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 办酒坐席有“讲究”——李山语
黄梅:办酒坐席有“讲究”
李山语
黄梅人称宴请宾客叫“办酒;”,这是个系统工程,筵席有档次,酒桌有主次,席位有尊卑,宴饮有顺序,仪礼很复杂。
一 类别
旧时,乡下酒席大致分三类:黄花酒、香菌酒、海参酒。这三类酒席各有多少个菜?都是一些什么菜,各地都有不同,一般来说,正菜:黄花酒是八碗,香菌酒10碗,下饭菜在外。具体是:(包括出菜顺序)黄花酒有:黄花、木耳、猪肚、芋圆、酱干、捶肉、泡蛋、肉。香菌酒有:香菇肉、木耳、猪肚、银鱼、芋圆(芋头丸子)、黄花、捶肉(捶,黄梅读qu)、泡蛋、猪肝、红烧肉(压台)。末碗肉叫压台菜,表示正菜结束,一般不吃,留给后厨的;鱼只作下饭菜出。有的前面还有冷盘,4到8个不等。
三类酒席中,海参酒最高档次,香菌酒一般,乡下人做喜事多数是办香菌酒;黄花酒最差,只有穷苦人家做喜事没有办法才办,有的人为了撑脸面,也办香菌酒,没有的菜用别的菜当,如:木耳用海带代替,猪肚用猪肠当,用线粉代替银鱼。海参酒是旧时最高档次的酒筵,菜肴中有海参,十分昂贵,就是现在也是这样,客人在吃酒宴的过程中要洗好几次手脸,一般人家不要说办,就是见到的人也为数不多。现在不一样,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上席面。也没有具体规定,各地有各地的习惯。
2 席位
所谓席位,就是酒宴上表示尊贵的座位。酒宴上的席位安排是一个十分慎重的问题,常常因为席位安排不当,亲戚之间闹矛盾,弄得视同路人;主家也常常因为关系错综复杂,席位不好处理,要多费几多口舌,甚至陪人小心。举个例说,经历丧夫改嫁女人的孙儿孙女婚嫁酒筵席位就很难安排,扯皮的也相当多,比如,与前夫生的女儿的儿子结婚,前夫那边没有儿子,侄子来了,你说正饭的首席是前夫的侄子坐合理?还是后夫的儿子坐合理?前夫侄子坐的理由是:他与结婚者的血缘关系近。后夫的儿子坐的道理是:母亲还在,如果不让他坐,家婆将被置于什么位置呢?于是,便有人出了这样的主意:在两间屋子开席,设两个首席,但这个办法也还是行不通的,因为还是有个主次之分,而黄梅人又最在乎公开场合下的主次亲疏之分,没办法,只得做工作,说好话。因此,具有这种情况的人家,做喜事之前的很早时间就开始着急。
黄梅酒宴上的席位是这样规定的:不论桌数多少,只在主桌设席。主桌只有一张或二张,(视具体情况而定),都设在主家的堂屋里,席位一般只设4个。大致分龙口席、朝席和丁字席三种,具体规定是:先定一个基准:以进堂屋大门,面向中堂方向,确定左右前后。
(1) 龙口席
单桌席位安排:酒桌(方形)摆在祖宗牌位下面的正中位置,桌缝向大门,右上为首席,右下为三席;左上为二席,左下为四席;上、下方各坐3人,分别称为上八位和下八位。
多桌席位安排:祖宗牌位下,并排摆列的两张酒桌为主桌,称为对面开席,桌缝仍向大门,首席和三席在右边桌子上,二席和四席在左边的桌子上,具体位置与单桌一样。上八位和下八位各6人。上八位是仅次于席位的座位,下八位多为自家人斟酒端菜的陪客。
(2) 朝席
单桌席位安排:桌缝横向(与条几平行),席位在上下两方,上右为首席,上左为二席,下右为三席,下左为四席,左右两方为陪客座位。多桌席位安排:中堂下并排的两张酒桌为主桌,4个席位都在主桌的上方,从右往左依次是:3席、首席、2席、4席,即3席和首席在右桌上,2席和4席在左桌上。
上图分别为单桌朝席的席位位置和多桌朝席的席位位置。
(3) 丁字席
3张主桌,摆成丁字形,(桌缝朝向与朝席相同),设6个席位。第一桌设在中堂下面,右上为首席,左上为2席,另两桌并排摆设在堂屋中间,从右往左依次为:5席、3席(右桌)、4席、6席(左桌)。具体位置见下页图。丁字席是朝席的发展。
城镇的筵宴设在酒店,主桌上摆有一盘鲜花,以此区分主次。时下筵宴多用圆桌,其席位设置是:首席居正中,其右边分别为2席和4席,左边分别为3席和5席。具体见下图。
上图分别为丁字席的席位位置和圆桌的席位位置。 上面所说的是农村竖式堂屋的设席方法,现在,农村横厅式堂屋很多,桌子横排两列,主桌为一桌,进门右上角的酒桌便是,(中堂下面),按龙口席还是按朝席根据地方惯例。街上人在宾馆酒楼,主桌有的设在大厅,(多在主席台的位置),有的在小厅,席位设置不变。黄梅人用餐的座儿,不只是在酒宴时才讲究,平时家里来客也同样讲究,特别是至尊至长者,如家公、舅爷、单位领导之类,绝对不会马虎。象乡下春节时拜年,一群人同桌吃饭,虽然不象酒宴那样郑重,但各人坐哪里心里都有数,绝对不会乱坐。在酒席上吃饭,应该说坐哪儿都是吃,菜也不少一个,为什么黄梅人都十分在乎呢?原因是席位决定了以谁为尊的问题,有这么一件事:上乡有户人家男人惧内,每年春节接客都是家公(女主人的父亲)坐首席,母舅(男主人母亲的兄弟)当陪客,这有违常理,天上雷公大,地下母舅大,娘舅在黄梅人家庭意识中是至尊者。当然,家公第一次来女儿家坐首席是应该的,如果每一次都这样,那就是对娘舅最大的不敬,因此,母舅家里人非常气愤,但因自家姑奶与外甥媳妇关系不大好,只好屈尊,姑奶一死,两家亲戚就断了。酒席设主桌和席位,除了对主宾的尊重外,还有一点实际意义,因为人多,碰碰撞撞是难免的,但席位的地方,相对来说,都要宽松、安静、舒适一些,说明尊敬是有具体行为的。
