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铜佛像基本鉴别方法
21世纪,鎏金佛像市场不断攀升,收藏热潮影响到国内。2004年11月,香港佳士得的一尊明15世纪大威德明王鎏鎏金佛像,以1906.2万港元成 交,成为当时鎏鎏金佛像成 交记录中者。2004年德国纳高秋拍会上,一件明永乐铜鎏金四臂观音菩萨坐像,以22万欧元成 交。 2004年,内陆的佛像市场逐渐兴起。北京翰海秋拍,首 次集中推出了111件佛像拍品,以82%的成 交率、2712.9万元的总成 交额在中国佛像艺术品拍卖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中国嘉德的首场“尊崇之美——中国传统佛像艺术品”专拍会,成 交率为57.8%,成 交额1288.8万元,许多拍品的成 交价都较起拍价格有30%至70%的升幅。获得国内收藏界的普遍关注。
据了解,业内遍及认同的判定要害可概括为以下六点:一看面相和体形,二看手印和坐姿,三看标识和坐骑,四看细部和装修,五看资料和质地,六看铭文和题记。以铜佛像为例,其资料首要有青铜、黄铜、红铜,不一起期所选用的资料也不尽相同。比方清代乾隆时期,因为国力强盛和皇 室对佛像的信奉,这时造的佛像用材格外好,上手有格外沉重的感受;而到晚清的佛像,手感则要轻许多。再者,铭文与题记则是佛像自身供给给藏家的表层判定方法。通常来说,佛像上的题记从佛像一呈现就有了。例如,明代有“大明永乐年施”和“大明宣德年施”款,清代则为“大清乾隆年制”款,这两个朝代只要这3个款识较多,别的年号通常不刻款。
在佛经记载中,不仅佛、菩萨的净土与黄金有关,佛的身体也是金色的,在《赞佛偈》中有云:“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凡文物有鉴定就有辨伪。清末以来,国内外考古学家和收藏者,对佛像艺术的研究与喜好不断升温,金铜佛像不再是纯粹的崇拜偶像,它也成为代表一种宗教文化的艺术品,特别是近年更是成为收藏者寻觅的对象。因此作伪的佛像也如洪水般泛滥市场之上,这就要求收藏者高度重视,要收藏必先辨伪。
西晋之后,战火连绵不断,百姓深受其苦,这为佛教信仰的传播提供了的宽广的民间土壤。到了十六国时期,这是中国佛教艺术的辉煌时代,现存的佛教造像就始见于此时。
蛤清铜佛像以刺头居多,有的刺头顶上有肉瘤,大耳,下颏有一道肉褶,脖有一至四道肉褶,肉褶越多,年代越近。胸前有的铸有“ㄊ”字,披袈裟、袒胸、盘坐,掌心一般皆朝上。莲形或山形座相对前代高,底座无锉痕。铭文或于座腿前。坐姿多样,腿或一盘一掉,或一拱一掉。宋喀巴皆戴“ ”形帽。色重显红,金水发黄厚。
佛像是造像数量最多的一类。包括、强巴佛、观音菩萨、阿弥陀佛等等。广义概念的佛像也包括菩萨等佛教所有造像。菩萨造像在佛教造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例如观音、文殊、普贤、地藏菩萨,他们的造像显得亲切、庄严,表现了慈祥、优美、宁静的审美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