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琛|历代文人都拜文昌!你拜过吗?

赵琛说:一百年前,读过书的人都知道文昌,一百年后,知道文昌文化的人越来越少。俗语“魁星点斗,独占鳌头”、武侠小说里的天聋地哑还在流传。这种文化碎片就是来源于文昌文化。这种文化诞生在四川梓潼县。下面赵琛带你了解文昌文化的源头—文昌祖庭。

一、魁星楼
七曲山大庙拥有自元朝到民国时期的历朝建筑遗存,梁思成先生称其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魁星楼通高33.15米,约合百尺,又叫百尺楼,48根通天大柱,将一座三层百尺高楼凌空托起,气势雄伟,规模宏大,被誉为“西蜀名楼”。魁星楼正中有“帝乡”匾额,匾额之下就是文昌庙的皋门。

魁星楼(赵琛摄)

七曲山大庙正门(赵琛摄)

大庙正门一侧的抱鼓石(赵琛摄)
文昌正殿对面,是巍峨壮观的魁星楼的二三楼,这座楼上供奉的魁星是“文昌第一化身”。魁星爷才高八斗、相貌奇丑无比,这告诉世人不要以貌取人。魁星楼原名是忠孝楼,里面供奉着魁星,是帮文昌点状元的神。

魁星楼正殿(赵琛摄)
现在,魁星楼两侧的回廊里挂满了各地学子高中后送来的锦旗,赞扬之词各不相同,但都渗透着学子对文昌、魁星庇佑自己的感激之情。

各地学子送来的锦旗(赵琛摄)

二、文昌正殿
迈进帝乡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中间嵌有九蟒石壁的二十四级石阶,“百善孝为先”,二十四级石阶象征传统的“二十四孝”,巨型九蟒石壁显示出文昌帝宫的帝王等级。石阶之上,是文昌宫正殿,又名真庆宫,始建于明代。殿中间这位头戴冕旒、身着九蟒袍、慈祥和善的铸铁像,就是文昌帝君张亚子。文昌帝君是管考试的神,是管文人绘画、造纸术行业的神。

文昌正殿前的二十四孝台阶和九蟒丹壁石(赵琛摄)
公元605年,科举制度产生,这成为众人入仕的重要途径,文昌君的地位也陡增。文昌是元朝封的帝,清朝政府继续认可元朝封的帝。嘉庆帝的老师朱珪真正使文昌帝变成全国统一天下的管理文人的科举最高的神灵。

文昌正殿(赵琛摄)

三、桂香殿
文昌正殿后面,是桂香殿,殿前有四株桂树,为南宋淳祐年间(公元1241—1252年)所植,距今近800年历史。自古以来,人们把桂树视为吉祥、高贵的象征。中国则把科举及第称之为“蟾宫折桂”。

桂香殿前的四课桂花树(赵琛摄)
桂香殿殿中是三尊铸铁像,正中头戴王帽的也是张亚子,右侧是天聋,左侧是地哑,国家恰恰需要这样的人,哑者能知却不能言,聋者能言而不能知,保证天机不会泄漏。意在“教人归真守朴,莫聪明外露”。

桂香殿内的文昌像及天聋地哑像(赵琛摄)
导游词中介绍说文昌帝君身上有六条龙,赵琛认为按封建规制,龙的数量应为奇数。为考察是否准确赵琛教授亲自攀到文昌像上,意外发现众人口中的“龙”竟是四爪之蟒,且有七条。文昌帝君所穿并非“龙袍”,而是“蟒袍”。

赵琛查证文昌帝君身上“龙”的数量

盲刻佛是桂香殿内的小而精致的奇迹,建筑工匠在洞里盲雕一个摸得着却拿不出来的木雕佛像,圆润精巧。这尊弥勒佛仿佛以一种更加深刻的方式安慰落榜失意、官路不顺的人们,告诉人们只要下得苦功夫,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会成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桂香殿内的盲刻佛(赵琛摄)

