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投降匈奴后,汉昭帝曾派使者请李陵回国,李陵为什么没答应

这是一段心酸的故事。

一:出击

前99年,李陵奉命率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深入匈奴腹部,临行之前,汉武帝曾亲自下诏,要驻扎在居延一线的强弩都尉路博德领兵接应。

居延是大汉出击匈奴的前哨,从这个层面讲,李陵这趟出征,后方是有保障的,因此,他的战略完全可以是利则一路向北,直捣单于王庭,不利则边打边撤,退回居延要塞,与路博德合兵一处。

再形象点,如果匈奴腹部空虚,他就是一支扎向匈奴心脏的尖刀,如果遇到匈奴主力,他就会变成引诱匈奴陷入汉军包围的诱饵。

怎么着都不会吃亏,李陵呢,只需要勇敢地战斗,事实上,他并不缺勇敢。

方略筹划到位,李陵因而意气风发,率部一路向北,历三十多天,眼看就要进入匈奴漠南老巢的时候,意外的事儿发生了。

李陵所部,走到漠南漠北的咽喉要道浚稽山时,遭遇了匈奴主力。

且鞮侯单于亲率三万铁骑,支援酒泉一线活动的右贤王。

本来两军目的不同,可以完美错过,之后呢,李陵就能深入单于王庭,再度实现一下封狼居胥的荣光,且鞮侯单于呢,也能与右贤王部顺利会师,一起合击奉命攻击右贤王的李广利部。

然而,该死的命运啊,前后就这么一刹的功夫,两军就很不巧地在浚稽山遭遇。

遭遇之后呢 ,且鞮侯单于欺负李陵兵少,亲自督兵合围,妄图一举吃掉李陵,好好振奋一下匈奴部众的士气。

李陵当然不能让他如愿以偿,结阵把住山口,或冲或射,进退有度,杀得匈奴铁骑人仰马翻。

事已至此,且鞮侯单于单于怀疑遇到汉军主力,好么,这回不去支援右贤王,而是让右贤王赶紧支援他。

匈奴右贤王得到命令之后,率八万余众往浚稽山方向支援。

支援

二:投降

八万余众是什么概念?

匈奴有二十四长,每部数万乃至数千兵马,如今右贤王率八万余众支援浚稽山,分明意味着,作为汉军主力的李广利,没有出塞,或者战斗并不怎么努力,致使右贤王能全军而动。

如此一来,李陵,一支出击匈奴的偏师倒成了匈奴重点歼击对象,与且鞮侯单于作战数日,兵卒、军械本来就损耗甚大,如今匈奴又来了生力军,合计十万有余。

李陵当然不是对手,便按照原先计划杀出重围,边打边撤,一直退向居延方向,这一路打得相当惨烈,据《汉书》记载,最惨烈的时候,一日发五十万矢。

然而,始终不见路博德前来支援,终于,在离居延塞百余里处,李陵弹尽粮绝,五千余人也只剩下六百有余。

匈奴呢,虽然死伤数万,但还是紧咬不放,终于,李陵弹尽粮绝,距居延塞仅百余里,李陵不甘心呐,曾仰天悲呼:再有百余只箭矢,我就能突出重围。

百余只箭矢,要求并不高,但谁给他呢,李陵最终无计可施,命令部下各自突围,虽然有四百余人逃回居延,可李陵呢,被匈奴重重包围。

刚开始,李陵是想为国尽忠的 ,但有部下劝解他说:浞野侯(赵破奴)虽被匈奴俘获,但后来逃回去,陛下仍以礼相待,何况对将军您呢!

劝他留下有用之身,再找机会为大汉效力。

李陵万般无奈,只能投降。

司马迁

三:灭门

关于李陵的投降,司马迁有番话说得很有道理:

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糵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什么意思?

将李陵视之为古之名将,认为他的投降情有可原,所以,皇帝需要的是拉而不是打。

但汉武帝呢,李陵情有可原,那就是李广利罪有应得了,然而李广利是谁的关系,又是谁派出去的?

转念及此,汉武帝就觉得司马迁另有所指,遂一怒之下,将司马迁下狱,处以宫刑,而李陵呢?

李陵远在匈奴,暂时拿他没有办法,没办法就不管了吗?

当然不会,先将李陵妻儿老母全部下狱,其后又听信李陵帮匈奴练兵的传言,将李陵妻儿老母全部处死。

消息传到匈奴,李陵悲愤莫名,是我真心归降匈奴吗,是我帮匈奴练兵吗,帮匈奴练兵的,是大汉降将,原奚侯城都尉李绪。

李绪归降匈奴后,位置还在李陵之上,可李陵,一口气实在咽不下去,派亲信杀死李绪。

事发后,且鞮侯单于倒没说什么,因为他跟李陵打过仗,知道李陵的价值,但且鞮侯单于的大阏氏,也不知跟李绪什么关系,非要杀掉李陵给李绪报仇。

李陵

四:心结

且鞮侯单于没有办法,只好将李陵打发到北方北海一线,帮助匈奴监视北方以及西北方的敌人,丁零人和尖昆人去了。

说实话,也许因为爱才的缘故,且鞮侯单于是很欣赏李陵的,李陵投降伊始,即把女儿嫁给他,并加封为右校王,匈奴二十四长之一,一举进入亲贵的行列。

但李陵呢?

原本,李陵真是想学浞野侯,假投降,找机会再立大功归汉的,这一点,少时好友苏武北海牧羊时,李陵曾亲口告诉过他。

可后来,汉武帝不分青红皂白,杀掉李陵妻儿之后,李陵那颗归汉的心,彻底凉了。

前81年,北海牧羊十九年的苏武回国时,李陵亲自置酒相送,席间高歌一首,歌曰:

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什么意思?

还是自认为没有对不起汉朝,汉朝却对不起他,妻儿老母被杀的心结始终不能释怀。

这,又有谁能放得下呢。

霍光

五:归汉

前94年,即李陵归降匈奴五年之后,汉武帝崩,汉昭帝继位,汉昭帝有四个辅政大臣,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

其中,霍光、上官桀、苏武、李陵等年轻时同在汉武帝麾下为郎,相当于一所大学里毕业的同学,关系非常要好,因而,霍光、上官桀非常清楚李陵的为人,认为他可能受到冤枉?

受到冤枉怎么办?

汉昭帝继位不久,就一再陈说李陵的好处,劝汉昭帝请李陵回国,汉昭帝听了他俩的话。

派李陵陇西时期的好友任立政等出使匈奴,择机力请李陵回国。

任立政等是见到了李陵的,也清晰地表达了汉昭帝的意愿,还明明白白地告诉李陵,汉昭帝年幼,其时是霍光、上官桀等人掌权,这俩人是年轻时候的好朋友,归汉之后一定是不会亏待他的。

可李陵呢?

大丈夫不能反复无常,再次蒙羞。

匈奴单于待我不错,我不能背叛他,更何况,我没有对不起天子,天子却对不起我,回去后,难道要对自己灭门的仇人赔上笑脸吗?

李陵说的有没有道理见仁见智,然而自此之后,汉就对李陵,彻底死心了。

前74年,李陵死,临了穿着汉服下葬。

参考资料:《汉书》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