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命存续的根源:“代际相持”

育邻梦

自然生命总在幼、壮、老三代之间轮回,人类作为自然生命体系存在的最高等级,人类社会幼、壮、老三代循环也最复杂。但是,就总体而言“代际相持”的自然规律却始终都不会被改变。那么,人类社会个体之间为什么必须“代际相持”呢?

一代帮扶一代是人类社会幸福延续的基石

人类个体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时间漫长

植物孕育新生命的种子落地即可生根,然后从自然之中吸纳养料自觉长大;除人类之外的其它动物新生命降生之后短则数小时、长不过数月就能具备完全生活自理能力。但是,人类新生命却着实是个意外,人类婴儿出生之时就如一个大号的“胚胎”,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刚出生的婴儿连控制自己身体运动的能力都没有、不能自己寻找食物、不会清理自己的生理排泄物......人类新生命赤条条的来到,他们不带任何牵挂、也不带任何生存自理能力。所以,每个人出生之后都必须被父母【也包括其他监护人】帮助数年至数十年才能实现基本生活自理。

生活自理,对于成年人来说貌似非常简单,不外乎就是支配自我身躯、寻找食物、躲避敌害......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这都是天大的难题。因为,每个孩子出生之时除了具备初级消化能力【消化奶食】和呼吸能力就别无其他了。所以,生活中任何一个孩子出生之后都必须在持续数年至数十年被帮助的环境中才能习得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这些基本能力包括支配自我身体、使用人类语言文字与同伴交换生活信息、借鉴前人经验选取身体所必须的食物、借助生活经历规避社会中可能存在的敌害等等。

孩子需要在被照顾着成长壮大

人类个体劳动生产能力逝去亦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人类世界各国劳动法律、法规都对劳动者退休年限给予了相应规定。但是,人类个体劳动能力并不会在到达退休年龄的那一刻完全消失,即使人类个体失去了部分或者全部劳动能力,他们依然不会像其他动物一样即可就会丧生。相反,人类个体劳动能力逝去的过程非常缓慢,即便没有了社会劳动能力许多人依然可以健康的生活许多年。所以,当一个人劳动能力渐失或者已经全部逝去的情况下就需要在被照料的情况下实现更长久的幸福生活。

老年生活同样离不开被帮助

每个壮年人肩上都有“一副担子”

人类生命旅程就如同完整的抛物线,个人生存自理能力从幼起逐步向上攀升至壮年的最高值、经过一段相对平稳的壮年期之后就会逐步下降重归于0。因此,每个生存自理能力最强的壮年人肩上都有“一副担子”——育小和养老。

“上有年迈父母,下有子女嗷嗷待哺。”是人到中年最真实的生活写照、是幸福生活的奋斗方向,更是压在每个中年劳动者肩上沉甸甸的担子。社会在进入工业信息化、城镇化、实行优生优育之前,人们多以农牧劳动为生计的主要来源,劳动时间安排自主决定、生育孩子的数量也自主决定。所以,那时社会育小、养老普遍以家庭自理为主;然而,自蒸汽与电力机械开始进入辅助人类劳动生产、城镇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开始,人类社会个体之间分工协作方式越来越紧密。特别是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信息化时代之后,每个人着实成为了机械工业化生产劳动中的某粒“螺丝钉”,人们的劳动时间不在被自由支配、养育孩子的数量也需要更多衡量自身综合养育能力。因此,社会育小、养老旋即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分工协助是人类社会提高社会劳动生产效率的核心因素,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制针例证:生产一枚扣针需要经过18道工序,工厂由10个工人分别承担1-2道工序,每天共生产48000枚扣针,平均每人生产4800枚。如果让某个工人各自独立完成全部工序,那么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一天连20枚扣针也生产不出来。的确,如果一个人什么事情都做,那势必有许多劳动时间都会被耽误在生产劳动链接环节。家庭生活中,壮年劳动力关于参与社会劳动分工与抚育孩子、赡养老人之间同样存在时间管理难题,如果一个壮年人同时兼顾家中老小并参与社会劳动分工,那么他很可能每一样都做的不够完美,他很可能陪伴孩子不完整、赡养老人不专心、参与社会劳动分工不尽职......

子孙相伴是亚洲人最惬意的幸福生活

“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人类是社会、群居性高等级生命体,从古至今“代际相持”都是人类能够繁衍昌盛的秘诀。无论东方家庭互帮互助、还是已经被西方普及的社会育小与养老机制,其根本目标都是以“代际相持”的方式实现人类社会生活全局幸福美满。而且,社会分工协作越精细,需要借助“代际相持”实现社会全局幸福生活的协作面亦会更大。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