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朱东润先生关于梅尧臣家世的“未易解者”
解答朱东润先生
关于梅尧臣家世的“未易解者”
夏建圩
夏敬观(1875—1953)先生对诗人梅尧臣颇有研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刊出《梅尧臣诗》,以诗论人;〔1〕又有《梅宛陵集校注》,惜未成书。20世纪60年代初,朱东润先生在夏敬观研究的基础上,先后推出《梅尧臣传》《梅尧臣诗选》《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三部煌煌巨著,成为研究宋诗开山之祖——梅尧臣的经典著作,其意义与价值不待赘述。
尽管如此,朱东润先生在《梅尧臣诗选·序》(下称《序》)中称:其对梅尧臣家世有四处“未易解者”,〔2〕概括起来,一是诗人梅尧臣是否有一位三叔——梅谊;二是梅尧臣排行为何称为“梅二”“梅二十五”“梅三十二”;三是梅尧臣与叔父梅询次子梅宝臣年龄大小等问题;四是梅尧臣幼子出生时间等方面的疑惑。
朱东润像
出于种种原因,对于这些“未易解者”,朱先生在分析之后,并没有做出判定。80年代,吴孟复先生遗著《梅尧臣年谱》,对梅尧臣生平及创作做了详细的考定,但仍没有解决朱先生的“未易解者”。〔3〕近十年关于梅尧臣生平的研究,关注的多是其生平事迹的考证,没有涉及梅尧臣家世。〔4〕〔5〕知人论世,对梅尧臣家世考订也是解读其诗歌的重要方法,本文试图对朱东润先生留下的四处“未易解者”作进一步的辩证。
一、诗人梅尧臣是否有一位三叔——梅谊
朱东润先生在《序》中说:“从尧臣的诗中看,《宛陵文集》卷二有《季父知并州》一首,卷六《会圣院沃州亭》言:当年吾叔读书处,夜夜湿萤来复去。卷二十三《寄怀刘使君》言:昔年从仲父,三年在河内。”查据梅询年谱,诗中“吾叔”“仲父”“季父”,其实都指梅询一人。朱先生说:《梅氏家谱》指出梅让有兄弟三人,让、询、谊。而梅询一人兼仲、叔、季之称,那么是不是有另一位三叔梅谊?从现有的资料来看,答案是肯定的:梅尧臣确实有一位三叔——梅谊。《宛陵宦林梅氏宗谱》(下称《梅氏宗谱》)载:宛陵梅氏三世祖梅邈生子三让、询、谊,谊徙豫章武桥龙腹西社。
清康熙年间,江西南城梅氏在修撰族谱时,梅之珩撰《氏望宗派考》曰:
“余族自抚(州)宜(黄)返于(南城)盱(江),以宜派,固盱西湖(以南城西湖梅自称一支)所析。其地与谱皆仍号西湖也,而其源本出宣城。……检宣谱询公之子五人:鼎臣、宝臣、得臣、辅臣、清臣,不列世爵,惟于询公幼弟谊公者,载其赘豫章李氏,因居郡之武桥龙腹西社,生省卿、冠卿、君卿。君卿初涉麻城,其后转涉江州、湖口。省卿、冠卿不载迁徙。由是观之,居江右者谊公,非询公也。且昉于谊公,非昉于询、谊而上也。其伯仲季之散处江州及别地者,即谊公之子弟三人,非询公之孙、所称世爵之三子也。
……西湖谱之始迁南城,曰禄五公者,当即为冠卿公。夫人生千百年后,流离转徙,数世而上已有不相闻者。乃一披图而数十世联若贯珠,瞭如指掌,岂非厚幸?然梅氏一谱,自欧公之铭都官,已委诸世远不明,欧公不明而后人明,何以称焉?今不敢妄为图次,惟谨考订二西湖谱之异宣城者,使画一。盖让公、询公、谊公本昆弟,世宣城人,故曰江右之梅源出宣城也,不征宣城而何征哉?
