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约1066~约1150),字晞古,河南人,南宋画院“四大家”之一。 代表作《万壑松风图》,为“故宫三宝”之一。
历经北宋,南宋。宋徽宗赵佶时,以皇家图画院第一名,入画院,北宋战乱南渡,历尽颠沛流离之苦,一度落魄,以卖画为生。后受宋高宗赵构重用,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
李唐的山水,人物,走兽皆精,而山水最佳,创大斧劈皴法。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画水尤得势,有盘涡动荡之趣,独步南宋画坛。变荆浩、范宽之法,苍劲古朴,气势雄壮,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其人物画富李公麟遗韵,却性格刻画突显,且多绘文人高士形象。史传他极擅画牛,但存世作品真伪难辨。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烟寺松风》《采薇图》等。
《万壑松风图》 绢本 188.7X139.8cm 1124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万壑松风图》局部
李唐的绘画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或者说李唐流派的形成,主要变现在他的山水画上, 其中又以《万壑松风图》为代表。《万壑松风图》,“上留天,下留地”,画中一主峰突兀当中,山石巉岩,峭壁悬崖间有飞瀑鸣泉,山腰间白云缭绕清岚浮动。深山中幽僻的崖谷间,奔跃的泉水和郁茂的松林,衬托山峰高峙,山石危岩。其在构图上,大胆裁剪、提炼,整体看来空间立体感强,层次分明。双峰交错,堂堂正正,厚重而拙实,给人以浑厚大气之感,表现为“万壑松风”之境。《万壑松风图》为简括画的表现开了先河,对南宋初期的山水画具有开派作用。其与郭熙《早春图》、范宽《溪山行旅图》,合称为“宋画之三大精品”。
《江山小景》 绢本设色 39x14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放大才显示出画家的一丝不苟啊!!!!
《 松湖钓隐图》 绢本 25x25.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传李唐)《长夏江寺图》(全卷)绢本 44x249cm
(传李唐)《濠梁秋水图》(画心)绢本 22.7x104.72cm
此卷画商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在首阳山饿死的故事。图中石壁上有题款两行:“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
图中用浓厚的背景衬托出两个淡色衣着的人物,效果尤为突出。藤条缠绕的古松显示了荒山无人的环境,树石笔法粗简,墨色湿润。
《采薇图》 绢本 27.2x90.5cm 晚年作
《采薇图》局部
《采薇图》局部
《采薇图》中线条可看出受李公麟影响,线条方而折,刚而硬,线条本身起止粗细的变化,尤其出现了一些顿挫感,一般称为“折芦描”,画这种线条,心境则不可能完全平和,必具备一定的激情,转折处尤能传达作者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