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伟归于罗马
“我立起一座丰碑,它比青铜更坚牢
比宏大的金字塔更巍峨……
我永远不会完完全全死去。”
——古罗马诗人 昆图斯·贺拉斯·弗拉库斯
从公元8世纪初创时一个台伯河附近的茅屋村落逐渐壮大,罗马发展成了富足、强盛的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为了让自己荣耀传世,
帝国的皇帝们兴建了庙宇、广场、宫阙和凯旋门,
又建起娱乐大众的剧场、浴场
和斗兽场这样巨型的竞技场……
无论是回顾罗马帝国的前世兴衰
还是惊叹它的后世遗产
都让人不得不感慨
“宏伟归于罗马”
奥古斯都像
奥古斯都,罗马的第一任皇帝。他的统治(公元前27年-公元14年)开创了罗马盛世,约250年的相对和平、秩序稳定的帝国时代。
古罗马疆域地图
佐证古罗马疆域之广的建筑遗迹
阿尔及利亚 萨穆加迪
罗马帝国城市网格式布局的范例——阿尔及利亚 萨穆加迪,
包括一个市场(在中央位置),多座仪门,十来个浴场,一个图书馆,以及一座可以容纳3500人的剧场。图中屹立的是萨穆加迪 提姆加德凯旋门。
萨穆加迪是图拉真大帝于公元100年在龙柏斯要塞附近建立的平民定居点。
从提姆加德凯旋门望向阿庇亚大道
阿庇亚大道建于公元前312年,连接罗马及其早期在亚德里亚海的殖民地,
起点是罗马市中心。马车和战车留下的车辙印仍在石路上清晰可见。
英格兰 哈德良长城遗址
这段长城沿着英格兰北部小城昂斯布鲁德附近的峭壁而建,部分城墙辅有深沟。在它的鼎盛时期,墙高4.5米,绵延118公里,连接两端海岸。
运水到迦太基的北非的输水道
西班牙赛哥维亚的输水道
君士坦丁在位时罗马城的复原模型
公元306-377年,君士坦丁在位时的罗马城,罗马城的巅峰时期,居民约100万人。
罗马城原位现状照片
作为同名“罗马”的帝国的首都,罗马古城的建筑无不体现了罗马的宏伟。
让我们先从纪念性建筑群开始……
罗马市中心的帝王广场群废墟
罗马市中心的广场群(公元前2世纪—公元后2世纪)
广场群
广场本是罗马帝国政治与宗教的心脏:
皇帝驾着战车从满怀崇敬的群众前经过;
演说家慷慨激昂论说时事;
祭司们向众神献祭;
市民集会和交易;
亦是基督教的早期传播之所……
图拉真广场
图拉真广场最能反映帝王广场的设计意图,它不仅尺度大并与图拉真巴西利卡、图拉真图书馆、图拉真神庙沿中轴线组成多层次整体。广场平面呈矩形,长宽90X120米,入口为凯旋门左右端各半圆形次广场,末端是图拉真巴西利卡,广场中央纵横轴线相交处立着图拉真骑马铜像;四周柱廊,廊后商店。
突出主题层层深入的空间使广场具有庄严雄伟的艺术效果。
图拉真广场仅存的一个半圆形次广场的现状
图拉真广场复原图
图拉真巴西利卡内景复原图
图拉真广场柱廊复原图
图拉真纪功柱
图拉真纪功柱高29.77米,柱身有环绕200米的浮雕带,螺旋状的浮雕画面描绘了公元101年到106年罗马人征服达契亚(罗马尼亚西部)的事迹。
凯旋门
古罗马纪念性建筑之一种,为炫耀对外战役的胜利而建。一般单独建立,常位于城市中心的交通要道上,中央有一个或三个券形门洞,上有大量雕刻装饰。
三券洞的凯旋门所塑造的“横三段竖三段”的立面母题被后世奉为古典建筑形式美的经典
罗马 大角斗场(大斗兽场)
公元前80年左右,古罗马创建了用两个半圆形剧场相对合成的圆形剧场作角斗用。
古罗马角斗场四层合并的平面图结构依轴线镜像
该角斗场位于罗马城的市中心东南。平面呈长圆形,长径189米,短径156米。内由表演区、观众席、地下室组成。表演区也叫沙场长径87.47米,短径54.86米,观众席有座位60排,按观众等级分区,可坐5万人;底下是服务性地下室有兽栏、角斗士预备室、排水管道。
