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鉴定真伪
珐琅彩釉色鲜艳且柔和,很少以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同时出现七、八种颜色,有时甚至多达十多种。
珐琅彩瓷起始于康熙末年,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无论是观赏角度和收藏角度来看,珐琅彩都是市场比较热门的一件收藏品,因为工艺的没落,导致珐琅彩瓷器在市面上存世量少之又少。近年来,随着人们的追捧,珐琅彩在市场的价格进行持续的高涨,珐琅彩都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
据悉,珐琅彩瓷器是一种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产量极少,仅见于康、雍、乾三朝。清代所有的瓷器都在景德镇烧制,唯有珐琅彩瓷器是在故宫内(一度迁至圆明园)造办处烧制,是皇 室御赏器,当时都由景德镇官窑精挑出最洁白细腻之瓷胎,再送往宫中造办处,由如意馆宫廷画师(而非工匠)再加绘珐琅彩饰,在炉中以低温烧成。所以,在历代瓷器中,珐琅彩瓷造价最贵,艺术水平最 高,被喻为“官窑中的官窑”。
对于珐琅彩的题材来说侍女和课子图则为乾隆年间的流行风潮,着重装饰,趋向细致、堆砌的特色,亦使画珐琅在乾隆朝达到鼎盛时期。现存故宫文物价值最 高艺术品即为乾隆时期珐琅彩摆件。
瓷器在中国历史极为悠久,晋唐为启蒙,宋元为高峰,明代彩绘瓷流行,青花和釉里红瓷器堪称世界之冠。清代则以珐琅彩,粉彩为著。
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明丽,画工精致。制作这种帝王和赏赐宫廷贵人赏玩的珐琅彩瓷极度费工,不可能有很大发展,乾隆以后就销声匿迹了。康熙的珐琅彩瓷大多作规矩写生的西番莲和缠枝牡丹,有花无鸟,显得单调。而雍正以花卉和 毛图案居多,山水、人物也有。当时尤为突出的是画面上配以相呼应的题诗。雍正时这些题诗的书法极 佳,并于题诗的引首、句后配有朱文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红印章,其印面文字又往往与画面及题诗内容相配合,如画竹的用“彬然”、“君子”章;画山水的用“山高”、“水长”章;画梅花的用“先春”章等。
舶来的画珐琅器以它精细的彩绘技法和华丽的装饰风格,而深受皇宫贵 族和广州地方官员和土庶的喜爱。由当时欧洲传教士的私人信件得知,康熙皇帝对这种洋玩意儿也很感兴趣,并力图使中国的珐琅工匠掌握这门技术,于是广州和北京内廷珐琅作的工匠分别在两地试烧画珐琅,经过大约10年的时间,成功地烧制出了我国的金属胎画珐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