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近七十年,演了一辈子的“三花脸”寇春华(内附视频)

小学生到戏校学员

寇春华出身很苦,自幼父母双亡,寄养在姑母家中。姑父是个善良的工人,虽然生活困难,但坚持供他读书。寇春华也是班上的活跃分子,平时喜好“搞宣传”,人缘很不错。

小学毕业前夕,他得到了戏校招生的消息。认真翻了一下招生简章后,觉得包吃住、毕业后管分配的条件特别适合自己。于是不顾姑母反对,一心要去,并很快通过了业务、文化课考试。

“当年报考的有一千多人,最后只录取了我们15个。”寇春华回忆,自己卷好平时盖的一床小被子,就登上了南下去华东戏曲学校的火车,场面冷冷清清。

初入行,他不知道什么是京剧,也没练过基本功,学“虎跳”“拿顶”时,吃尽苦头,每每练得鼻涕眼泪横流。为了打个坚实的基础,只能多多练“私功”。

《群英会》中寇春华(左)饰蒋干。

开蒙后,他最终选择了“文丑”行当。他觉着,丑角要饰演众多人物,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正有邪……虽是配角,但却必不可少。

这个行当并不讨巧,既没有铜锤花脸的气势,又没有小生的英俊清朗。但寇春华一演就是七十来年,“我从小就喜欢丑角表演,算是圆梦啊”。

“程门立雪”式学艺

在丑行中,寇春华的戏路很宽广。他扮演的人物涉及到方巾、袍带、彩旦各色丑行角色。唱腔、念白也很到位。往往一亮相、一句台词出口,观众即报以掌声。

熟悉寇春华的人都说,这与其善于多方学习有关系。在校时,他受业于高富远、王盛如、汪荣汉诸师,并得丑行泰斗萧长华亲授。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京剧院四团任演员,后拜孙盛武为师。

“我在中国戏校的时候,萧老师已年过古稀,不教课了。”当时,这让寇春华觉得很不甘心,毕竟那是丑行的名家啊,如果不能跟他学戏,岂不是太遗憾了?

寇春华(左)与张火丁合作为《碧玉簪》配像。

他下定决心要跟萧长华学戏。不光晚自习时偷跑去学,周日更是“长”在萧长华家。赶上老先生睡午觉,他就在外等着,哪怕每次只能跟着老先生学个一句半句,都特别高兴。

“就这么着,我学了《起解》《连升店》《审头刺汤》《群英会》。”现在回想起来,寇春华会有些内疚:萧长华年事已高,自己当年的做法,其实有些影响了老人家的休息。

成名很久后,他也依然感激着萧长华:“丑行里,念白是一项特殊的功夫,不是一半年能解决问题的。我现在的念白能得到大家认可,应该感谢萧老师。他的倾囊相授,让我终身受益”。

视频:丑角名家寇春华(上)

《春草闯堂》的走红

良好的师承为寇春华的表演打下比较深厚的基础,他参与创排的《杨门女将》《满江红》等剧目均颇受好评。但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还是那一出轰动一时的《春草闯堂》。

这出戏是著名剧作家范钧宏、邹忆青依据旧本《邹雷霆》整理改编的,主演是刘长瑜,饰演春草。寇春华饰演里面的糊涂虫胡知府。在排练时,寇春华对胡知府的戏份和表演方式,也多有创新。

刘长瑜(左)与寇春华表演《三不愿意》

“比如,我把丑行的很多动作,诸如'蹉步’'打脚尖’等运用到人物表演中去,表现胡知府这个人物搞笑的一面,以及他的内心变化。”他形容道。

寇春华说,当时《春草闯堂》能演出上千场,所到之处广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创排人员对艺术的严谨,以及老艺术家们的耐心指点,“我们在实践中没有放松过。每演一次,总让它有点进步和收获”。

他对1993年那次在台W的演出很满意,觉得“公堂”等3个场面比较能体现自己的水平,“我也告诉我的学生,每次演出要有进步,积累起来就不得了”。

视频:丑角名家寇春华(下)

仍在登台,仍在教学

从十几岁登台到现在,寇春华以“文丑”这个小配角,从市井之徒到公堂知府,几乎演遍了人间百态。他总结,学戏是长期的功夫,必须老玩味,老琢磨。

寇春华(右)在教学中。

“一定要在实践中,边演、边总结、边提高,这样的戏曲才能经得住推敲,才能受到观众欢迎。”他觉得,京剧艺术的魅力跟别的不一样,是要运用四功五法来刻画人物,这正是它的独到之处。

寇春华还在教学生。偶尔会吐个槽:“当年我五十七岁演《春草闯堂》,打脚尖能有十好几个,可你们三十来岁,就能打五六个,这哪儿成?必须得刻苦,必须得磨炼,否则没成果”。

他的身体并不好。患有多种疾病不说,听力也变差了。但日程依然排的很满,仍然登台演出。就在上个月,他还参加了纪念萧长华先生诞辰140周年研讨会,以及全国京剧文丑中青年高端人才研习班结业仪式。

已经过了八十岁的人,忙碌不输年轻时。

他似乎享受着这种忙碌。寇春华说,演了几十年丑角,自己从前辈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也想把琢磨出那些表演技巧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愿意学戏的年轻人,提高丑行的艺术水准,“本着京剧的

'一棵菜’精神,把传承的任务完成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