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鉴定的方法,你掌握了也会成为专家
人类的手得闲时喜欢把握和揣摩感觉润的吉祥的器物,这是一种生理和精神的需要。造形独特有象征意义的的玉器正好满足了这种需要。
高古玉真品的受沁有千百种,像这件器物出现分布多处的红沁斑,虽然高古玉的各种表现形式不同,但是渗透颜色的过渡,却是众多高古玉受沁的结构规律。就如同我们在宣纸上写墨笔字一样,由于宣纸的密度很低,因此墨汁容易渗透,而且墨色出现由深至浅的色过渡。高古玉也是这种渗透和过渡原理,只不过高古玉的高硬度高密度,受沁渗透需要千百年的缓慢演变过程而已。赝品的短期强化染色和渗透结构与真品存在着本质区别。
面对近年出现的高 级仿品,过去和现在的一些鉴定古玉的方法已不能适应,我们不能停留在原有的鉴定理论上,要从客观实际出发,针对仿品的不同特点进行科学研究,深入市场,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分析鉴定,而不是依靠带有主观性的推理、考证、猜测去鉴定真伪。有些专家带有强烈的传统旧有观念,以先入为主、保守僵化的思想去考证真伪,这是不可取的。
在高古玉中加工高古玉的工具是“石”,而与金属物无关。《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汉字结构中的“王”和“石”都明示了高古玉器加工在此时与金属无关。其实在此时期铁的硬度与和田玉的硬度还相差很多,因此说“从战汉时期开始用铁来加工高古玉”是不能自圆其说的。除了现代采用钢材复合金刚砂制成工具并仰仗机械加工高古玉之外,无论有金属或无金属的时代能加工高古玉器的,非“石”莫属,金属还当不了攻玉的主角!
留心甄别仿古做假。这有赖于掌握各时代真器的特征,认真分析比较,找出疑点。伪器必然在某些方面露出破绽 ,尤其是后人仿制古玉,是可以鉴别出来的。
懂点历史和考古知识的人都知道,基于保护文物的原则,官方的考古发掘很少,很多古墓的发掘完全处于被动,往往是盗墓者光顾后的打扫战场,所以,真正发掘出土的高古玉寥 寥 无 几。那么,市面上何来不少高古玉呢?实际上,除了盗墓挖出的,更多则为农村田间耕作和城市基建施工所发现。改革开放之前,民风较为淳朴,响应国家号召,发现的高古玉都作为国家文物上交,各地的文物店代表国家接受高古玉,并象征性地给上交者一点奖金。
玉器都有自然的裂纹,这是由于玉器长期在地下,受地热,地湿等影响,张裂所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十玉九裂”。这也是出土玉器的一个明显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