的病人。这个病人姓唐,40岁,2012年3月,在湘雅医院住院1个月,由于病情危重,医院给他发了一个病危通知。病人持续喘促、咳嗽、高热不退,兼以胸闷腹胀,咳带血的黄色痰。西医的诊断是3个:第一个诊断是大叶性肺炎,后面打了个问号;第二个诊断是病毒性肺炎,打了个问号;第三个诊断是胸腔积液,这个没打问号,这是CT发现的。病毒性肺炎,大叶性肺炎,高热不退,喘促,吐血痰,吐黄痰,有胸腔积液,胸闷、腹胀,脚还有点肿,肿得不厉害。这个病人呢,本来应该在医院里看,可是病危通知一发,病人家属及他单位领导们着急了。他单位的领导立马打电话找我,我一看医院的最后诊断结论是病毒性肺炎,并且发了病危通知,显然病情严重。只见病人呼呼喘气,又高热,体温达到40℃,又连连咳嗽,一咳就吐出带血的黄色痰。舌苔黄腻、脉滑数。

这是个急症,也是个重症。病人心情很差,我给他把脉时他说:“我没搞头了,我知道。”病人舌苔黄腻,脉滑数。用个什么方呢?用个宣白承气汤加小陷胸汤合瓜蒌椒目汤。这个病的焦点在哪儿?它的焦点是痰热阻塞胸肺:痰热阻塞,一个是火热,一个是痰浊,阻塞了胸肺。并且胸腔有水饮,医院已经发现有胸腔积液,西医帮我们发现的,而且病人足肿啊,这不有水吗?我们准确地讲就是痰饮夹热阻塞胸肺,也可以讲痰热阻塞胸肺,兼水饮停聚。这个病的焦点,首先要解决痰热,然后要化水,用宣白承气汤合小陷胸汤就是解决痰热的;用瓜蒌椒目汤就是解决胸腔的停水。所以3个方合用,药就比较多一点,宣白承气汤,杏仁、瓜蒌、生石膏、生大黄,这就是4味药;小陷胸汤,黄连、法夏,这瓜蒌是重复的,合前面就是6味药;瓜蒌椒目汤,瓜蒌已经用了,还有椒目、猪苓、茯苓、泽泻、滑石、车前子、葶苈子、桑白皮。给这个病人的处方开了十几味药,有所谓双管齐下,我这是三管齐下。哪三管呢?第一,泄肺火;第二,化痰浊;第三,利水饮。这三管齐下,开10付药。把这个病人送走以后,他的领导来问我:“还有没有救?”我说:“应该有救。”他说:“听到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说:“还不至于死,应该有救。”10付药吃完,这个病人到我门诊部去了,自己走去的,此后到门诊部又去了2次。一次开半个月的药,40天之后,彻底好了。

【简要阐述】

(1)中医辨治喘促以虚实为纲 

关于这个病例,有几点启示:一个启示,中医治喘促,有一个基本的辨治大纲,就是虚实两纲。我们中医啊,不论是内科医生、妇科医生、儿科医生,还是外科、皮肤科医生,临证治病,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什么是心中有数呢?就是对于每一个病症,都要掌握它的基本规律,并且要掌握它的基本辨证治疗大纲。对于喘促证无非就是两种:一种虚证,一种实证,这是我们首先必须心中有数的。喘促的实证,有属于风寒的,有属于痰饮的,有属于火热的,这是最常见的3种。喘促的虚证,有肺虚,有肾虚,这不很清楚了吗?作为中医,首先在脑子里面就掌握喘促证分5种,2大类。不论是什么喘促,不论是病毒性肺炎,还是腺病毒肺炎,或合胞病毒肺炎,或是大叶性肺炎,中医都要辨证施治。或属于火,或属于痰浊,或属于外寒,或属于水饮,痰饮里面还有属于热的和属于寒的,对于这些,我们心中有数就好办了。虚证的表现特点:动一动就气喘,说话语不接续,呼吸又困难。虚证要么是肾虚,要么是肺虚,各有各的特点,也要心中有数。如果医生心中没数,这病人一来就蒙了,还有什么办法呢?只有做到心中有数,辨证才能准确,治疗也才能准确。

