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风文澜】母亲节感怀/ 郭旭

母亲节感怀

郭旭

母亲节这几天,网上群里的朋友们不断发诗歌、写文章怀念母亲,歌颂母亲,让我内心感动,昨天给母亲打电话提前祝福,女儿告诉我,她姑姑怕明天人多拥挤,已经定好了庆祝午宴,一家人要出发去饭店,我也就再没打扰。今天上班前,妻子一再嘱咐“记着给咱妈打电话祝福母亲节快乐”,我连连应承着出了门。

母亲节,尽管是西方人的节日,但给母亲送一份祝福,在心底感怀一下母亲为儿女所受的苦和累,也是一个极有意义的节庆。我的母亲是一位平凡的母亲,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因为她在我的心中地位太崇高了,所以一直以来都不敢动笔,怕把母亲写不好。母亲已经七十六岁了,看着母亲一天天华发变白,皱纹渐深,有许多事情是我不愿想的,也不敢想的,想起来心里就泪的不行,所以更不敢写。今天就趁着节日的喜庆与冲动鼓起勇气,给母亲写一段话,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吧。

我的母亲出生在一个家境贫寒的大家庭里,外公弟兄三个,家大人多,常年为吃饭穿衣发愁。我外婆年轻时身体受了寒,落下了咳嗽气喘的顽疾,一家人的缝缝补补,洗洗浆浆往往力不从心,母亲从小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小小的她就开始学习针线女工,帮助外婆料理一家人的吃穿。每年忙罢乡下人都会开始拆洗、缝补被褥、棉衣安排一家人的鞋帽穿戴,这时母亲就急得直哭,生怕落到人后,就会加班加点,紧着赶着。幼年清贫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母亲勤劳刻苦、自强自立、不甘人后的性格特点.

母亲和父亲结婚后,我们家是个受旧传统影响较深的大家庭,好强的母亲循规蹈矩,勤勤恳恳,恪守家规,但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啥地方做得不好,受长辈责难。

六八年我们这个大家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只得分家另过,自谋出路。记得那天早晨我醒来后,看到母亲坐在炕沿上掉眼泪,我也不知发生了啥事情,母亲断断续续地说“和你爷分家了,一家四口就只有房子里这点家当"。我这才注意到房子里的一个凳子上放着小半袋粮食,柜盖上放了一个面罐,还有两只土碗两双筷子,我一直吃饭用的那只豆绿色小搪瓷碗,一个小铁勺子还在。那时父亲也因国家政策调整由公办教师回本村转为民办教师(每天生产队记十分工(十分工为一个劳动日,当时我们队每个劳动日也就二、三毛钱),公社每月补助三块钱),天灾人祸,内外交困,我们一家过上了一段极其艰难的生活。母亲每天忙忙活活的,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抽空就是经布、织布,晚上纺线到深夜,有时我一觉醒来她还在吱吱嘤嘤的摇动着纺车,清早起来,我的头上落满丝丝棉毛(方言音母),父亲则每晚加班编席到深夜,每个星期编一个席,然后赶集上会,沿村叫卖,换回一点粮食,卖得几块使费,艰难度日。

我在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候班上好多同学的小字本、算数本、大字本都是从代销店里买的,而我常年用的都是父亲用白纸自己订的作业本,从同学本上撕一张垫到底下作为影格,三年级时,代销店里卖周记本,封面上用红色套印着《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打虎上山剧照,有几个同学买来也不用,让老师写上名字,每天就显摆在桌面上,我心里羡慕极了,觉得拥有那么一个周记本那无疑是最光芒的荣耀,就回家向母亲要钱,母亲拿不出来(一毛三分钱那时算我们家一笔不菲的开资),我就哭着闹着不到学校去,僵持了一大会,母亲也哭了,出了门不知向谁借了一毛五分钱,“给,你也甭哭了,给你买去“,看到母亲伤心难过的样子,虽然我还在哭,但心里已经感到十分后悔,结果还是拿着钱走了。这件事对我刺激很深,我每想起这件事的时候,就心里酸酸的想掉泪,深刻地能理解母亲当时的痛苦和无奈,从那以后我就再没那么任性过。