角斗场的结构是罗马建筑常用的筒形拱、交叉拱,这对内部所需的上下纵横交错的交通系统是适宜的。场内设有80个出入口,供疏散。
立面高48米,分四层,底下三层为连续的券柱式拱廊。
各层采用不同的柱式构图,由下而上依次为塔司干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第四层是实墙,外饰科林斯式壁柱。这样的立面处理既和该建筑的面向四面八方一致,也使这庞然大物显得开朗明快与富于节奏感。
罗马的公共浴场
浴场在罗马并不单位沐浴之用,而是一种综合有社交、文娱和健身等活动的场所。沐浴的习惯源于东方,到了罗马后成为上层社会必不可少的享受,单在古罗马城已发现有11座。
卡拉卡拉大浴场结构功能图
卡拉卡拉浴场也叫卡瑞卡拉浴场是罗马最大的两座浴场之一,公元216年开放,浴场总体为575X363米,中央是可供1600人同时洗浴的主体建筑,其中冷水浴是露天浴池;温水浴的中央大厅55.77X24.08米,高 32.92米)顶部由三个十字拱横向相连,侧窗提供了充分的光线;热水浴池是上有穹窿的圆形大厅。穹窿直径35米,厅高49米,墙内设有热水管道。巨型混凝土砖结构建筑室内装饰华丽,设有许多凹室和壁龛。建筑造型和结构统一创造了动人的空间序列。
卡拉卡拉大浴场遗址现状
卡拉卡拉大浴场主体建筑室内复原图
卡拉卡拉大浴场遗址浴池底部的马赛克铺贴
罗马万神庙
又名潘提翁神庙,是罗马圆形神庙中最大的一个,也是
现代建筑结构出现之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建筑,至今保持完整。
集希腊式门廊和罗马穹窿大全的万神庙,圆形穹窿正殿是神庙的精华,其直径和高度均为43.43米,穹窿底部厚度与墙同为6.2米,向上渐薄,到中央处开设有直径8.23米的圆洞,供采光。
结构为混凝土浇筑,为减轻自重厚墙开壁龛,龛上有暗券承重。
这座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构图的典范,代表着当时罗马建筑的设计和
技术水平,无论是形态、平面、立面和室内处理都成为古典建筑的典范。
君士坦丁皇帝的巨型塑像的遗存
罗马人塑像也毫不含糊,事必宏大。
原本有一座君士坦丁皇帝的坐像安放在马克森提斯殿,12米的像白色大理石雕琢了头和四肢,身体用砖和木结构搭建,表面镀铜。
如今在比托利欧博物馆的庭院只能看到2.5米高的头颅和2米长的脚。
卡比托利欧博物馆,一只2米长的大理石脚来自马克森提斯殿—君士坦丁大帝像
君士坦丁将帝都迁往拜占庭后更名君士坦丁堡,他也是首位信奉基督教的皇帝。
尽管君士坦丁皇帝的举措让帝国又延续了多个世纪。
但曾经战无不胜的帝国还是土崩瓦解,亦如支离破碎的坐像。
留下的法律、语言和文化遗产才是屹立不倒的丰碑。
仅就帝国城市的建设就让后世受益至今。
更令人感慨的是:
古罗马遗产的最伟大之处在于—他们并不为了留存后世而做出这些事业。
罗马人之所以设计实用的字母表、
锤炼自己的语言、
制定健全的法律制度、
建造洲际高速路网、
竖立巨大的穹顶,
进行复杂划一的城市规划,
是因为
他们怀有人敬其事的信念。
用哈德良的话说,他们“抓住这一天”,
如果决定做什么事情,
就绝对不会退缩。
真正的罗马人更关注彼时的当下。
“浮生喜乐,岂云难得
把握今日,莫使蹉跎
心无忧愧,言自慷慨”
今日既已善用,明朝晴雨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