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中国(33)|小窗腊梅映云山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青小窗腊梅映云山
文丨管苏清 图丨网络
沪冬午后,暖阳照坐,银碗盛雪,茶香氤氲,手捧《小窗幽记》,实在惬意。
《小窗幽记》为乡贤陈继儒著,讲述安身立命的处世之道,思想杂糅儒释道三家,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处世三大奇书”。该书笔法清淡,语句精妙绝伦,慧解道眼清澈。
陈继儒(1558-1639),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自幼颖异,隐居著述,工诗善文,兼能绘事,皇诏屡征,皆以疾辞。其所处的嘉靖、万历年代,是官僚集团之间斗争最激烈、最尖锐、最复杂的年代,临近而立之年,为避漩涡,决定抛弃功名,终生隐居。
松江是上海历史文化发祥地。据考古发现,松江原始文化遗址包含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型文化和广富林文化四个古文化时期。松江现存古物多:唐代陀罗尼经幢,宋代方塔、望仙桥,以及西林塔、葆素堂、颐园、大仓桥、醉白池、兰瑞堂、陈化成祠、等等,历史名人亦不计其数。同乡董其昌,参加乡试,后考中进士,做了朝官。陈继儒仍绝意仕途,乐做隐士。他是董的朋友和同道,其成就并不在董之下,有些成就甚至在董之上。《明史》称:“继儒通明高迈,年甫二十九,取儒衣冠焚弃之,隐居昆山之阳,构庙祀二陆,草堂数椽,焚香晏坐,意豁如也”。他专心研究学问,编书、著述、作书、作画,名气日重。后久居东佘山,有“山中宰相”之称。诗词文章,名重遐迩,名气至朝野、街市里巷,虽隐居,上山求教之人仍络绎不绝,连当朝宰相徐阶也多次登山拜访,十分器重。
学识广博,工于书画。陈继儒书风萧散秀雅,擅长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其山水多水墨云山,笔墨湿润,空远清逸,松江博物馆藏有《潇湘烟雨图》,点染精妙,名重当时。用水墨画梅,乃其首创,曾编《陈眉公梅花诗画册》,为后世所法。传世作品有《梅花》《梅竹双清图》等,现藏故宫博物院。内阁要臣王锡爵招陈继儒与其子王衡读书,文坛领袖王世贞亦雅重继儒,三吴名士欲争陈继儒为师友,一时名声大振。在“东佘山居”,有顽仙庐、来仪堂、晚香堂、一拂轩等,闭门读书,广搜博采奇书逸册,或手自抄校,对经、史、诸子、术伎、稗官与释、道等书,无不研习。凡得古书,抄校复校,印校反复,乐在其中。
董陈幼时结友,后皆为明末艺坛领袖,虽社会地位悬殊,两人交往日深,友谊醇珍。陈继儒说,“少而执手,长而随肩,函盖相合,刺史相连,八十余年,毫无间言,山林钟鼎,并峙人间。”董其昌特筑“来仲楼”,请他去居住。徐霞客是陈继儒的忘年之交,“霞客”别号为陈所取。天启四年(1624年)五月,经友人王畸海引荐,徐霞客专访佘山,并为母亲王氏八十寿辰求作寿文。在他们相识至眉公去世十余年间,霞客多次拜访。
漫长的几十年隐居,陈继儒一直在经营佘山精舍。除偶尔出游外,就隐居佘山,或听泉、试茶、或踏落梅、坐蒲团,或山中采药,或村头戏鱼,更多地追求一种世俗生活的朴实、宁静、温馨的山居生活。画《横斜疏梅图》,以大草横涂枝干,潇洒流畅,不失法度,大气之中见真率,豪情奔放见严谨,将梅的暗香浮动,表现得极为生动,画出了梅的“凌寒独自开”的孤傲性格。
反复诵读《小窗幽记》,内心盈盛温暖。从明天起做个阳光之人,跑步,读书,感悟生活,关心身体和精神;从明天起翻书咀嚼,让内心变得如水温润,让灵魂变得如水丰盈。
静水深流也许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责任编辑:财宝哥
文字撰写:管苏清
图片来源:管苏清
期刊总数:636期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