就这样在父母的辛勤操持下,我们家的日子慢慢好转了,虽然依旧艰难,但母亲却没有让我们姊妹三个挨过一顿饿,受过一回冻,总是把我们的生活安排的有滋有味、温馨幸福,即使再黑的面也要精心做出不同的味道,再旧的衣服也能穿出不一样的感觉,每年刚入冬,我们都能穿上母亲缝制的厚厚的棉袄和棉鞋,长让那些害冷的同伴们羡慕不已。我上初中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了,每星期要回家背馍,母亲总会先天晚上加班烙好锅盔,整整齐齐的码在案上。我带到学校的锅盔和别人的大不一样,不惟面白味道正,火色、软硬、连形状都胜人一筹,让我食欲特别好,把我外公高兴的逢人便夸“甭看喔娃瘦,一天吃了六、七片锅盔”。六、七年背馍求学生涯,尽管母亲劳心受累,我却名落孙山深负厚望,母亲伤感地说“我烙的锅盔能从家里摆到武功县去”(我上高中是在武功老县城武功镇上的),这可能是好强的母亲一生中最大的心理打击吧,这是我对母亲最大的亏欠。

八十年代初,我家和我叔父买了一台中型磨面机,那时父亲在学校上班,我还在高中补习,母亲和叔父两个人,一天到晚苦心经营,每月七八万斤的加工量,母亲出了多少力,流了多少汗,没有磅秤,一两百斤重的粮食用杆秤称,母亲一下子就抬在了肩上,一百多斤的面筒子,母亲也能从坑子里抬上来,每晌从地里干完活匆匆回家,家门口总有等候的乡亲,进门第一件事就是先开机子开始工作,然后再抽空洗脸给自己简单的弄点饭吃,经常一忙就是晚上十一、二点。早晨四、五点钟就有人敲门,母亲就会迅速的穿好衣服,热情地招呼每一位乡邻,让他们满意而归。一生没进过学校门的母亲学会了记账,学会了十个阿拉伯数字,和小数点的使用,能用她原始的方法清楚地记录来往账目,和叔父几年合作,始终做到了记忆清楚,钱帐相符,从未发生过失误,这不惟是母亲聪明能干,更是母亲诚实、大度、无私品德的反映。

我结婚后有了孩子,母亲又是帮助我们带孩子,几个孩子她都爱的和宝贝一样,有啥好吃的好喝的她总会留给孩子们,用她无私的爱温暖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三个孩子对爷爷奶奶的感情很深,从外边回家后总要先和奶奶睡一晚,从不让别人说爷爷奶奶的不是。孩子们上学了,她总是明里暗里给孩子们钱,生怕委屈了孩子,总爱叮咛这几句话“没钱了就问家里要,可不敢拿别人的”。两年前,小女儿到上海上班,她还硬塞i给女儿一千块钱,把女儿送到机场,叮嘱女儿穷家富路多当心。我儿子上初中后,他们两个老人一直在咸阳陪读,管吃管喝,掏钱供养,从没问我要过一分钱,儿子上高中后晚上十一二点才睡觉,他们不敢看电视,不敢高声说话,生怕影响了他的学习,大清早儿子还没起床,母亲已经为他准备好了早餐,一日三餐精心料理,一直到把他送进大学为止。每听到孩子们谁要回来,提前几天就割肉买菜,买回一大堆水果,根据个人饮食习惯做好吃的喝的,难怪女儿总是抱怨“回家几天,又胖了几斤”。

去年我和妻子回咸阳小住,母亲取出一个包袱,里边是她闲时给我三个孩子还有我两个妹妹的孩子每人做了一套乾县传统的猫娃鞋和棉衣棉裤,一针一线认真细密,活灵活现。看到这些东西,我和妻子尽管高兴,但心里却有种想哭的感觉,母亲在用她独特的方式传递着对后辈子孙的爱心爱意。我小女儿从上海回老家看望他们,母亲把女儿叫到跟前,指着两个大木箱交待女儿,“这里边放着我和你爷的老衣穿戴和孝布,要是我和你爷不在了,你爸你妈那时就忙了,你就把这些东西往出取,都在这里了‘’。原来母亲和父亲又到大市场把自己百年以后的孝布都买好了,说的女儿难过掉泪,她也心里不自在。

