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给蜂王做手术实现多王同巢,你准备养多少蜂王?
一个蜂群只有一个蜂王,这是蜂群的习性。如果多了蜂王,两个蜂王碰面会发生决斗,不允许多个蜂王的存在。可有些养蜂人觉得蜂群只一个蜂王太少了,如果能让多个蜂王同巢,就能多产子,蜂群发展不就快了吗?
多王同巢能实现吗?用的是什么方法?
多王同巢这个愿望其实早就实现了,现代养蜂技术发明了给蜂王做手术,让蜂王不能打架,就能同在蜂巢了。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把蜂王固定住,找到蜂王打架用的咬颚,用钳子剪断了,蜂王就没有打架能力,碰面了再怎么生气也没办法进行决斗了。蜂王虽然有蛰针,但是打架主要用的是咬颚,轻易不会用这蛰针的,除掉咬颚就是卸了武器,就不会互相伤害了。
发明这种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多王同巢,可初衷并不是为了蜂王产子多。这项发明是意蜂养殖技术,是为了更快更好的移虫取浆而发明的。
意蜂在生产蜂王浆时,必须要移入三日龄以下的幼虫,每一个王浆框需要数百条幼虫,一天得有数万条幼虫需要移入。这么多适龄幼虫脾找起来就比较麻烦了,蜂王产子时不会集中在一张巢脾上产子,巢脾上能有几百条适龄幼虫就很难得了。为了找到这么多幼虫脾,就需要花很多时间在蜂巢里寻找,实在是费劲头疼的事情情。所以有人就想如果把多只蜂王集中在一张巢脾上产子,这样就会产出一致的蜂卵,能有大量适龄幼虫,移虫就容易得多了,生产蜂王浆就容易得多了。
最终就发明了给蜂王做手术,剪掉咬颚,让多个蜂王集中产子,专门提供取浆移入的适龄幼虫。这种方法已经发明了30多年吧,而且证明是完全可行的。真正生产蜂王浆的养蜂人,都会学习这个技术。
为什么没有大力推广多王同巢方法?
剪掉蜂王咬颚,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仔细看视频经过几次试验就可能学会。可为什么这么多年这个技术没有被推广,了解的人并不多呢?
其实实现多王同巢,除了生产蜂王浆需要外,一般的养蜂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蜂王多了,并不会加快蜂群的繁殖速度,而且会影响生产力,减少产蜜量。不想生产蜂王浆的人,根本没有学习的必要。
蜂群繁殖速度,跟蜂王多少是没有关系的。只要是真正的优秀蜂王,是完全能够是完全能够满足蜂群发展的。要知道,中蜂王一昼夜能够产子1000粒左右,意蜂王一昼夜能产生2000粒左右,只要能达到这个产子量,10天左右的产子量就可以使蜂群强盛。可是有几个蜂王能真正达到这样的产子量呢?并不一定是蜂王的品质太差。主要还是蜂群的状态没有达到最佳程度,工蜂抚育力还不能抚育这么多幼虫。蜂王的营养跟不上蜂王也没办法达到这么高的产子量。
优质的蜂王,足够的工蜂,充足的蜜粉,适宜的繁蜂时机,才能使蜂王达到最高的产子量,只要让蜂王达到最高产子量,一个蜂王就可以让蜂群繁盛起来。中蜂三四脾以上蜂数,意蜂五六脾以上蜂数,25摄氏度左右的气温,蜜粉充足,蜂群自然就发展快了。
可是,多数人都只能弱小蜂群勉强繁蜂,让弱小蜂群培育劣质蜂王,然后蜂多了点蜂王不能维持就闹分蜂,永远养不出强群,永远不知道蜂王到底能产卵多少!就以为蜂王多了产子多就发展快,想养双王群。如果会给蜂王做手术,学会了多王同巢的方法,肯定是要学的。可蜂数不够蜂王多了只有害处没有好处的!
多王同巢的利弊
给蜂王做手术避免打架,做到了多王同巢,能产出一致的大子脾,为移虫提供便利。但并不能真正提高繁蜂速度。工蜂能抚育多少幼虫是有比例的,蜂多抚育幼虫才多。如果只有几千只工蜂,就只能抚育近百只幼虫。哪怕让多个蜂王产出几千只蜂卵,工蜂也不可能抚育的,只会把过多的蜂卵拖走,能抚育多少就留多少。多产卵根本没有用处,就算真的勉强多抚育几十几百只幼虫,也会让工蜂累死很多,抚育出来的幼蜂体质差,也会死得快,容易得病,会给蜂群种下危机。
而且,蜂巢里有多个蜂王,工蜂在多个蜂王信息素控制下,就会无所适从,惶恐不安,蜂群秩序混乱,劳动积极性下降,繁蜂速度不快,产蜜量也会降低。
能够做到多王同巢必须是温顺的西蜂品种,必须有强盛蜂群,抚育力过剩,工蜂迫切需要大量抚子,蜂巢里蜜粉充足冲淡蜂王信息素的区别,这样工蜂才能接受多王产子,才能抚育大量幼虫。
多王同巢也只是暂时在一起,过了繁蜂旺盛期就必须分开,否则也会影响蜂群发展的。
所以蜂发展不起来,别指望蜂王多增加产子量就会发展快。在没学会养强盛蜂群,工蜂抚育力没达到过剩的地步,双王群多王群是根本不能提高繁蜂速度。还容易失王,影响产蜜量。还没真正学会养蜂,就别学双王群多王群的养殖技术。我以多年的养蜂经验告诉大家,不是十几脾以上的意蜂群,不是在繁蜂适宜时候,双王群没有任何好处!只有蜂多了增加蜂王能控制分蜂热维持强群。蜂少了就用不着了,一个好蜂王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