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对格物的观点持什么样的看法?
对于理学盲目格物的观点,王老师持反对态度,但是为了反对而反对,那是特不靠普,反对的同时给指出方向的,那才是好老师。
在纠正徐同学思想上的症结时候,王老师不仅仅指出问题所在,还给出解决的方法,他说:“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尽心尽力去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接近最理想的结果,但凡存有私心杂念,没有做到尽心尽力,一方面事情容易办砸,另一方面自己容易为之后悔,遭受双重打击。之前跟你讲过'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这就是说,你要按照既定的方向去努力,要保持平和的态度去面对生命的流逝,以不断修养的态度去应对属于自己的命运,这才是真正的乐天知命,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格物致知止于至善的目的。”
在格物的观点上,心学秉持的是格物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赋予格物实践上的操作性,把生活当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困难、每一个问题都当作格的对象,遇到问题要端正心态,时刻以内心不变的标准作为出发点,这样做事才能有章法,不管所作用的对象在哪里,都能够达到“精于事、专于一”的标准。
生活对每个人就是一场历练,人初生时双拳紧握大哭而来,意味着要来这尘世间受磨砺,要来这世间奋斗一番,然而去世时撒手人寰安然而去,无非是游历世间归于沉寂,什么都带不走,留下的只有短暂的过往与记忆,这也意味着最值得珍视的,其实是这其中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去恢复心的本体,通过在每一件事情、每一个困难、每一次考验上的磨砺,去积累经验,去摈弃私欲与杂念,以自己内心的良知去对待一切,这样对待父母自然会孝顺、对待朋友自然会诚信、对待工作自然会尽责,这个自然就是格物致知的过程;但凡是动了一点点杂念,想着孝顺父母是为了财产、结交朋友是为了利益、从事工作是为了地位,这就偏离了本心,一念之差容易差之千里,但是作为正常人,难免会有私心,因此王老师特别注明,就在这个地方才要格物,尽可能祛除杂念,反而会更有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让亲情变得温馨、让友情变得纯粹、让工作变得愉悦,这才是格物的真实用意。
先生曰:“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本节为《传习录》上卷《语录一》第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