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乾州蕞娃:关于《遇见一家书店》投稿情况的补充说明
关于《遇见一家书店》投稿情况的补充说明
乾州蕞娃
2019年冬季,屈兄军生给我发送了一则征文启事,是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出版社、北京晚报主办,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经办的征文活动。征文活动从2019年12月1日启动,面向全社会征集个人、集体与书店之间发生的故事,通过讲述者在书店的经历、见闻等人生百态,挖掘城市文脉的记忆与传承,点亮深藏于心的人文之光,传播暖人心怀的正能量,彰显城市的文化气质与人文关怀。截稿日期是2020年5月31日。
这个征文激发了我的兴趣。因为自己平日里没事就喜欢读书写字。想当年,自己独自一人在西安边打工边上学,是万邦关中大书房和嘉汇汉唐书屋以及省图书馆为了提供了精神支柱。没有这些地方,为我提供了免费读书的条件,我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熬过那段孤独寂寞又无助的日子。所以,我要把自己的这段经历记录下来,也是自己对这几家图书馆(店)的感恩。
文章写成了,题为《万邦关中大书房,镐京读书人灵魂的栖息处》,大概1700多字,记录了一个落寞的打工者在城市中对读书生活的渴望,对文化艺术的苦苦追求,在结尾呼吁政府要加大对社会文化公益事业投入的愿望。2020年2月24日投到了收稿邮箱xzg1963@126.com。在投稿的时候,没有想着一定要获奖。所以,获奖名单公布以后也没有太多的失落。总觉得想自己这样的乡村小子,面对这样全国性的高端活动,没有得奖是正常的。
直到自己拿到了那本汇编成册的书《遇见一家书店》,我的心理有了一种不平之气,这种怨愤转化为我的另外一篇随笔《<遇见一家书店>,却无法安放我的灵魂》。
也不知道屈兄军生什么时候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了杨良志先生,今日早晨我收到了屈兄转过来的杨良志先生的短信。屈兄以前向我介绍过杨良志老先生,在他的推荐下我看过杨老的一些文章。可以说,对先生是比较了解的。杨先生在北京出版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作为北京出版社的老编辑和北京市文史委员会成员的他,呕心沥血,编辑出版了上百部作品。也是通过杨先生的文章,我了解了许多未知的知识。
读完短信,让我备受感动,又有一丝羞愧。感动的是,杨老不仅向我解释了征文活动的一些细节,还向我致歉,并以此为例,向北京市委宣传部以及中央宣传部提出建议。羞愧的是,自己的怨愤之言,给杨老带来了如此麻烦。杨老的信息随附于后,一是感激,二是存念,因为这是我孜孜不倦的动力。
现今社会,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自媒体的日渐繁荣,文化的多极化、泛滥化让人有点无所适从,什么都可以称之为文化,什么事情都可以戏说。严肃文学失去了市场,搞笑段子却大行其道。不读书讲白话的人成了专家,正经的传统文化专家却无人问津。从这个层面上说,真正能静下心来的读书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稀有物。杨老给我的回信也许有这个层面的原因,是一种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我也知道自己的文章并没有杨老说的那样好,杨老只不过是出于好心,维护了一个读书人的最后的尊严,就像万邦书城的那些工作人员一样。所以,在此向杨老致谢!
附一:屈兄军生转发杨老的信息:
您好!感谢您关心这本书,读了其中的文章。
您的大作我还记得,确是内容与文笔俱佳!但是北京市搞的征文,北京平委(应为“市委”,疑为笔误)宣传部掏的钱,不好意思商定了以北京为主,外省区每处一篇(当年武汉特殊取了两篇)的大体办法……这样外省区多篇佳文妙作就遗憾地未能刊入!
对不起,又很无奈!
至于陕西省,好文有多篇!作者亦个个好汉好笔!但编委会商酌一再,说屈军生先生读书种子也,又在省内登高招呼众文友参加征文,只好入他作品了。屈知道后反复推辞,说省内诸公都比他强……
编辑部百事匆忙,于这事上只得快刀定断,顾全书而前。
其实读刘先生立军的文章仍很感动,获教良多!
中央宣传部,倒是该看北京一例,又看立军读者的反映,面对全国搞搞读书征文的。
再谢立军老师!
谢军生老师!
杨良志
敬上
(2021年8月26日)
附二:杨良志先生简介
杨良志: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出版集团编审,主持出版《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未收书辑刊》《毛泽东手迹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