二零一三年国庆节刚过,下午突然女儿打来电话,说是母亲突发脑溢血住院了,我只问了一句“人清醒不?”女儿哭着说“昏迷着”,我一下子就懵了,急急忙忙揣上银行卡,抓了件衣服就和妻子赶往汉中高客站,坐上了发往咸阳的最后一趟班车,一路上妻子看我一声不吭,不时的安慰我,我努力的压抑心中的酸痛和焦虑,强忍着没让眼里打旋的泪水流了出来,我知道我一旦流泪,那整个感情防线就会崩溃。一路上四个多小时,我没有说一句话,没有看一眼手机,没有打一个电话,我担心接收电话短信可能传递的坏消息。当我一路小跑的进了病房,母亲已经清醒了许多,看到胳膊上扎着吊瓶,鼻孔插着氧气,身上连接着监视仪器的母亲一脸的憔悴疲惫,女儿头伏在床边哭泣,妹妹站在床前垂泪,我的眼泪这才唰唰地往下淌。母亲住院十多天,我和妻子服侍了一个多星期,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给母亲做这么多事情,虽然在医院又热又累,但苍天有眼能让我照顾母亲的病体,有机会报答她的大恩大德,这使我心里感到很大的安慰,我的良心也稍微平静了一些。

这些年来我和妻子常年在外,很少回家看父母,更不用说在他们跟前尽孝,照顾生活起居了,每次给他们打电话她总是说“啥都好着呢“,嘱咐我们把自己管好,不要操心他们。现在我的孩子也都大了,经常给爷爷奶奶买这买那,电话、视频不时关心问候,让爷爷奶奶开心高兴,这样隔代的互动交流,让父母特别安慰和高兴,也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让孩子也树立了爱老敬老、感恩反哺的品德情操,我们夫妻在外也觉得心里舒畅,放心了许多。

母亲为人忠厚善良,勤劳贤惠,性格坚强自信,做事认真踏实,有始有终,对父母,对公婆,对长辈恪尽孝道,对子女、晚辈关怀备至,宽严相济,错必严责,教育出的孩子一个个都勤快懂事,文明礼貌,赢得了街坊四邻、亲戚朋友的赞扬和尊重。经常有同事问我:“你们两口子多年在外,你们几个孩子都教育的那么懂事,有啥秘密?” 我笑笑告诉他们:‘’我有一对好父母,他们不光用爱心来关怀孩子,更重要的是用行为来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母亲现今已经七十六岁了,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但她还坚强的承担着一个母亲、奶奶的重任,为我们操心受累做着贡献,让我们在外的无后顾之忧,在身边的享天伦之乐。我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感谢父母为我们付出的毕生心血,我要诚挚地对母亲说一句:”妈,我爱您,儿子、媳妇、孙子们祝你节日快乐。今年国庆西成高铁正式通车,到时候把您二老接到汉中,让儿子、媳妇好好孝敬你们,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祝愿二老幸福安康,长命百岁。

再祝母亲节日快乐!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白身布衣郭旭,乾县西阳坊人氏。好读书不求甚解,心态平和,不求闻达,不厌世亦不媚俗,虽年过五十而率真之气尤盛。常以”非因果报方行善,不为功名亦读书“自勉,存平常心忆过往事,述普通人,发真情性,古无忧氏之民欤。


主       编  :张    彦

执行主编 :槐自强     巨石

执行主编 :郭   旭      韩晓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


(0)

相关推荐

  • 【郭子旭】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 福清市实验小学六年十班 郭子旭 指导老师:俞爱娟 那天,我和爸爸吵架了,心中一酸,便躲进房间生起了闷气,老天仿佛也知道了我的心情,窗外开始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 没过多久,奶奶在门口叫我下楼吃 ...

