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县仁里村程氏家风传承对仁里村文化的影响

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

仁里村程氏家风传承
对仁里村文化的影响

程福如

绩溪县仁里村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俗、辉煌的教育等闻名于世,集“省文化名村”“最美古村落”“省级美好乡村中心村”等多个荣誉称号于一身,安徽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台湾中天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曾十多次到村里拍摄专题报道,更让仁里村蜚声海内外。

这个偏居一隅的山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灿烂的文化成果,与程氏绵延千年的家风传承密不可分。

仁里程姓分上、下两支,均来自古新安(徽州)。古新安程氏,是东晋时期避乱南迁的中原世家大族之一。他们在避乱的同时,也将深厚的中原文化带到了迁居地,对这一带的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程药,又名程旭,字东升,是仁里程氏始迁祖,同时也是绩溪程氏始迁祖,是古新安地区载入正史第一人的程灵洗的十八世孙。程灵洗生前是南北朝时期梁、陈两朝的功臣,被陈朝封为镇西将军、上柱国,享受“开府仪同三司”待遇。死后谥“忠壮公”,配享高祖庙亭。他也深受新安百姓的敬爱,徽州一府六县对他的祭祀活动长达一千五百年之久。

程药一族世称“上祠堂”,又称“叙伦堂”。他的身上,深深地融入了中原文化的精神血脉,他以诗礼传家,为官时“兴利除害,明允果断。吏役惮之,士民往之,其善政有令人去思者不可殚述”。辞官后,慕陶元亮之风,以游历山水和诗词歌赋陶冶情操。唐光化三年(900),他来到绩溪境内的登源河畔,发现这里半城半野,宜耕宜读,遂举家从歙县篁墩迁来这里安居,取村名为“程里”(又名仁里)。定居不久,他访石镜寺,游登源洞,谒司马墓,拜越国公祠,写下诗三首,后被《绩溪县志·艺文》收录,并被排在了艺文篇的页首,他也因此成为绩溪县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位诗人。

程药之孙程惟玩,从小勤奋好学,于后唐年间出任西台御史、吏部侍郎等职。他继承祖父遗志,以诗书传家,以兴办教育为自己的使命,于清泰元年(934),在仁里村创建了一所“南窗书舍”以延师教子和留客弹琴。南窗书舍是目前安徽省最早的有记录的教育机构。同时期,他又编修了《程里程氏谱》,成为绩溪程氏修谱第一人,为绩溪程氏的迁居和繁衍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程氏一族先进的文化理念,大大促进了仁里程氏家族的文化发展。仁里村是一个典型的以程氏为主的宗族式村庄,程氏家族的文化发展与仁里村文化发展融为一体,使仁里村的文明风气渐开,短短一百多年时间,就发展成远近闻名的文化村。北宋年间,大文豪苏辙知绩溪县,对仁里村文化大为赞赏,并认为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与程药良好的家风传承密不可分,他亲自为程药作《金乡县尹东升公传》。

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程宏祖兄弟三人又从歙县槐塘迁家仁里。这一支又被称为“下祠堂”或“世忠祠”。良好的家风传承,使上、下两支七百多年来和睦相处,整个村庄民风淳朴,宁静祥和。他们每十二年都要共同举办一次大型的活动,祭祀显祖程灵洗,使仁里村的民俗得到了空前发展。清朝散文家沈复在他的《浮生六记》中,曾详细记录了仁里的花果会盛景。

南宋及明朝年间,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仁里上、下两支程氏相继制定了《家范》《庭训》《家训》《祠规》等以规范教化子孙。

元朝,程燧在村中建起了翚阳书院,成为徽州地区为数不多的最早书院之一。

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程药裔孙程辂得中进士,后出任兵科给事中,五年后因直言进谏被罢官回乡。回乡后他创办了“嘉林诗会”,还在先祖程惟玩所创南窗书舍的原址上复建了“石泉书院”,又在县城东山上创建了“怀竹书屋”。程辂常与文友们谈诗论道,教书育人,仁里村一时鸿儒往来频繁,成为徽州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程辂还编修了《程里程叙伦堂世谱》,为程氏在仁里的繁衍生活情况作了详细的记载,他所修的《世谱》,在三百年后被其后裔程敬忠收集,并在此谱的基础上进行了续修。目前人们所能见到的《程里程叙伦堂世谱》,就是程敬忠续修谱。续修谱记录了新安程氏与中原程氏的传承关系、新安程氏的发展脉络以及程药一支迁居仁里后千年发展的历史和发脉情况。程惟玩、程辂、程敬忠等的谱牒修编,使仁里程氏的千年发展历史史料得以较为完整的保存,意义十分重大。程姓也是绩溪大姓之一,因此,这些谱牒为绩溪县正史作了重要的补充。

