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年:南宋院画最完美的体现(高清多图)
刘 松 年(1174 — 1189),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宫廷画家,浙江金华汤溪人
【名称】宋 刘松年 博古图
【年代】宋代
【简介】立轴,绢本,淡设色,纵128.3厘米,横56.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幅情景相融的画面,郁郁森森的松林之中,几个文人墨客正在鉴赏古玩。有细细端详者,有欣然所悟者,有默默揣摩者,神情不一。远处侍女正催火烹茶,表示出一种清静脱俗的闲情逸志来。
作者注意线的变化和对比,衣纹描法轻松活泼,与浓墨层层渍染的松树、山石,形成刚与柔的对比,给人一种清新出尘之感。
【名称】宋 刘松年 唐五学士图
【年代】宋代
【简介】绢,174.7×106.6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唐学士陆元朗、孔颖达、李玄道、房玄龄、苏勖燕居文会情景。
按五人皆为秦府十八学士中人,与院藏刘松年唐十八学士卷第三段人物布景均同,而笔墨之精练略不如原图,或有四幅,今仅存一。
【名称】宋 刘松年 秋窗读易图
【年代】宋代
【简介】绢本,设色,纵26厘米,横26厘米。清宫旧藏,辽宁省博博物馆藏。
画面表现的是读书的场景。水畔树石掩映之下,书斋门窗敞开,主人在窗前展卷沉思,一书童在门外侍立。景色清幽,主人儒雅,童子恭敬,各尽其态。房屋、院落、树木、篱笆墙,都是精工细写,一丝不苟,将秋天的氛围渲染得恰到好处。
一片湖光水色之外,更有远景的山石隐现。山石的画法明显是学自李唐,先用健朗的线勾轮廓,然后施以斧劈皴,精巧、有力,青绿设色,杂树用夹叶法,这些都是典型的南宋画法。
【名称】宋 刘松年 瑶池献寿图
【年代】宋代
【简介】立轴,绢本,设色,纵198.7厘米,横109.1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了仙山楼阁的神仙世界,是当时上层社会的做寿喜庆场面。人物的用笔细劲畅利,神态生动。画山石以刚硬的线条勾写形体,加斧劈皴,用淡墨横抹,显得浓厚的线条突出。
图中的松树也较为突出,松针先以墨笔疏疏画出,再以草绿色间点、复勾。全画构图饱满而丰富,人物与树石穿插自然,充满着幽静雅趣。
【名称】宋 刘松年 秋林纵牧图
【年代】宋代
【简介】立轴,绢本,设色,纵96.3厘米,横46.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金色秋林,二位牧童放羊的情景。上端两棵大树,根深叶茂,秋景中有红叶和青红叶,画法用干笔皴擦点染,整幅画面金碧辉煌。全图笔法精工,形象生动,具有丰收喜悦之气。
【名称】宋 刘松年 斗茶图(部分)
【年代】宋代
【简介】立轴,绢本,设色,纵57厘米,横60.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斗茶,又称“茗战”,是宋代时期,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普遍盛行的一种评比茶质优劣的技艺和习俗。此图中四人,二个已捧茶在手,一个正在提壶倒茶,另一个正扇炉烹茶,似是茶童。
画人物用线多为铁线描,爽利细劲,以疏笔皴擦山石,鱼鳞皴示松干苍劲斑驳之态,淡墨渲染山地。
宦居于钱塘清波门,故有刘清波之号,清波门又有一名为“暗门”,所以外号“暗门刘”。后人把他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大家”。
刘松年工山水人物,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画风笔精墨妙,变雄健为典雅,水墨青绿兼工,着色妍丽典雅。
山水画风格继承董源、巨然,清丽严谨,着色妍丽典雅,在技法上刘松年变李唐的“斧劈皴”为小笔触的“刮铁皴”。
常画西湖,多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西湖胜景;因题材多园林小景,人称“小景山水”。张丑诗云:“西湖风景松年写,秀色于今尚可餐;不似浣花图醉叟,数峰眉黛落齐纨。”所作屋宇,界画工整。
兼精人物,所画人物神情生动,衣褶清劲,精妙入微。作品题材广泛,既有反映社会不平的,松年也是位爱国画家,拥护抗金,反对投降,曾苦心孤诣画《便桥会盟图》,希望统治者效法唐太宗战胜强敌突厥,而不要效法唐高祖之逃跑投降政策。
刘松年在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刘松年为南宋画院四大家之首。事实上,与其说刘松年的画风对后世的画坛起过多大的影响,倒不如说,他的作品是南宋院画最完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