  • “芙蓉杯”首届全国文学原创大赛入围作品-

    我的大脚奶奶 文/蒋志红 因为一场重感冒,我情绪低落,躺在床上昏昏欲睡,没有半点食欲,嘴里满是苦涩. 儿子劝我上医院看看,可是,我天生不喜欢带药味的东西,更惧怕那长长的针头无情地扎进我的血管,冰冷的药 ...

  • 他不爱她,他们的结合缘于母亲——爱的悲歌/平淡

      海和香结婚二十多年,从来都没有正眼瞧过她一眼.    他不爱她.   他们的结合缘于海的母亲. 1       海六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了,三个姐姐和海都是在母亲一个人的慈爱里长大的.因为是独子 ...

  • 一个被家人舍弃的小女孩

    文:蒋雪花 图:来自网络 这个小女孩刚生下来,就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娘没看一眼,爹执意要送人.没吃过娘的一滴奶,更没有穿上生母家的一件衣服.犹如沦落在天空中的一颗孤星,好凄冷. 一个孩子被送人,不能肯 ...

  • 【渭风文澜】慈母出院有感(外一首)/ 郭旭

    慈母出院有感 作者 / 郭旭 喜闻慈母今出院, 倾间涕泪湿衣衫. 七十六岁风中烛, 二十五日浪里船. 妙手回春医术精, 乌鸦反哺孝意显. 扶杖微笑回家去, 康乐幸福享天年. 注:七十六岁慈母因脑梗重病 ...

  • 【渭风文澜】母亲患病有感 / 郭旭

    母亲患病有感 郭旭 九月三十日午后,母亲突患脑梗重症,妹妹.儿子旋送陕中附院救治,我于十八时许接妹妹紧急电话,急同妻子从西阳坊老家返回. 今年来母亲身体欠佳,五六月间,曾住院旬日,此番发病,连同一三年 ...

  • 【渭风文澜】乾陵牡丹园(组诗)/ 郭旭

    【渭风文澜】乾陵牡丹园(组诗)/ 郭旭

  • 【渭风文澜】父亲的自行车 / 郭旭

    父亲的自行车 作者 / 郭旭 父亲是一个生活俭朴的人,一生烟不抽酒不喝,更不用说胡吃海喝.耍钱赌博的不良习惯了,后来因为身体不好经常吃药,以至于连清淡的茶水也不喝了.没有个人的生活爱好,每每让我们做晚 ...

  • 【渭风文澜】回家过年/ 郭旭

    <回家过年> 作者 / 郭旭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国人的口头禅,可见过年与钱多钱少关系不大,其实过年已经成了亲人团聚的一个由头,平时单位不给假,孩子要上学,老婆舍 ...

  • 【渭风文澜】汉中的雪 / 郭旭

    <汉中的雪> 作者 / 郭旭 汉中今冬也下了三场雪,第一场下的小,只看见天上飘了一气子雪花,街道上只是湿漉漉的,全然没了雪的踪迹.过后看了新闻才知道这点雪本与汉中无缘,还是动用了科技手段, ...

  • 【渭风文澜】戏窝子/ 郭旭

    <戏窝子> 作者 / 郭旭 我们西阳坊村曾经是乾县最大的自然村,解放前就有一个小剧团,农闲时节都会在四郎爷庙对面的戏台上唱戏,奉神娱人,享受农家生活的快乐. 曾聘请过好几个秦腔名老艺人做导 ...

  • 【渭风文澜】雯雯姐 (散文)/ 周海峰

     雯雯姐 周海峰 我6岁那年,家门中的雯雯姐坐着一辆牛车出嫁了.牛车一路颠簸,雯雯姐一路哭泣.从娘屋长到18岁,倏然离家,要和一个素昧平生的男人结婚,再去遥远的新疆生活,就像昭君出塞,直哭得泪水涟涟. ...

  • 【渭风文澜】拉煤记 / 周海峰

    拉煤记 周海峰 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秋末,村上的食堂解散了,生产队分得的粮食少,煮饭的柴禾短缺,于是父亲决定,我们一人拉一辆架子车去平遥河拉煤.平遥河距我们村150里地,同行者三人,父亲与我,还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