始迁祖程药对诗词的吟咏传承,以及程辂所创诗会,对仁里甚至绩溪县诗词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清末以及民国期间,仁里村的诗词爱好者多达数十人,其中不少诗词还被收入《思诚百年》《绩溪县志》以及《绩溪古诗词集萃》中。

明清时期,仁里大批村民外出谋生,并逐渐形成了多支徽商劲旅。秉承耕读传家、商儒并举理念的仁里徽商们,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发展教育。1902年,在江苏通州经商的仁里籍富商程序东、程琇斋、程松堂、程石堂等,决定出资在家乡仁里创建一所新式学堂,并为学校取名“思诚两等小学堂”。他们聘请绩溪名儒胡晋接担任校长,并高薪聘请徽州境内的多位名儒出任教师。1904年首批学生入学,1907年毕业。思诚学堂首开徽州新式教育之先河,而且教学质量之高令人赞不绝口,一时名声大振,绩溪县不少村庄以及歙县、婺源等地的富豪之家纷纷将子弟送往该校读书。十多年里就先后培养出铁路专家程士范、新式标点第一人汪原放、出版家王子野、台湾作家哲学家翻译家程扶錞、大陆台湾两地教育家程本海等社会精英,为各行各业输送的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人才更是不计其数。

最近十多年来,仁里村文化再创辉煌。2006年,仁里被省委省政府列为首批“省级示范村”之一。2009年,87岁的程莲芳老人与另两名仁里人将民歌唱到了中央台的《欢乐中国行》。2015年,仁里又被省委省政府列为“省级美好乡村中心村”。

从仁里村的千年文化发展史,可以看出,良好家风传承是家族长兴不衰的根本保证,也是村风淳厚文明的根本基础。

附1.苏辙所作《唐金乡尹东升公传》

公讳药,一讳旭,东升其字也。为程忠壮公十八世孙。忠壮公以射蜃起义,保障新安,其勋业彪炳史册,毋庸赘言。曾祖云公,值黄巢之乱,有乃祖风,亦起兵捍卫,累著奇绩,授歙州都知兵马使、东密岩将,封金紫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祖仲节公,诞生于东密岩寨,有臂力,善骑射,佐父出征,胜算者再,以功授兵马先锋。父焕公,饬内政,不事粉华,处乡里以诚信,训子侄以义方,盖谦谦君子也。

公之先祖,累以武显,而公独弄柔翰,淹贯经史,有诗名,著述甚富。唐光化元年,时方弱冠,有司奇其才,以秀士荐举,诏授金乡县尹。莅任后兴利除害,明允果断,吏役惮之,士民往之,其善政有令人去思者不可殚述。秩满不复起,慕陶元亮之风,折为耻。解组后徜徉山水间,作诗以自适。尝过绩溪县,访石镜寺,游登源洞,谒司马墓,拜越国公祠,所至之处,题咏殆遍,族之父老犹传诵之。及经富阳桥,见山水佳胜,半城半乡,宜耕宜读,“诚足以宅吾也”,隐有留恋不忍去意。但其地未经,其名莫识,询之樵者,以“程里”对,公以与其姓为兆也,遂由歙而徙居焉。

公之为人,贵不倦勤,富不忘俭,尝阴行善事而不欲人知。娶崔氏,贤淑内助,生三子,长令范,次令翰,三令回,世居程里。至今人文之盛,甲于一邑,非公之盛德,焉能有此哉!公、氏合墓于周藤坞。

论曰:士人当读书自命时,无不以气节自励。及登仕版,而初心殆变,其显官作福作威,贪酷不仁;其衙官奴颜婢膝,作如许摇尾乞怜态。举平日所以贵于人者,无不以身试,此心尚可问哉!倏然自远,视簪组为敝屣,隐后惟以积善贻后人,宜保世滋大也。孰谓显官之复无替人哉?

