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平说2382期:好话也要好好说才行,提意见要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诸葛瑾与领导的沟通方式可圈可点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382期#

昨天我们谈到了一段三国故事,孙皎和甘宁闹了矛盾冲突,孙权出面调解。他一方面给孙皎写了一封信,一方面专门派诸葛瑾前往劝说孙皎。为什么派诸葛瑾前往呢?

有三个原因,第一是诸葛瑾的人缘很好,他跟上下左右、文臣武将关系都比较融洽。第二是孙权本人对诸葛瑾非常地信任。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诸葛瑾这个人非常善于沟通,也可以说在同事当中他人缘好,在领导面前他获得信任,这些都跟他的沟通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大家来看一段《三国志》的原文,“建安二十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诸葛瑾和诸葛亮是亲兄弟、一家人,按理来说好久不见了。亲兄弟见面应该很亲密,除了谈工作之外要谈感情,要带着礼物到对方家里边去看看弟妹,看看小侄子,这些肯定都是人之常情。

不过诸葛瑾做得真的是特别严谨,他除了在公开场合跟诸葛亮见面以外,就根本没有安排私下再跟诸葛亮会面。这个看起来有点不尽人情,不同情理。不过诸葛瑾这样做是特别有道理的,他不想给别人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让人家认为他是以私人感情来代替工作责任,让别人认为除了谈工作、开会以外,他私下里跟亲兄弟诸葛亮嘁嘁喳喳谈了很多不可告人的东西。

而且进一步来说,孙权本来疑心就有点偏重。一旦私下见面了,引起孙权的猜疑,那后果可就严重了。所以“退无私面”这四个字体现了诸葛瑾的冷静和严谨。

关于诸葛瑾和孙传的关系,《三国志》上是这样写的,“与权谈说谏喻,未尝切愕,微见风彩,粗陈指归,如有未合,则舍而及他,徐复托事造端,以物类相求,于是权意往往而释。”这段话就告诉我们,诸葛瑾和孙传交流的时候,无论是谈话还是劝谏,从来都是从容不迫、不慌不忙的。

他一般采取的是拐弯说话、暗示引导的方式。只是稍微表达一下自己的倾向,大略说出自己的意图,点到为止。如果所说的内容与孙权心意不合,他往往会放弃正面的沟通,转而谈其他的话题。然后逐渐地借题发挥,故意地谈一些类似的别的事情。然后再借着类比对照的方式,让孙权明白自己的想法。

这种含蓄暗示、拐弯讲道理的方法对孙权非常有效。孙权往往能够逐渐地认可诸葛瑾的观点,而放下自己固执的念头。所以孙权对诸葛瑾特别信赖,对他所讲的话也特别重视。

说到这儿,我就想起了江东的三朝元老张昭。由于不太注意沟通方式,往往当众给孙权下不来台,说话太猛太急。所以后来张昭跟孙权的关系就出现了裂痕。

《菜根谭》上有一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攻人之过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过高,当思其可从。”这句话的意思是批评别人的过错不要太严厉,要考虑到他的接受程度。引导别人行善,不要期望过高,要考虑他能否做到,我觉得这是非常智慧的观点。在诸葛瑾的言行当中,我们看到了这种智慧。所以孙权非常信任,非常欣赏诸葛瑾。

后来刘备起兵进攻东吴,有人就在孙权面前打小报告。说诸葛瑾跟诸葛亮是亲兄弟,现在刘备大兵压境,诸葛瑾恐怕要有二心。在这种情况下,孙权说了一句话,体现了他对诸葛瑾的信任。孙权说的是,“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大家看到了,孙权就表态了,他不会背叛我,也不会辜负他,我们俩是有充分信任的。而且由此还留下了一个成语,“死生不易”。这个成语专门形容牢不可破的感情、牢不可破的信任。孙权能说出这种话,说明他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领导,有胸怀、有主见,有眼光。

另外诸葛瑾能获得孙权这样的信任,说明他平时的工作确实做得比较到位。诸葛瑾的职场经历就告诉我们,要获得领导的信任,确实应该注意沟通方式。即使真理在手,也应该找角度、找分寸,不要情绪化,不要发脾气着急。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如果您觉得不错的话,不要忘记传播和点赞。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