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你那么好!”后半句中没说出来的,才是真相

当你想要跟对方好好聊聊最近的问题,妳已经稳定好了自己的情绪,礼貌真诚地询问对方是否有时间,只得到“我累了,明天再聊好吗?”的回复。

于是,妳按耐着自己的脾气,想着“没关系明天再问一次吧”,结果是一天又拖过一天。

你感觉在这段两个人的关系中,好像出了一些问题,你们不再那么长花时间在对方身上了,每天讲的话也不到10句,但是他似乎一点也无所谓,感觉只有妳一个人在苦苦寻思究竟如何挽救这段关系,甚至为此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感觉没有收到任何的回报。

做得越多,感觉自己越是牺牲,直到有一天理智线断裂,迎来一次情绪的大爆发,而这可能宣示的是关系的彻底断裂,但这是我们都不乐见的。

当我们感觉自己好像是在关系中那个唯一在努力的人,这代表的是什么呢?

一、带上滤镜的偏见解读

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久了,累积了许多共同的回忆,但有些没处理好的情绪也累积成了伤口,使得两个人有时会陷入到一个循环中,怎么跳也跳不出来。

就像有些人可能把另一半的善意解读成对于自己的批评,或者是带着一个充满成见的滤镜来观察另一半,所有的行为都变成负向的解读。

一个人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感谢时,旁人可以解读成他的个性就是如此,或是解读成“这人怎么这么不知感恩?”

叫另一半先不要做手上的事情,明天再做,一个人可以解读成“对方真贴心,有看到我现在状态不好”,也同时可以被解读成“是不是看不起我,觉得我没有能力?”

当我们感觉好像只有自己是在这段关系中牺牲,我们可以先暂停下那些让自己感觉牺牲的事情,先平息自己的情绪,然后带着好奇去观察自己每一天的生活。

另一半是否其实做了什么付出,但是平时的自己是没有看到的?

对方说的这句话,究竟是在鼓励自己,还是在谴责自己?如果我不确定,我可不可以用想要了解更多的心态来询问他呢?

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感觉如此牺牲,其实只是源于一场又一场的误会。当我们能够每天都将自己的情绪与成见归零,看到的将会是全然不同的景色。

但有时候,即使很认真的去了解另一半,却发现另一半仍然是爱理不理,那你也应该思考一下自己究竟是不是正在“假付出之名,行绑架之实”呢?

二、源于控制的付出

人们越是害怕越想要抓紧,但很矛盾的是,这也是最容易失去的时候。

而很多的女性也正是因为害怕失去对方,而说服自己“我对他好一点,他就不会离开了”,另一方面也用同样的逻辑和对方沟通“我对你那么好,你怎么可以离开我”,甚至向朋友亲人抱怨“我对他那么好,为什么他对我不理不睬?”

但是这份付出的背后有着沉重的代价:无法成为自己。

付出的人无法成为自己,因为付出就像是在削弱自己,寄出一份期望,如果对方没有达成就会让自己受伤;

而接受的人也无法成为自己,因为他感受到了那份礼物底下有着控制的代价,他究竟也要跟着牺牲自己,还是要让你受伤,他也进入了两难。

而付出者整天散发出来的能量就是:“我对他付出那么多,为什么他还拒绝我?”、“也不想想我花了多少心思?他为什么不能听话一点?”

但真正的爱,是尊重和包容。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我们可以互相支持、依赖,但是没有办法去要求其他人和自己融为一体,或是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当我们透过牺牲自己来控制他人,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逃。

当我们察觉到自己的每一份付出,其实都在偷偷向对方索取,无论是爱、关心、尊重或是金钱。

我们应该要试着想想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而也准许自己如果做不到放下每一份付出的期待,那就索性不再做那些让自己感到牺牲的事情,转而去满足自己那些想从对方身上索取的特质、物质或是感受

想要爱?多给自己爱,开始多研读心理学,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多给自己一点尊重。

想要受到重视?仔细审视自己内在的自卑感,寻找那份情绪的根源慢慢的接受和疗愈自己内在的伤痛。

自己给自己多一点,我们不需要向外求,更不需要控制别人。而一旦你给了对方自由,对方不再需要逃跑,反而能够转回头看看你,什么时候变得内心如此强大?整个人如此有魅力?

当我们感觉受害了、牺牲了,先别着急着抱怨,一次一次地向内心审视,感受自己的情绪,挖掘自己真实的感受,一层一层的拨开谜团,也许你将会趁着这次的机会,放下成见,也放下控制。

重新再结婚一次,但是对象不是其他人,而是自己,并且承诺给自己一辈子无人能够匹敌的爱。

本文图片皆来源网络

编辑| Wise妈

(本文为三明治妈妈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