宣自唐中叶以前,世代讳字无考,惟载吴兴马裔公生贶,贶生仪及价,仪生惇,惇生充实,充实生日进、日俨;日进生之概,之概生高及远。远由吴兴为宣城掾,家焉。生子三:曰简、曰超、曰章。超生邈及厦,邈生让、询、谊;让生尧臣、正臣、彦臣、禹臣、纯臣;询、谊所生如前。此十二代者,缘定自欧手,不敢割置。因详志之。
若夫谊公之仲子冠卿、禄五公迁南城,禄五公之孙平二公迁宜川,宜谱中间遭丧乱,其支派以浩繁荡析多脱略而难稽,故自平二至彦余公不能确纪其世数。然其由来虽较迩而以东河别之,其为远出一也。则即谓抚宜也。故西湖也,宣城也,均等之吴兴而上、寿春而下可耳。唯揭其纲领曰居寿春者,福公也;迁吴兴者,马裔公也。远公迁宣城,谊公迁江右,禄五公迁南城,平二公迁宜川。余祖彦余公以宾贡仕宋,自宜复返于盱,中间迭遭兵燹,子孙散处,世系难稽。至明(代)玉二公始可考核。故以玉二公为一世祖,而以彦余公为始迁祖。疑以传疑,信以传信,凡以致慎尔。”
梅之珩(1649—1734),字左白,号月川,康熙乙丑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参与编纂《康熙字典》,著有《西清珥笔》《古今近体诗》十卷、《一亩居古文》八卷、《制艺稿》。他的考证可信度较高。梅尧臣叔叔梅谊入赘豫章(南昌)李氏,居武桥龙腹西社,其子三:长省卿,居原地;次冠卿,徙南城;三子君卿,徙麻城,后孙鼎徙湖口。毫无疑问,江西南城梅氏源自宣城。
梅之珩像
二、梅尧臣排行为何称为“梅二”“梅二十五”“梅三十二”
朱《序》称:“尧臣在时,人称‘梅二’,见张世南《游宦纪闻》引蔡忠惠帖;又称‘梅二十五’见刘敞《公是集》卷二五《同梅二十五饮永叔家观所抄集近事》;可是《家谱》称尧臣行三十二,是未易解者二。”
查阅梅尧臣的交游中,欧阳修有多首诗称其为“二十五兄”和“梅二”,见《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别后奉寄圣俞二十五兄》《依韵奉酬圣俞二十五兄见赠之作》《闻梅二授德兴令戏书》《病中闻梅二南归》。刘敞《祭梅圣俞文》“年月日,具官某谨以清酌庶羞致祭于梅圣俞二十五兄之灵曰:乃者邻几病革,君问之,退而过我,相对咨嗟”。苏轼在梅尧臣去世三十年后《题梅圣俞诗后》写道:“梅二丈长身秀眉,大耳红颊,饮酒过百盏,辄正坐高拱,此其醉也”。宋代张世南《宦游纪闻》云:龙图马公仲涂(龙图,指马遵)家藏蔡忠惠(指的是蔡襄,谥忠惠)帖,用金字花纸十六幅,每幅四字,云“梅二、马五(马遵)、蔡九(蔡襄)皇祐壬辰仲春寒食前一日会饮于普照院”。
夏敬观先生《梅尧臣诗》:“(梅尧臣)父让,字克让,太子中舍。母束氏,生母张氏,让有子六人,长早卒,先生居次二,次正臣、彦臣、禹臣、纯臣。” 梅尧臣在家中男子排行第二,故人称之“梅二”。
梅尧臣《宛陵集》中诗歌2800余首,有数十首是写给同辈兄弟的,主要有:《芜湖口留别弟信臣》《寄公异(宝臣)弟》《送弟良臣归宣城》《弟得臣归觐并州》《弟得臣殿丞佥判越州》《送弟禹臣赴官江南》《月夜与兄公度(鼎臣)纳凉闲行至御桥》《梦与公度同赋藕华追录之》《公度以余尝语洛中花品……》《送舍弟正臣赴都》《送弟赴和州幕》《与浔阳舍弟别》《四月二十八日记与王正仲及舍弟(正臣)饮》《弟著(正臣)作宰南陵》《三十二弟寺丞归宣城因寄太守孙学士》。
《宦林梅氏宗谱》中的欧阳修序
宣城梅氏第一部宗谱是在宋嘉祐四年编撰的,现存宗谱撰于清宣统二年。按该谱记载,梅尧臣为梅氏迁居宣城的四世祖。一世祖远生三子,简、超、章,简生朝,朝生诚,诚生三子良臣、王臣、表臣。超生二子邈、厦,邈生三子让、询、谊,让生子五,尧臣、正臣、彦臣、禹臣、纯臣。询生五子,鼎臣、宝臣、得臣、辅臣、清臣。谊入赘豫章(见前,三子省卿、冠卿、君卿)。章生安,安生谏,谏生三子信臣、舜臣、经臣。《宛陵宦林梅氏宗谱》第四代共记载了梅尧臣等19人。
