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年
忆年
作者 /天高云淡 编辑/梅傲雪
当元宵节傍晚的最后一抹霞光,被天空收净,过年就意味着彻底的结束了。尽管日子过得丰衣足食,但似乎没有感觉到以前那种浓浓的年味儿与氛围。
这不禁让我想起儿时的年来:我家那时候住在农家山村,进入冬月,家家户户,便开始杀猪宰羊,杀鸡、灌香肠,置办年货;这时候过年就算开始了。
在那个人都吃不饱的年代,能杀上年猪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家庭了,有的家庭,间隔几年才能杀上一头猪的,所以杀年猪便成了那个时代过年特有的一种符号。当然,没有年猪杀的,你也别太着急,邻里乡亲和亲朋好友,会在杀猪的那一天,把你接过去美美的吃上一顿,然后或多或少的,给一些带回去。如果你没去的话,他们会把炖好的猪肉,满满的装上一大碗,给你送家里去。
步入腊月,人们便开始磨豆腐,做年糕,炸三鲜、炸圆子,炸散子,包圈煎。几里路外便能闻到从村子里飘出来的香味。孩子们早就迫不及待地围在灶台旁,把刚出锅的炸圆子、炸嘛叶放进嘴里,滋滋作响,冒着热气;这时候孩子们是不怕烫的,因为他们见到已经渴望很久的食物。爸爸妈妈当然也不会责怪的,一年到头,只有这个时候,才能让孩子们吃上他们很想吃的东西。
除夕的早上,凌晨三、四点钟就开始燃放鞭炮,各家各户,都准备了丰盛的团年饭。忙碌、辛苦一年的人们,只会在这一刻来慰劳自己。丰盛的酒宴象征着来年有一个好的收成,是对丰衣足食的期盼。最高兴的当然还是我们这些孩子,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东西,一年当中难得有这么多好吃的,那时候的小孩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
到了下午,人们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开始贴门神,贴对联。除了大门,堂屋门贴上之外,墙角的一个装粮的大缸上,也要贴上一个大大的"有"字,希望来年大丰收,粮食满仓;鸡笼上,贴上‘’鸡鸭成群‘’、‘’六畜兴旺‘’;猪圈里,是‘’猪长千斤‘’,‘’槽头兴旺‘’,水牛的一对大角上,也会贴上‘’春夏秋冬‘’、‘’四季平安‘’,或者是用一个红布条系在牛的龙套上,以示吉祥、平安!房屋后面的一片竹林,最粗的那根竹子上也会贴上‘’竹子兴旺‘’。这个一般由我们小孩去完成,若大的一片竹林,我们会知道那个最粗的‘’竹王‘’在哪里;因为淘气的孩子们经常会去竹林里倒腾鸟窝的。
除夕的晚上,吃罢年夜饭,孩子们便提前把妈妈早已做好的新衣服新鞋子拿出来试穿一下,那个高兴的劲儿,就不用提了!说是新衣服,其实有一部分是哥哥、姐姐们的旧衣服改制了一下,洗洗干净,再给弟弟妹妹穿的。我母亲有一双灵巧的手,做得一手好针线活,旧的布料做起来的衣服穿在身上,还是那么的得体、合身,翻旧如新。因为那时候兄弟姊妹多,家里一时拿不出那么多的新布料,但感觉还是很不错,很满足的,孩子们都能懂得,父母的艰辛和不易。
那个时候是没有电视看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火堆旁守岁,吃的都是自家产的南瓜子、花生、豆类,满屋子充满祥和与温馨,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度过一个开心的除夕。
大年初一,人们换上干净的新衣服,脸上洋溢着对新年的憧憬,你来我往,串门,相互拜年、问候!不管走到哪一家,你都会受到象国家元首,招待外宾一样的待遇,平时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的人们,都显得格外的大方。朴实、善良的乡亲们,会把家里最好吃的,好喝的,毫不犹豫的奉献给你。以前关系不好的,有过矛盾冲突的,见了面都客客气气,笑容可掬,相互祝福,所有的不快、恩怨都烟消云散,抛与脑后,新的一年,人们重新来过。
晚辈见了长辈,都要恭恭敬敬的作揖、拜年;小孩儿见了大人、老人,都要叩头。这时候,老人会露出和蔼慈祥的笑容,用那双长满老茧的手,爱怜的抚摸着孩子的头:‘’快起来,别把新衣服弄脏了,过年了,又长高啦!‘’那时候孩子拜年,大多都是没有压岁钱的。因为大家的生活都很拮据,平时家里的开销,都是靠卖几个鸡蛋来维持的,但这一点也不会影响孩子过年的热情和喜悦。
雨、雪那时候,比现在要充沛的多,过年常常总是会下雪;不过没关系的,不管去哪一家,都有一个燃烧正旺的火盆在等着你。说是火盆,其实就是几根粗壮的树枝、或树兜在墙角燃烧起来了一堆火,大家围之而坐,寒意顿消,其乐融融。尽管屋子里的烟雾有些熏人,但大家都舍不得离开,在暧暖的火堆旁,更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
被烟火熏得发黑的房梁上挂满了腊肉,腊鱼,野兔,山鸡,经火烟熏烤后散发出浑厚的香味。上面挂满食物的多少,可以判断出这家主人的日子过得是否殷实。
正月十五元宵节,生产队的采莲船,锣鼓队,舞狮子都来了。他们走村串户,义务给乡亲们拜年;在一片宽阔的场地上,热火朝天的舞起来,敲起来,祈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看热闹的乡亲们,围得里外十八层,水泄不通,人们把过年的气氛再次推向高潮。
出门或者走亲戚都是步行的,自行车也是很少有的,蜿蜒曲折的乡村路上行人如梭。脚步踏出来的山村小路象一条条白色的长带子,在山坡和田野中,相互交织着,延伸着,连接着一个又一个村落,人们一点也没感觉到累和慢,只是在匆匆的脚步中更能体会到过年的滋味。
岁月匆匆,日子悠悠。童年的光阴总是过得很慢,短暂的春节感觉是那么的漫长,所有的愿望都能得到实现和满足。儿时过年的那种感觉和欣喜,在我的脑海里总也挥之不去,已经烙下深深的印记。
历史飞跃,时代变迁。如今,人们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生活的改变,有了更新、更高的追求。除了几位年迈的老者仍坚守在那古老的乡村老宅,大多乡民相继离开了家乡,昔日热闹的村庄,变得异常的冷清,显得有些凄凉!人们住进了高楼林立,喧闹繁华的城镇,却再也找不到儿时过年的那种味道来。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人感到压抑,窒息;浮躁的生活让人人之间变得有些冷漠,隔阂,没有了以前邻里之间、乡村之间的那种亲情、信任与关爱。
愿生活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仍能保持那份原始的童真与善良;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情和信任,让社会在和谐中得以传承、延续!
作者简介
天高云淡,湖北随州人,农民,现在是一名搬运工,爱好读诗歌、散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