四、天尊殿
沿着山路往上走,在七曲山大庙的最高处是雄伟的天尊殿,天尊殿内有道教的遗迹,但建筑的灵魂却是儒家的尊师重教之说,在最高处供奉老师体现了文昌帝君对老师的尊重。尊重老师才能学到东西。

天尊殿(赵琛摄)

天尊殿屋脊北侧的“吻”(赵琛摄)

天尊殿八卦井(赵琛摄)

五、梓潼字库
梓潼人发明的“字库”专门为焚烧字纸用,且大多数立在坟前或庙前。当地的百姓有“敬惜字纸”的观念,人们尊祖上坟时,把自家学子写过的文章或者写废的文字收集起来,祭祖的时候,就在字库里面把它们烧掉。

梓潼字库(赵琛摄)

六、白特殿
白特是文昌帝君的坐骑,全身白,白特以快著称,文昌帝君骑白特的原因也是因为白特快,纵观快、求学快,因为时间不等人。久而久之,白特殿就成了仕人学子祭拜神灵、祈祷仕途顺畅、学业有成的圣地了。

白特殿外景(赵琛摄)

白特殿(赵琛摄)

七、文昌出巡文化
文昌故里文化积淀深厚,民风纯朴,文昌出巡是集祭祀、文化、商贸于一体的大型民俗活动,每年正月十二从大庙内出发,三台大轿接文昌帝下山至梓潼县城。

文昌出巡时的大轿(赵琛摄)

万民祭典(赵琛摄)
仪仗队进城后,便会开始表演“梓潼阳戏”,这种戏曲形式始于清乾隆嘉庆年间,至今约有三百多年历史。梓潼阳戏是一种设坛祭祀,酬神还愿,驱邪纳吉的民间仪式剧种,具有较高的道德教化使命。

梓潼阳戏(赵琛摄)

梓潼阳戏中的山神爷、土地爷(赵琛摄)

八、贞洁总牌坊
梓潼县弯曲的小巷的古蜀道上立着“贞洁总牌坊”,它是由青白砂石雕刻而成正门刻横匾,据梓潼县志记载,匾下华板镌刻有143位贞孝节烈女士姓名。赵琛教授查证只有139位,其余四位不知去向,成了未解之谜。

贞洁总牌坊(赵琛摄)

九、“唐明皇幸蜀闻铃”处碑
据说,当年唐明皇避“安史之乱”幸蜀四川,在上亭铺露宿后,“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这山名被改为七曲山。牌坊在南碑在北形成了现代七曲山景区的界限。

清光绪二十年梓潼知县桂良材为纪念“唐明皇幸蜀闻铃”重立石碑(赵琛摄)

七曲山大庙全景图(赵琛绘)

赵琛说:求佛去峨眉山,求道去青城山,求儒来七曲山。文昌是忠的化身,是孝的化身。文昌文化是民族统一的文化。“读孔子书,考文昌试”,文昌祖庭是中国人千年的素质教育基地,文昌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大文化不可缺少的基石,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去研究感悟。
历代文人都拜文昌,你拜了吗?

罗哲文(右)与赵琛(左)在七曲山大庙

赵琛在检查屋顶吻兽是否为当年遗留的文物

赵琛跪在地面拍摄

拍照要有高度,有时还要足够低,拍神要跪下拍,以表示对神的尊重。为了选取最佳的拍摄角度,赵琛冒着生命危险爬到大庙屋顶拍摄或蹲在地面进行拍摄,由此可见要想拍出好照片不付出时间和精力是不行的。

赵琛编著的《文昌祖庭》

文昌祖庭是赵琛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为此赵琛亲自去梓潼县考察调研。功夫不负有心人,赵琛于2008年8月1日出版了《文昌祖庭》一书,《文昌祖庭》以谜为线,穿起了整个七曲山的古建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