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在肥城》6.旧痕遗迹话桑田
原创作者:程兆奎
6.旧痕遗迹话桑田
“范蠡归湖处”石碑
范蠡初来齐国,曾化名为鸱夷子皮。所以一些文献称陶山和山前湖面为鸱夷山、鸱夷湖。在今天名叫“西湖西”的村旁,曾有一块清顺治年间所立“范蠡归湖处”石碑,碑高约两米,保存完整,表面虽然残破,“范蠡归湖处”五个大字仍可清楚辨认。现移至范蠡祠院内保管。这说明“西湖西”是当年范蠡来到此地,弃船登岸上山的地点。自古,这一带就流传着“张良归山进了湖(微山湖),范蠡归湖上了山(陶山)”的说法。
山前遗留水面
范蠡在越国制定强国政策时,很重视水产养殖。来到陶山,利用山前河湾湖面,发展水产业是很自然的。在《养鱼经》中有这样几句话:“朱公居陶。齐威王聘朱公,问之:闻公在湖为渔父,在齐为鸱夷子皮…… 有之?答曰:有之。问:公生足千万,家累亿金,何术乎?朱公答曰:夫治生之法有五,水畜第一。水畜,所谓鱼池也。”这说明这部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养鱼专著,是范蠡在陶山前长期从事水产养殖经验的总结。书中还称:“以六亩为池,池中作九洲。”今天,六亩水池早无痕迹,大多水面也已变为良田,只有湖屯镇和当地大湖、中湖、东湖、西湖、衡鱼等地名、村名,说明此地古代是水面养鱼的历史。
明代著名文学家,出生于平阴县东阿鎮,被民间尊称为于阁老的于慎行(1545—1607年),官至太子少保、东阁大学士。在所著《岱畎(quan)图经记》中写道:“陶山多洞穴,下有池水,谓是种鱼之陂。陶朱公浮海至齐,止此居之。其野皆沃民也。”在陶山的遗留石刻中,还有于阁老一首《陶山怀古诗》,其中有“越相何年隐,齐山旧有名。临池怀往迹,颇识钓鱼情”的句子。唐仲冕在《咏陶公墓》一诗中,也有“养鱼池沼依稀在,欲倚(陶)朱公学富夸”之句。由此可见,明清时期,湖屯一带还保留着比较明显的沼泽鱼塘痕迹。
捕魚图
陶山畜牧图
陶朱公利用山坡地发展畜牧饲养。在《水经注》卷六,注文引《孔丛》中载:“猗顿,鲁之穷士也。耕则常饥,桑之常寒,闻陶朱公富,往而学术焉。朱公告之:子欲速富,当畜五牝。于是乃适西河,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十年间,其滋息不可计。赀拟王公,驰名天下。”这里是说:鲁国有个穷人叫猗顿,种地吃不饱,养蚕穿不暖,来陶山向陶朱公问致富门路。范蠡告诉他,想快富当发展畜牧。并送给他母畜和本钱,详细介绍了饲养经验。后来,猗顿在西河这个地方,大畜牛羊,十年时间取得丰厚的利息,富比王侯,成了名人。这个故事说明,当时陶朱公在陶山的畜牧饲养已成规模,且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在这里,他还慷慨地把致富经验,无私地传授给猗顿。今天陶山的牧羊洞、乳羊坪,以及牛山、卧牛峡和马庄、马坊等村地名,与陶朱公发展畜牧饲养,都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陶朱公在陶山前的产业,肯定不是单一的,还可能建立了产供销一体的各种作坊、屠宰场、店铺。自古这里就流传着“四外来经商,此处无饥荒”之说。至今,当地保留着不少与经商做买卖有关的村名如:千家店、王瓜店、张店、旅店、小店、兴隆庄、钱庄、车庄、山阳铺、毛家铺、衡鱼铺、十里铺、西铺、纸坊、郭家油坊等。这些也说明,范蠡生活的时期这里应是一派商贾云集的兴旺景象。
与商有关的村名
山前有个范庄,庄内范姓人都认为自己是范蠡后裔,他们深为先祖范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显赫人物而自豪,并为弘扬先贤道德风范做着自己的努力。历代地方官员和其后裔,每逢节日,都来范蠡祠、范蠡墓祭奠先灵,以表示仰慕敬重之心。两千多年来,到陶山凭吊、拜谒的达官贵人、文人学士,以及旅游、寻古、探幽者络绎不绝,多有咏诗、祭文等,散见于史籍文献及地方志书。
中央电视台采访范蠡后裔
唐咸通进士,诗人汪遵有首《咏范蠡》:
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
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
刘正成 原中国书协副秘书长、《中国书法》主编
《范蠡在肥城》:
琴心洗砚公众平台,旨在弘扬国学,传播经典,营造古雅幽香、诗意盎然的文化氛围,非常期待您的加入!
社长:竹园听韵jxk_99999
副社长:雷现明lxm13655481571
主编:花非花zxs12130
投稿须知:
1.作品必须是首发原创,拒绝一稿多投。原创需三百字以上。附上作者简介和照片,照片最好是生活照。
2.作品形式不拘一格,中华诗词,古典韵文,现代散文、小说、诗歌等,均可。
3.作品必须遵循中国法律法规,不许有反动言论,不许有粗语脏话,不许有黄色类的情节。
4.投稿方式:邮箱qyy1215@163.com或者群内直接艾特花非花或者雷现明投稿。所有作品文责自负,概与平台无关!
5.琴心洗砚愿意在新的一年里与大家共同努力,给予作者更广阔的推广空间,给予读者更美悦的享受!
琴心洗砚微信平台
2018.9.21
博客地址:
琴心洗砚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6722075865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