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御妻”81人,每天都要临幸9个美女,这样的皇帝还有乐趣?
在绝大多数封建王朝中,皇帝临幸某个嫔妃,完全看他个人的喜好。倘若皇帝对某女兴致缺缺,没准这女人就得被冷落一辈子。
然而,在唐朝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只要是有名号的嫔妃,皇帝必须“雨露均沾”。每天临幸哪些嫔妃,皇帝需按照“日程表”的安排,每个月八十一名嫔妃必须临幸一遍,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当然,这是“正常情况”,唐朝也有不少专宠某女子的皇帝,如李隆基等。
唐朝女性的待遇远优于其他王朝,唐朝的女人若觉得婚后生活不如意,可以主动提交离婚申请,将自己的诉求上报到官府。在穿衣打扮上,她们也不会受到拘束,想穿得开放便穿得开放,想女扮男装就女扮男装,毕竟当时还没有“程朱理学”,且礼教松弛,女性的行为很少受到限制。
民女尚能享受到自由的生存空间,宫里的女人也颇为自由。例如,在唐中宗统治时期,嫔妃若不想住在深宫中,可以向皇帝申请在宫外修建别院居住,皇宫还会按时配发“零用钱”,住在别院虽然没有宫女照料饮食起居,但仆人婢女一应俱全,同样不缺人伺候。在当时,有不少嫔妃住在宫外,不必每天伺候皇帝。
想必去过故宫的朋友都会为紫禁城的规模所震撼,但若唐朝的大明宫留存至今,估计紫禁城要逊色不少。从占地面积来看,大明宫比紫禁城大了三倍。占地面积大,住在里面的人自然不少,其他朝代的宫闱素有“后宫佳丽三千”的说法,唐朝后宫女子的数量数倍于此。为了管理后宫中这一万多号人,唐朝皇帝绞尽脑汁,最终想出了“品级制”。
所谓“品级制”,便是按照管理外廷的法子管理后宫。皇后与皇帝对等,所以并不划入品级,皇后以下的嫔妃则依次被划入一到八品,其中六品以上的是有名号的嫔妃,六品以下的是负责管理宫女的女官。品级不一样,享受到的待遇自然天差地别。
一品夫人,也就是贵妃、德妃、淑妃、贤妃,享受到的待遇和宰相差不多,她们的身边有数量众多的女官、宫女、杂役、内侍。一品夫人身边的人林林总总加起来,远比宰相府中的人多。
与外廷类似,后宫中还设立了六大机构,专门为后妃们服务,其中包括负责后宫簿籍的掖庭局、负责处理疾病及死亡的奚宫局、负责照明系统的内仆局、负责秘书工作的宫闱局、负责“小金库”的内宫局以及管理太监的内侍省。这些部门保障了后妃们的日常生活,将她们养得白白胖胖,让她们能够专心侍奉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唐朝的后宫侍寝制度与其他朝代有根本上的不同,颇有“人性化”的味道。考虑到“雨露均沾”,后妃们都有权定期蒙受皇帝的恩泽,人人有份。根据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唐代宫闱制订了一套“时间表”。
前半个月月亮由缺至圆,后半个月月亮由圆转缺,因此皇帝每个月临幸后妃的顺序也要按照“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的原则来进行。前半个月,皇帝依次临幸地位由低到高的后妃,后半个月再调转过来。
在所有后妃中,皇后是最幸福的,她每个月可以在十五、十六这两天“独享”皇帝。在二十二至三十的这九天中,皇帝需要临幸地位较低的“御妻”,按照当时的宫闱制度来看,“御妻”的数量是八十一人。也就是说,在这九天时间里,皇帝每天都要临幸九个美女。
正所谓最难消受美人恩,这句话放在唐朝皇帝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临幸美人原本是一件幸事,但每天临幸九人未免有些让人吃不消。可怜的唐朝皇帝们,在每个月的下旬,白天要操劳政务,晚上还要满足九名美女,这样的日子要持续九天。
想来,这种痛苦普通人根本体会不到。不过,对于嫔妃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试想,在其他朝代,皇帝临幸后妃,全凭自己的喜好,若是不得宠的女人,这辈子就得在冷宫中陪伴青灯古佛,凄惨至极。
在这种“轮岗制”面前,皇帝没有一丁点选择权,反倒是每个后妃,都有机会领受君恩。至于皇帝本人是否吃尽苦头,就不是我们能知晓的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唐朝时期的宫闱制度反倒是最贴近“男女平等”的了。
但即便是这样,唐朝的后宫争宠也是残酷之至。
修史书《新唐书》《旧唐书》都设有后妃传,传中列有皇后26 人、妃嫔10 人,还有见于史书的女子约60 人。后妃们虽然生活优裕但却争宠、争位,往往命运不佳。见于史书的唐代36 个后妃,有15 个结局凄惨:
九个死于政敌毒手;
两个死于争宠;
两个失踪;
一个自杀;
一个获罪而死。
宫中既然是后妃们享乐的天堂,后宫成千上万的女子自然希望登上后妃宝座,有得意的,自然就有失意的,妒嫉、孤独、忧愁、烦恼,命运莫测,惴惴不安,惶惶终日,坐在高座上的后妃们被这种种情绪所围扰,她们能安享天年?
参考资料:
【《新唐书后妃传》、《旧唐书后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