《梅氏宗谱》对梅尧臣兄弟的记载是不完全的,从《三十二弟寺丞归宣城因寄太守孙学士》可以看出,梅尧臣为“梅二十五”是他在第四代中的排行,“三十二弟寺丞”所指应是禹臣。而在《宛陵宦林梅氏宗谱》中梅尧臣“行三二”,正臣(三三)、彦臣(三四)、禹臣(三五)、纯臣(三六)的排行,均是误载。
三、梅尧臣与叔父梅询次子梅宝臣年龄大小等关系
朱《序》称:“《宛陵文集》卷四有《寄公异弟》(公异讳宝臣)一首,诗言:‘池塘去后春,一夕生绿草。无由梦惠连,诗句何能好’。用谢惠连典故,公异为弟无疑。……考之《家谱》,梅询次子宝臣、字公异,生于端拱乙丑(989),死于祥符二年(1009),是公异为尧臣之兄,死时尧臣八岁,《家谱》如可信,则《宛陵文集》《公是集》皆不足信,是未易解者三。”
南宋淳熙年间,宣城人陈天麟作《许昌开国公年谱》,对梅询的生子有记载:“宋雍熙四年(987)长子鼎臣生。淳化二年(991)次子宝臣生,幼颖拔,好读书,善属文,领乡荐,早卒。真宗咸平二年(999),子辅臣生,后官将作监丞。五年(1002)季子清臣生,官卫尉寺丞,后迁尚书司门郎”。《年谱》记载了梅询四个儿子的出生等情况。
再来看一看《宛陵宦林梅氏宗谱》对梅询生子情况的记载:长子鼎臣,字公度,行重一。生雍熙四年(987),殁熙宁三年(1070)。次子宝臣,字公异,行重二。生端拱己丑(989),殁祥符二年(1009)。三子得臣,字公梦,行重三,生淳化辛卯(991),殁元祐丁卯(1087)。四子辅臣,字公弼,行重四,生咸平己亥(999),殁绍圣乙亥(1094)。五子清臣,字公誉,行重五,生咸平壬寅(1002)五月三日,殁元丰癸亥(1083)。考之《宋代编年史》:梅询长子梅鼎臣(987—1048)进士及第,官至殿中丞,迁翰林侍读学士 。与上文鼎臣去世时间相差较大。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书影
与梅询(963—1041)有交往的王安石在梅询《神道碑》中写道:“(梅询)公有五子:鼎臣、得臣、宝臣、辅臣、清臣。清臣今独在,为尚书司门郎中,以公行状及乐安欧阳公(修)之铭,来请文以刻墓碑,时熙宁元年八月四日也。”这段文字提供了几条信息:王安石的《神道碑》写于1068年,是根据1042年欧阳修的《学士给事中梅公(询)墓志铭》撰写的。此时梅询的五个儿子,只剩下最小的梅清臣了。可以断定,《梅氏宗谱》对鼎臣、得臣、辅臣等出生与去世时间的记载存在误差。但王安石在《神道碑》结尾又说:“公有四子,伯为进士,丞于殿中,与仲前死。仲赐科名,叔也皆丞,将作殿中,或废或兴。有显惟季,时丞卫尉,今为郎中。”前后不一致,可见写作时间仓促,但当时只有清臣一人在世,这是千真万确的。而欧阳修在梅询去世后第二年为他撰写的《墓志铭》中说梅询:“子五人:长曰鼎臣,官至殿中丞;次曰宝臣,皆先公卒。次曰得臣,太子中舍;次曰辅臣,前将作监丞;次曰清臣,大理评事。公之卒,天子赠赙优恤,加得臣殿中丞、清臣卫尉寺丞。”从欧阳修的记述中可以看到,梅询长子鼎臣、次子宝臣在1041年前均已去世,从1041年至1068年间,得臣、辅臣也均去世,五子中只有清臣独在。
梅尧臣好友刘敞《圣俞受诏行田,是时圣俞葬其弟公异未毕而去》,“怀悲念其弟,卜日不果葬”。刘敞诗写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梅尧臣当时三十九岁,这与欧著《墓志铭》说法统一。
