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军:义乌的一场民间械斗,让戚继光建立了这支战力爆表的军队

1557年秋,由于胡宗宪的推荐,戚继光被改任为宁、绍、台参将,在桃渚、海门、南湾战斗中的三战三捷。总督胡宗宪在写给明廷的奏报中,对戚继光部做了高度地评价。戚继光的名声更大了。

在荣誉面前,戚继光没有沾沾自喜,相反,他认真总结了以往战斗中的一些教训。如椒江边之战,虽然打了胜仗,但并未能速战速决;在从新河到南湾追击倭寇的途中,又发生了士兵骄慢懈怠的现象。戚继光认为这虽然与军队缺乏严格训练有关,但根本问题还是军队素质不够好。戚继光所率的原是曹天佑的队伍,有不少士兵出身于地痞流氓,他们临战不勇,平时却违法乱纪。戚继光接管后严申军令,严厉惩办了一些败坏军纪的家伙,但要改造好这支军队却需要很长时间。为此,戚继光急切希望亲自训练一支品质良好,严守军纪,勇敢善战的新军,以代替原来的这支队伍。

正当戚继光酝酿招募新军的时候,义乌县八保山一带发生了大规模的民间械斗。事情是这样的: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永康人施文六,贩盐经过义乌八保山。他看到山上土色耀眼,以为含有金子,便两次纠众前来开掘,当地人不准,双方发生了武斗。由于施文六等三十人在武斗中死去,事态扩大了。当年十一月,处州各县几千人前来报仇;八保山大户陈大成也发动全县各地乡民齐心抵抗,双方战死的达数千人。

这种民间自相残杀的不幸事件,使戚继光非常痛心。同时,他了解到,在械斗中,金华、义乌一带的农民和矿工都异常勇敢强悍。他想:如果招募这批人,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用来抗击倭寇,那将是很出色的。

次年九月,戚继光向总督胡宗宪呈上往义乌募兵的《练兵议》。胡宗宪同意了,并命他和义乌县令赵大河一道做好募兵工作。

戚继光到了义乌,立即张贴募兵告示,宣传抗倭救国的道理;同时着手调解义乌人和处州人的纠纷。

这时,戚继光进一步了解到:陈大成不但武艺出众,有指挥作战的本领,而且在当地群众中很有威望。他想:应当引导陈大成走向抗倭救国的道路,充分发挥他的才干,这样,也会有利于募兵工作的开展。

戚继光的看法得到赵大河的赞同,两人亲自到陈大成家拜访,向他赠送良马和银币,请他出来为国效劳。陈九成是个有爱国心、有正义感的人,他当即表示:愿跟随戚将军为抗倭救国事业出力!并立即发动自己的亲友和部属应募。

一天,募兵处来了一批身材魁梧、脸色黝黑的矿工,领头的叫王如龙。这些矿工,说话和行动虽然粗鲁,但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忱。戚继光非常高兴地收下了他们。报名应募的人数很快超过了参将所领兵员的限额。一贯主张“兵贵精不贵多”的戚继光便从中进行挑选,规定:城市游滑的人不用,打过败仗的人不用,在官府干过差使、沾染了坏习气的人不用,最后精选了三千人,并报请上司批准赵大河任监军。

这批农民和矿工入伍后,戚继光就着手新兵训练。他对新兵们说: “兵是用来杀贼(指倭寇)的,贼又是杀百姓的。百姓养你们一年,不过望你们胜一、二阵。你们决不能忘掉自己杀贼保民的职责!”戚继光还要求新兵们以“岳家军”为榜样,做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他说,只有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军队才能受到百姓的爱戴,作战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新兵们都出身于贫苦的家庭,对于戚继光的教育感触很深,他们情愿为抗倭保民出力!

戚继光一向重视军纪号令,主张号令严,赏罚信。他向将士们宣布:“凡是严守军纪,英勇作战,斩获真倭首级,在'考选’中武艺优异的人,都给予奖赏,平时做了好事,记在功劳簿上。凡是违反军纪的都要受到处罚,特别重大的案件,如烧毁百姓房屋,奸淫妇女,抢劫财物,割取死亡兵的头或妄杀平民假充倭寇首级的,一定按军法严厉处理。偶然的细小过失,一般可宽恕至二次,到第三次就要酌情处理。”

戚继光还说:“应该奖赏的人,即使是我个人的冤家,我也一定要奖赏他。他有患难,我也要扶持看顾。应该罚的人,他就是我的亲子侄,我也一定要依法惩办。”将士们早就听说戚继光是信赏必罚、铁面无私的将军,所以都能遵守军纪和军令。

戚继光抓紧新兵的军事训练,内容包括武艺和阵列两个方面

关于武艺训练,戚继光根据新兵的年龄大小、身材高低、体质强弱,分别让他们使用长短、轻重不同的兵器,教他们不同的击刺方法,然后又教他们“长短相杂”,就是教每个战斗小组如何以长短武器互相配合作战,以便发挥“刺卫兼合”的作用。

戚继光每次教给新兵使用一种武器之前,总是事先就琢磨好了每一个动作。这样,不仅能使新兵正确地掌握这一武器的攻防方法,也可避免走弯路,早日完成训练要求。他反对士兵耍弄花刀、花枪、花叉,要求他们刻苦学会战场上杀敌的真实本领。

在武艺训练的基础上,再集中全军进行号令和队列训练。

所谓号令,主要指的是听从主帅金鼓、旗帜的指挥。戚继光要求士兵在校场训练应该同上战场一样的紧张严肃。戚继光说:擂鼓进兵时,就是前面有水有火,也要往水里火里拼命冲杀;鸣金退兵时,眼前即使有金山银山,也要依令迅速退回。

队列训练是根据敌情的变化,随时变动自己的队形。戚继光制造了红、黑、青、白、黄五种颜色的旗各一面,代表前、后、左、右,中五个方向。训练时,要求兵士做到:“凡旗指向何方,就向何方行动,”当进则进,当退则退,行动迅速,进止齐一。

就这样,校场上从早到晚杀声震夭,金鼓雷鸣。新兵们个个练得汗流如雨。

白天,新兵们在校场紧张地练武,夜晚,新兵营房中却传出琅琅书声。原来,戚继光为了使新兵们牢记号令的条文,他把条文印成本子,每人发给一本,让他们背诵。不识字的人,便由识字的人一句J句地教他背诵。

戚继光还常和士兵住宿在一起,给大家讲解号令的条文,讲抗倭爱国的道理。士兵生了病,他亲自慰问。士兵们感到戚继光对自己爱抚备至。

经过两个月的严格训练,一支纪律优良,号令严明,具有一定作战本领的新军基本练成了。这支军队,以后在东南沿海的抗倭战斗中屡建功劳,受到百姓的爱戴,被亲切地呼为“戚家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