附2.程药诗三首

游石镜

天上何年悬玉镜,山中千古一团团。光涵万里尘埃净,彩落九天风露寒。

当日有心照黄犬,长年无意对青鸾。朱颜绿鬓同游此,莫作寻常一样看。

迁居

挂幕群峰古富阳,移居程里兴偏长。仰思祖墓蒸尝缺,遥望松楸奠一觞。

谒越国公祠

越国崇祠紫翠间,长松修竹锁溪山。贞碑勒记传今古,野渡横桥任往还。

排闼群峰青历历,绕城流水碧潺潺。当年香火存忠烈,箫鼓春秋乐圣颜。

(作者系绩溪县血防站退休职工,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研究宣城历史,弘扬宣城文化

(0)

相关推荐

  • 【徽州古道46】绩溪翚岭古道(下):相传“徽”字源于此地

    追寻徽州古道最后的记忆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题记 古徽州出境官道素有"九龙出海"之称,徽州府城至泾县的官道为"九龙"之一,是古人前往长江沿线 ...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二批) 安徽省—-— 宣城市绩溪县瀛洲镇仁里村

    能够安静地连着坐下来写自己想记录的琐事,在俺的心里私下感谢一下老伴这几天的外出.小孙子不在身边.父母.公婆身体尚安康.姥姥一切还正常.呵呵,过两天俺的日子就又回到螺旋式了. 进入正题: 距离绩溪的养老 ...

  • 绩溪十大名山的传说故事

    "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倚庄园". 绩溪山多,名气也不小.比如域内的"徽(翚)岭",就是"徽州"名称的由来之一. 明朝万历<绩溪县志 ...

  • 【永州古村落】祁阳柏家村:家风传承的风光延续

    祁阳柏家大院:家风传承的风光延续 陈瑜 柏家,不仅在祁阳潘市有,零陵.宁远也有柏家,但有一个共同点,柏家人才辈出.出于永州古家族.古文化的探究,深入祁阳潘市镇的柏家村. (一)感受古村 靠近古村,前面 ...

  • 瘦石 || 曲江巷里村:积善累仁家声远

    曲江毗邻赣江,境内水系纵横,物产丰饶,自古便是人文荟萃之地.这里的海慧寺(龙山书院).寺前洪州窑遗址.郭桥蹠口城遗址更是丰城历史上的文化坐标,被载入史册.位于蹠口城不远处的巷里村,也因为悠久的历史灿烂 ...

  • 黄山行政区划当代史,黄山原为太平县,绩溪县遗憾分离

    本文旨在分享黄山市地区当代(指1949年建国之后)的行政区划变革,古代行政区划史已有更新,另文详述.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关注笔者,查询过往已发布的图文. 黄山市的地级行政建制源于隋开皇九年(589年) ...

  • 咱们村助残日主题‖窗外风雨梦里诗/宋磊

    ​责任编辑亚静 窗外风雨梦里诗 文/宋磊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从身边溜走,让人有还没来得及准备就过去了的惆怅.诗仙太白说"朝如青丝暮成雪,"虽没有那么夸张,但望着窗外绿植凋零,北风呼 ...

  • 沈小平:青史留名与家风传承

    前情 第7集 新掘地见母:庄公的地道 青史留名与家风传承 沈小平 俚语有无毒不丈夫之说,鲁迅先生有无情未必真豪杰之言,那有着一世纵横捭阖的伟业和一段"囚母"又母子相认的佳话.成就了 ...

  • 周少波 | 百年家风传承人

       三岔堡最北头的王家书房巷,有一位最受乡亲们尊敬的王家四叔,三岔村老一辈人称他为"书房老四",这位四叔,做人低调,喜欢读书,一生非常注重传承家风家教.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最 ...

  • 走进游埠镇里郎村:著名摄影家郎静山是里郎村人

    走进游埠镇里郎村:著名摄影家郎静山是里郎村人 里郎村位于兰溪市游埠镇政府驻地东北2500米.村民委员会驻地里郎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地处三江平原,区域面积1.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14亩.下辖里郎. ...

  • 长顺县新寨乡-2021年3月猛坑村杜鹃花山

    长顺县新寨乡-2021年3月猛坑村杜鹃花山 贵阳张老者,游览日期:2021年3月25日 杜鹃花山,位于新寨乡猛坑村的公路旁,路对面有一个很大的无人管理的停车场.杜鹃花山,也是一处自生自灭的无人管理的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