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最奇特的一首诗,四句字数不同,却成七言千古名篇
真正的诗词爱好者,想必都读过《唐诗三百首》这部唐诗选集,在至今还尚存的三百余种唐诗选集中,它是最流行、最受欢迎的选本。
《唐诗三百首》全书共分为八卷,收录了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经典诗作311首,以体裁分为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等,均是以诗的句式进行分类。
在这部书中收录了一首很奇特的诗,就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这首诗一共四句,二十二字,但是前两句是五言,后两句是六言,属于典型的杂言诗,却也被列入《唐诗三百首》的七言古诗卷,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陈子昂这位诗人:陈子昂是初唐“文坛四杰”之一,也是初唐诗歌改革的领军诗人,他的诗一改齐梁浮糜诗风,提倡风雅兴寄、汉魏风骨,后世赞其曰:才名括天地!
陈子昂不仅诗文有名,而且还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人,他敢于直言进谏,但其政治主张却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次遭受打击,这首《登幽州台歌》就是在其心情郁郁悲愤之时写下的。诗人登楼远望,不禁悲从中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
这首诗被誉为是唐朝诗歌的先驱之作,诗中蕴含的“汉魏风骨”历来为人们称道,全诗对幽州台没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诗只有短短四句,前三句以粗笔来勾勒出天地间一幅浩茫宽广的画卷和人生沧桑易变的深邃。第四句诗人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万丈,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陈子昂这首感伤之作《登幽州台歌》虽然在句式上,前两句属于五言,后两句是六言是典型的杂言诗,但由于其为初唐诗坛开创了新诗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远远超越了他自身以至他所处的时代的范围,带有一定的广泛性和先驱的意味,所以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五言、七言诗,也被列入《唐诗三百首》的“七言古诗”卷中。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唐诗三百首》在编选时,对五言七言是严格划分的,但对于杂言诗,一般都列入七言诗中。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因此才会被列入七言卷中!下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千古名篇——
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云:往前见不到古代招贤纳士的圣君,向后见不到求贤若渴的明君。此时想到的只有那悠悠无限的苍茫天地,止不住让人满怀悲伤,热泪盈眶。
现在的教育对于古诗词也越来越侧重。
想让孩子学习古诗,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有趣的内容学习,这样孩子才能感兴趣,学进去。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就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古诗书籍。
这本书带领孩子跟随40位名家的脚步,重游88个地方,吟咏180首名篇,倾听200段历史趣事。
古诗瞬间变得立体、好听、好玩、有趣,这本书特别适合给3-6岁的孩子做早期的诗词启蒙,给7岁以上的孩子做进一步的延展阅读。
180首古诗,纵向用历史时间线串联,横向用地理知识对应。每一首古诗又详细介绍了人文风俗,传说故事,可以说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
将地理,历史,文化,人物,古诗词等多学科知识交互成一张知识网,帮助孩子将平面的知识层搭建成立体的知识框架。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知识库的建立,并提高了孩子的各项能力
轻松有趣的故事描述,清新美观的插图表述,极大地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孩子一听就能理解,而且记忆牢固。
采用胶版纸,厚实不划手;绿色环保印刷,色彩柔和不伤眼。
赠送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贺超录制的音频,帮助孩子掌握发音韵律,构建语言能力。而且孩子还可以随时随地听故事,用磨耳朵的方式提升学习效果。