(2)中医诊病要善于借用西医现代诊疗手段 

中医并不排斥西医,个别西医讲中医的坏话,那是个别西医无知;如果我们个别中医也讲西医的坏话,那也只能说是无知。中医不仅不能排斥西医,而且要善于借用他们的诊疗手段。我不是个西医,我是个纯中医呀,但是我经常借用西医现代的诊疗手段,他们的检验结果你要看呀。比如那个病人胸腔积液,是B超或CT看出来的,不是我看出来的。他的那个CT一照,病人胸部、腹部或脑部有水就给照出来了,不需要我去分析推测呀。当然我也可以察觉,但我要仔细观察分析呀。中医讲悬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但我要好久才发现得了,要通过症状观察、分析、推测,才能够推测他是否有悬饮。西医的仪器一检测就晓得他有没有水,那比我们快多了,这就借助了现代的先进手段啊。那我们为什么不借用呢?所以中西医结合,它是结合的先进手段。我们作为中医结合西医的什么?就是要结合它们的先进手段,帮助我们的诊断。而治疗那是我们自己的事,他的诊断结果出来以后,我们还要通过辨证分析。发现病人胸腔有积液又怎么样,胸腔有积液我们用十枣汤迅猛逐水行不行?不行。这个病人是痰热,可不能见到悬饮就用十枣汤啦。我们借用西医的诊疗手段,临床时作为参考,然后辨明病证,因证施治,这才是正确的路子。

(3)关于瓜蒌椒目汤、宣白承气汤和小陷胸汤 

宣白承气汤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吴鞠通讲“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喘促不宁,就是喘促很厉害;痰涎壅滞,痰很多;右寸实大,即右手寸部脉象诊候肺气,脉象右寸实大意味着什么?肺火特别重。肺部有火热,痰涎壅滞就是痰呀,那不就是痰热壅肺吗?痰热壅肺用宣白承气汤。宣白,白者肺也,不就是宣肺吗?承气,为什么要用承气汤里的大黄呢?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要通过大肠把它泻下去,称为“表里同治”。但这一定是在没有表证的情况下,如果是在有表证的情况下,我们不能用宣白承气汤,要用什么呢?要用麻杏石甘汤。这个病人没有表证了,他已经病了1个月了,哪有什么表证症状呢?所以要通过大肠来清泄他的火热,用宣白承气汤,实际上是既清肺热,又泻大肠。这是第一个方。

第二个方,《伤寒论》中的方,张仲景的小陷胸汤。小陷胸汤本来是用以治小结胸的,“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温病学家说,用小陷胸汤,“舌苔不黄腻、黄滑者,小陷胸汤不可用”,这是温病学家的认识,非常到位。什么意思呢?黄连、法半夏、瓜蒌实,这三味药构成小陷胸汤,是治疗痰热结聚在胸膈的病证,张仲景称之为小结胸病。张仲景讲的小陷胸汤是治疗心下痛,而这个病人不是心下痛,而是气喘胸闷,这只是症状表现不一样啊,他还是痰热结聚在胸膈。我们中医治病是针对病机,不是专门针对症状,所以这个小陷胸汤,严格来讲是我借用的,把它借来的,治疗气喘胸闷。它只清痰热,治痰热结聚胸肺,所以用了小陷胸汤。

第三个方就是瓜蒌椒目汤。瓜蒌椒目汤是后世的方,是专门治胸腔积液的。我们治疗胸腔积液,古人是用十枣汤,那是《金匮要略》中的方,汉代张仲景的方。十枣汤是大枣、甘遂、大戟、芫花,除大枣之外,其余三味药全是有毒的药,药性非常竣猛。“文化大革命”以前我用过,“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就没用过了。我们现在基本上不用,因为它是有毒的。你得有个平和的方,平和的方是什么呢?就是瓜蒌椒目汤,它就代替了十枣汤,所以我从来不用十枣汤,而用瓜蒌椒目汤。

这3个方,前2个方只清痰热,后1个方只泄胸水,所以这个病人好得快呀。10天就把他的几个主要症状全部拿下来了,服药10天之后,由一个抬进来的病人、一个发病危通知的病人,转而自己能走到门诊部去了,所以这是个奇迹。

(4)学好中医须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努力实践 

我还想讲一点,我们要当一个好中医,要学成一个好中医,也可以讲我们这个学科,你要学好,必须掌握两方面的知识。一个方面的知识是理论知识,这个理论知识,其实就是书本知识。另一个方面的知识就是实践知识,我想其他的学科也应该是这样。但是作为中医学科,它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离不开实践,所以我们学中医既要有书本知识,更要有实践知识,二者是缺一不可的。比如说我前面讲卫气营血辨证法则,我刚才讲喘证的辨治大纲,我刚才又讲这些汤方,这不都是书本知识吗?但是这些书本知识,你如果不去临证实践,即使你看到这个病以后,你也辨不了;另外,你看到这个方以后你选不上,你说是不是?所以这实践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一贯倡导,中医一定要注重临床,必须立足临床,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中医的知识源于这么两个方面,理论与实践要紧密结合,这一点我们是必须倡导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