作者:李山语,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黄梅大河退休教师,黄梅民俗研究学着,著有《黄梅习俗漫谈》等书。
淘金者《黄梅习俗漫谈》序言
陈章华
民俗,是一个地方最晶亮的文化符号,也是本土文化的核心标识。民俗文化传承得如何,直接反映当地的文明程度。但是,将其传承并发扬下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这需要一批有独特眼光和个性感悟的文人,去不断发掘、筛选、记录、描摹、整理。还需要他们不为名利所惑,甘守清苦与寂寞,长期支撑和坚守。二者缺一,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就会只是一个口号。所幸,黄梅有不少这样的文人。
民俗作家李山语就是一个代表。记得五年前的一天,李老师突然告诉我,他准备对黄梅民俗进行系统梳理,然后出个集子。我听了之后有些疑惑:故事、小说写得好好的老汉,怎么突然转型去烧民俗这口冷锅?因为近年来,他先后在《古今故事报》《中国故事》《黄冈日报》《鄂东晚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几十万字作品,而且长篇小说《无花果》也刚拿到了省首届网络小说大赛三等奖,在正处于文学创作爆发期的时候突然转向,不是得不偿失吗?他听了我的意见后很淡然地说:“到了我这把年纪,搞文学是强弩之末,成不了大气候,不如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给后人留一点有用的东西,我们这一代人如若不把这些即将消逝的物与事记录下来,传承下去,恐怕将来就要失传了。”
李老师的话让我由衷感佩,感佩之余便释然了。因为李老师向来就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为人做事从来不按常规出牌,只要认准了无人能拉他回头,此其一。其二,他以60多年丰富的生活积累,来收集整理黄梅习俗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况且很早以前他就有此准备。记得十多年前他在《黄梅报》上,连续发表了30多篇民俗系列的文章。近几年来,他每天骑自行车跑20公里,表面说是锻炼身体,其实是深入各地调查了解乡风民俗。一晃过去五年,一本厚厚的《黄梅习俗漫谈》初稿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全书共分七个部分,洋洋洒洒三十万字,集中了黄梅人近百年生活习俗、生产习俗、信仰习俗等领域中的文化精髓,揭示了黄梅人平实、豁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且各章节构思不同,写法各异,或闲话杂说,或通俗讲解,或摘录经典评论,或引入故事传说,或用鲜活的黄梅方言土语娓娓道来,很多章节完全可以独立成篇,当作散文杂谈来品,一反传统志书格式、语言惯例的写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漫话民俗体例。最为可贵的是,书中插入了旧时生活生产用具配图300多幅。这些插图都是他亲自绘制的,他美术功底很厚,旧时用过的器物,能随手成形。插图线条流畅,构图与原物无二,很能勾起读者鲜活的记忆。同时,较直观地表现出黄梅社会的发展变化,大大提高了本书的文化价值。
《黄梅习俗漫谈》的出版,相当于大浪淘沙,层层筛选,最后把散落在历史尘埃中的珍珠,淘洗出来、串联起来,镶嵌在黄梅这棵古老而悠久的文化大树上,使之熠熠生辉。李山语便充当了一个串珠者、淘金者。
曹锦军围炉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欢迎广大微友原创首发作品投稿:2972353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