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红木杯” 浣花文学奖散文组 | 许小艳:回家的路

“中原红木杯”

文 :许小艳 / 图:堆糖

路,每个人每天都要走,也走过无数条路,或陌生,或熟悉,但记忆里肯定有一条路是忘不了的,那便是回家的路,任它崎岖或是平坦!

记忆里小时候回家的路是一条窄窄的坑坑洼洼的乡村土路,那是村里小学通往家里的路,雨雪天泥泞不堪,穿的千层底布鞋一脚踩下去有可能提上来的只有脚,而鞋陷在泥里出不来,稍有不慎就会一屁股坐在泥里,或者鞋子灌满泥浆,面目全非,看不清鞋的颜色。晴天的小路是尘土飞扬,即使穿着新鞋走上一个来回,也是脚底鞋面全是尘土,分不出新旧。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物质匮乏没有皮鞋和现在的各种运动鞋休闲鞋,有个别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才有雨鞋穿,我记得我是上六年级时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双新雨鞋。那时候的教室里没有暖气,没有空调,就连窗子都是只钉了框的大窟窿,没有玻璃,每年快要入冬时候,老师便会提前安排学生们从家里拿来大片塑料,钉在窗框上挡风御寒,一到冬季个个学生的手脚全是冻疮。

初中的学校是在距离家有三四公里的乡中,上学回家的路是半硬化的石子路和土路交接着。那时候学校没有宿舍,没有学生食堂,家离得远的同学只能借住在学校附近的村子里,吃的是从家里背的馍,冬天天气特别冷时,馍被冻成了冰疙瘩,同学用板凳砸开了咬着冰碴子吃。夏天天气热时,发霉的馍只能揭掉馍皮继续吃。家里有自行车的学生有时还可以抽空回家吃口热饭,而没有自行车的同学只能每顿啃着从家里拿的冷馍就着咸菜,有时咸菜也是奢侈品,快到周末咸菜吃完了,干馍吃着实在没有味道,装咸菜的瓶子也被我们用开水泡着干馍涮几遍。三年初中生活,走了无数遍的路也摔了很多次跤,但也练就了在水里泥里,在结了冰的路上骑自行车的本领。

高中去了离家有十几公里的县城读书,每到周末想回家时先要走二十多分钟到车站,然后坐上每一两个小时才发一趟的班车到达距家有两公里的地方,然后步行回家,因为剩下的路是土路,所以没有通公交车,记得好像那时县城也没有出租车,没有小汽车,偶尔会有吉普车在马路上经过。因为每次回家太费时间,所以导致经常下了公交车天已漆黑,胆小的我一边走一边唱歌给自己壮胆,有时太害怕干脆直接一口气跑回家。如果是现在,父母都会在路口接送他们的孩子吧,不会放心孩子天黑一个人走,那时父母都忙着干活根本顾不上,而且以前的家长养孩子也都是粗放式的,不像现在孩子养得娇气,不知是那时民风淳朴或者是我运气好,走了几年的那段土路,没遇到坏人反而经历过一次很暖心的小事。

有次回家下了公交车依旧很晚,一个人边往前走边回头向后看,既希望能有人过来又害怕遇到坏人,正在紧张的往前走时,果然如我所愿地从旁边的村子里出来一辆自行车,其实天已经很黑根本看不清脸,只能看个轮廓,甚至连男女都看不出来,也许那人注意到我看了几次吧,经过我时停下来问我去哪儿,我说了村子的名字,他说“噢,那还有一段路呢,我送你吧。”我拒绝了一次,但他坚持说,“走吧,天已经这么黑了。”我紧张地坐在了那个人的自行车上,土路本就高低不平,再加上载着我,他很费力地向前骑,看不清路面中间两次差点摔倒。途中他问我,“你怎么回家这么晚?”我赶紧回了一句,“学校放学迟了。”他说,“学生念书确实辛苦。”我问,“你的孩子也在念书吗?”他笑着说,“我?我还没结婚呢,哪儿来的孩子。”尴尬的我再不敢说话,到了村口,我邀请他去我家,他不愿去,说他其实只是去村口买一个灯泡。回到家,我说了这件事,爷爷奶奶嗔怪我不懂事,应该邀请那位素昧平生地好心人来家里喝杯茶的。

成长路上,也许每个人都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得到过别人的恩惠,也许有人认为这种小事不值一提,我也不止一次得到过别人伸过来的援手,我从不敢忘记,而且正是这些小温暖总让我在自己不如意时感受到人间的温情,也总让我在别人有困难时不由自主地给予一份心意,也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传递的最朴素的情感,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大学毕业之后在当地作了一名教师,这时刚进入二十一世纪,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正是经济迅速发展之时,家乡也旧貌换新颜,村里许多人家盖起了二层小楼或者是水泥混凝土结构宽敞明亮的大房子,看着整洁舒服,村子通往周围的路变成了硬化的石子路,虽然有些凹凸不平,但总算不用在污泥里行走了,也有了从县城到村里半个小时一趟的公交车,尽管因为路面不好,车身不停地颠簸摇摆,毕竟方便安全了很多。县城里有了出租车,街面上也有了桑塔纳轿车不时跑过,当时坐出租车算是比较时髦的事情,招招手车就停下来,因此有人戏称出租车是“招手停”。这时候摩托车也在年轻人中比较流行,办事串亲戚更加的方便快捷,主要是比起坐公交车出租车更加的便宜。结婚不久,我们也加入了摩托车一族,因为工作原因不能自己带孩子,孩子放在家里,每到周五下午骑着摩托车从县城北边的一个乡村中学一路跑大路穿小路赶向县城西南方向的家去陪孩子,周日下午又回到学校,风里来雨里去,周而复始,一直到孩子上幼儿园到了县城。

走过的路一直在变,从烂泥里踩出来的小路到硬化了的石子路,再从柏油马路到现在的公路,高速路。回家也由原来需要花费几个小时到现在开着自家的小轿车只需要20多分钟就可以沿着笔直的公路一直到家门口。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这都得益于国家惠民政策的深入落实,实现了村村通电通水,通公路。路况的改善,同时带动的是人们家庭经济状况的改观,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吃不饱肚子到解决温饱到现在全面奔小康,一步一步走到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感受者,也是参与者和见证者。

未来回家的路会变成什么样,谁知道呢?未来还在路上!而现在,回家的路已不再曲折,不再费事,回家成了想做随时就能做的事情,还是常回家看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