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大了会出问题——分层建设,发展壮大
随着网络发展,节点和环路越来越多,MSTP网络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问题一:中心局入局的光缆越来越多,中心局的设备接口需求也越来越多,中心局要不停地扩容新增设备,增加ODF架,中心局表示“鸭梨山大”;
问题二:只要是本地区域内的环路全部经过中心局,一些距离远的末端站点也不远万里来朝,占用的光缆资源太多,太浪费;
问题三:站点距离远,那环路也一定小不了,环一大了故障点就多,随便断两处光缆对业务的影响都很严重;环路节点多了,电路就很容易用完,拆环也不一定具备条件,一升级就是全部节点都要扩容,改造的动作太大。
我们把一张MSTP本地网比作一个公司,将核心设备比作总经理的话,在创业初期,公司就十几个人,也没必要分这个部那个处的,总经理一个人就可以管理这有限的几个员工;可是公司发展了,员工增加到几十、几百人,这总经理就Hold不住了,就得划分一下公司的组织机构,将公司的业务按照财务、市场、生产等职能划分成几个大的部门,每个部门内部再建立从高到低、层层管理的人员结构,提拔一些优秀的人员作为领导干部,这样总经理只要管理这些副总经理就好,其他事情交给副总们去分管。
传送网也是一样,站点太多了也要将一个本地网的区域划分成一些片区,在核心设备下设立一些汇聚设备,这些汇聚设备分别分管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的接入设备都挂在本区域的汇聚设备下,形成接入层环路,这样的结构就是我们说的水平分区。
核心设备之间组成核心环,汇聚设备之间组成汇聚环,接入设备之间组成接入环,这是垂直方向的核心、汇聚、接入3层结构,也就是常说的垂直分层;有的本地网较小,只有一个中心局,那就不单独划分核心层,和汇聚层合在一起叫做核心汇聚层,网络也就是核心汇聚+接入两层结构。
水平分区,垂直分层,是传送网的一个基本的思路。
图1 传送网分层分区建设
就像公司领导的能力比普通员工优秀一样,汇聚设备的能力要比接入设备能力强,因为汇聚设备管理的区域广、业务量大,所以汇聚设备从最高速率、交叉能力、接入能力各方面都要上一个层次。如果接入层是155 M的设备,汇聚设备至少应该是622M,这样一个汇聚环可以下挂4个155 M的接入环。
传送网分层建设有如下几个优点:
(1)能够缓解中心局压力。核心设备只与汇聚设备成环,中心局也不再有大量的接入光缆进局,接入点均下挂至汇聚点之下,和中心局不直接相连,接入层的节点和环路数的增加对中心局也就没有直接影响;
(2)可减少光缆资源消耗,提高网络安全性。按照汇聚点的分布,对接入点进行分区汇聚,避免接入层环路过大导致大量迂回路由。就像我们取钱不用去总行,可以就近地去支行和自助ATM机,可以少跑很多路,路上堵车的风险也就降低了;
(3)分层是很经济的提高网络容量的手段,只需要对几个汇聚设备进行升级、替换,相比较整环的升级成本要低很多,而且就近接入之后,原来的大环拆成了小环,容量不足之后就针对环路的几个节点单独升级改造,影响面小了很多。
传送网形成了分层的结构之后,网络结构就相对稳定了,接下来传送网的建设只是根据无线站点的建设新增接入站点和环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或新建汇聚环路,对容量不足的环路进行优化改造,传送网发展到今天基本就是图2所示的这个样子。
图2 结构稳定的SDH网络
对于这种分层的网络结构,也就是环带环、环带链的结构,不同层面之间的容量如何计算呢?下层环路、链路将业务传送到了上层环路的节点,还需要占用上游环路的电路资源传回中心局。
小巴车(支链、下层环路)将乘客从镇上送到了县汽车站,这些人还要乘坐县至市的汽车(上游环路)才能回到市里,我们可以分别画出每个环路和链路的通路图,电路的占用情况就体现得很清楚。
如果我们要新建一个MSTP网络,也要预先分好片区,选好核心汇聚节点,然后根据地理位置和光缆情况将接入点组成接入环路。
新建接入环、汇聚环的速率如何选择?从下到上的层层统计业务需求,就跟国家从基层开始做人口普查是一样的套路。首先统计每个接入环所有站点的业务需求,也就是将环上、链上每个节点的业务需求都收集上来,每个站点的各种业务需求是多少,每个站点的业务总数加起来,就是一个环路的需求,如果超过155 M的门限值就要建622 M环路。每个接入环速率确定之后,汇聚环带多少个接入环,一般就按照VC-4为单位进行统计,汇聚环需要多大容量选择什么速率也很容易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