虽然梅宝臣准确的出生与去世年份不可考查,结合梅尧臣本人及其友人的记载,宝臣(公异)的确是梅尧臣之弟,在梅询五子中,只有梅鼎臣比尧臣年长。《许昌开国公年谱》《梅氏宗谱》是后来编撰的,可信度远不及其同时代的记载。
四、梅尧臣幼子出生时间等方面的疑惑
朱《序》称:“尧臣五十八岁得幼子,小字龟儿,欧阳修作《洗儿歌》贺之,见《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七,题嘉祐三年(1058),尧臣答诗……乃以《家谱》考之,尧臣幼子曰坦,‘小字龟儿,生于皇祐二年(1050)。……欧阳文忠公修、范文正公仲淹、富郑公弼皆作洗儿诗以贺,圣俞公亦次韵焉’。富弼集未见,范仲淹死于皇祐四年(1052),在龟儿出生以前六年,范(仲淹)无洗儿诗,《家谱》所记殆不足信,是未易解者四。”
朱先生对梅尧臣幼子出生的时间,是在皇祐二年,还是嘉祐三年,没有定论。吴孟复先生《梅尧臣年谱》对《宛陵宦林梅氏宗谱》中梅尧臣“四子坦,小字龟儿”生于皇祐二年的说法,表示怀疑,“当再考”。
宋时,刚出生的婴孩有“洗儿”的风俗,谓“洗三朝”。欧阳修嘉祐三年《洗儿歌》为圣俞作:“诗翁岁老神骨秀,想见娇婴目与眉。……翁家洗儿众人喜,不惜金钱散闾里”。当时梅尧臣57岁,“在京,官屯田员外郎,充国子监直将,《唐书》编修官”。
“洗三朝”的民俗
梅尧臣《依韵答永叔洗儿歌》有“夜梦有人依帔霓,水边授我黄龟儿”“我渐暮年又举息,不可不令朋友知;开封大尹怜最厚,持酒作歌来庆之”。梅、欧两人作诗时间一致,都在嘉祐三年。查阅《欧阳修年谱》:欧阳修于嘉祐三年六月至次年二月,以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因开封为北宋京师,开封知府位高权重,故称“大尹”。所以,可以肯定梅尧臣幼子龟儿出生在嘉祐三年,而非皇祐二年。范仲淹于皇祐四年去世,不可能为尧臣幼子作《洗儿歌》,《梅氏宗谱》中关于龟儿出生时间有误,而范仲淹的《洗儿歌》不知从何而来,由此更感到对家谱资料引用需谨慎,要辨别。元代宣城人张师曾《宛陵先生年谱》也受到梅氏宗谱的影响,可以看出这个错误在《梅氏宗谱》中由来已久。
在中国学术传统中,史学研究博大精深,永无止境。史料是史学的基础,在使用史料时,应该谨慎辨别真伪,因此对史料的考证是必要的,避免以讹传讹。
参考文献:
〔1〕夏敬观.梅尧臣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0.
〔2〕朱东润.梅尧臣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2—4.
〔3〕吴孟复.梅尧臣年谱〔J〕.安徽文献研究集刊,2004,(1):28—62;2006,(2):31—56.
〔4〕李之亮.关于梅尧臣交游的几个问题〔J〕.中山学刊,2001,(6):59—61.
〔5〕李一飞.梅尧臣早期事迹考〔J〕.文化遗产,2002,(2):73—81.
(作者系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副教授,历史博士)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公众号Id:xclswh999
制作:童达清
联系微信号:ltsr2718
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